數位時代 高敬原

LINE Pay 出清 3 成持股、疑與一卡通分手?從背後導火線看未來兩種發展


登台七年的 LINE Pay,今年 10 月推出重大改版,將 LINE Pay、LINE Pay Money 拆成兩套不同的登入機制,官方當時表示,是為了要讓用戶更容易區分兩種服務以及優化使用體驗。
而在背後,LINE Pay 與一起合作電子支付產品的一卡通公司,關係正發生改變。就在 11 月初,LINE Pay 所屬的連加網路商業股份有限公司(LINE Pay Taiwan Limited),正式出清一卡通公司 3 成的持股,並退出董監事名單。
這項舉動讓人好奇,結盟四年的雙方為何選在此時結束投資關係,台灣電子支付市場未來又會發生什麼變化?
LINE Pay 出清一卡通持股、退出董監事席位
常用 LINE Pay 的用戶,一定有過與 LINE Pay Money 搞混的經驗,明明都是 LINE 推出的行動支付,為什麼要取不同名字呢?
LINE Pay 屬於第三方支付,2014 年進入台灣市場,需要綁定信用卡、金融卡才能支付,台灣市場用戶數有 980 萬,支付據點超過 32 萬個。
沒有電子支付執照的 LINE Pay,因為想在台灣市場發展電支服務,在 2017 年宣布投資擁有執照的一卡通公司,並在 2018 年 9 月推出電子支付服務「LINE Pay Money」,特色是可以儲值、轉帳,可以想像成一個虛擬的錢包,是透過連結銀行帳戶儲值,來扣款交易,目前台灣用戶超過 400 萬。
不過,根據經濟部商業司所查詢到的最新資料,LINE Pay 已經在本月初出清所有一卡通持股,同時退出董監事名單,空出的席位、持股則由聯邦銀行取得。
記者詢問 LINE Pay,官方僅表示「不便透露相關細節」。但目前可以確定的是,雙方仍會以業務合作的方式,繼續提供電子支付服務,現有的功能並不會有改變。
未來 LINE Pay 的兩條路
當年 LINE Pay 跟一卡通結盟,直接取得了進入電支市場的門票;一卡通也跟 LINE Pay 的後端平台整合,迅速躍升電支市場龍頭,於交通電子票證市場,也在南部取得霸主地位,效率、成績上,都贏過對手悠遊卡。
然而,雙方的合作卻藏著不少問題,以市場另一大競爭者「街口支付」作對比,街口同時擁有電支、第三方支付的經營執照,因為同屬同一家公司底下,無論是在使用的流暢度,或是擴充新功能的彈性上,都沒有什麼大問題,系統也很穩定。
在 LINE Pay 底下,電支、第三方支付是由兩家不同的公司經營,過去時常發生,當一卡通系統出包時,連帶影響 LINE Pay 也不能結帳,隨著新功能、用戶數的增加衝擊系統穩定度,種下雙方分手的導火線。
為了解決系統不穩定的狀況,今年 10 月 LINE Pay 發表重大改版更新,讓 LINE Pay、LINE Pay Money 採用兩套不同的登入驗證機制,未來,當其中一個系統故障時,就不會牽連到另一個服務。
台灣在今年通過新版《電子支付條例》,大幅增加電支可以做的業務,包括:跨平台轉帳、支付、小額匯兌等功能。對 LINE Pay 來說,跟另一家業者合作電支,當未來新服務愈來愈多,勢必會有些綁手綁腳。
出清持股後,未來 LINE Pay 可能會有兩種做法。第一是自己申請一張電子支付牌照,等於是從頭來過,需要在現有基礎上重新累積用戶;第二是找另一家電支業者合作,但除非 LINE Pay 能展現強大控制力,否則有了一卡通的合作經驗,類似的情況很可能再發生。
總結來說,無論 LINE Pay 未來走哪一條路,都還需要一些時間,短期內跟一卡通的合作還會持續,且經過 10 月的改版後,系統穩定度應該會有所改善。
對一卡通來說,近年的發展很大一部分是奠基在 LINE 的平台基礎上。未來,雙方若是真的「分手」,一卡通可能會需要重新開發 App、建立客戶等等,沒有 LINE 的通路加持,發展恐怕將走得艱辛。
(本文出自數位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