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picture
疾管署

新冠肺炎|12-17歲青少年將接種 BNT第二劑,專家建議第九類對象追加第三劑

2021-11-29 經理人編輯部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 (29) 日公布國內新增 8 例 COVID-19 境外移入確定病例;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

新增 8 例境外移入個案

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 8 例境外移入個案,為 7 例男性、1 例女性,年齡介於 10 多歲至 60 多歲,分別自越南 (4 例,案 16700-16703)、印尼 (案 16704)、柬埔寨 (2 案,案 16705、16706) 及美國 (案 16707) 入境,入境日介於今 (2021) 年 11 月 15 日至 11 月 26 日,皆持有搭機前 3 日內檢驗陰性報告。

延伸閱讀:iHerb 暫停對台服務,實體通路價差恐高達 5 倍?這間藥妝電商是何方神聖?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 4,439,574 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 (含 4,421,667 例排除),其中 16,596 例確診,分別為 1,952 例境外移入,14,590 例本土病例,36 例敦睦艦隊、3 例航空器感染、1 例不明及 14 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 111 例移除為空號。2020 年起累計 848 例 COVID-19 死亡病例,其中 836 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 412 例、臺北市 321 例、基隆市 29 例、桃園市 27 例、彰化縣 15 例、新竹縣 13 例、臺中市 5 例、苗栗縣 3 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 2 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臺東縣各 1 例;另 12 例為境外移入。

防堵 Omicron 變種病毒,12/1 起增列 4 個國為「重點高風險國家」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 (29) 日表示,為因應新型變異株 Omicron 於全球日益擴散且其傳播力強,考量馬拉威、莫三比克、埃及、奈及利亞等 4 國已有個案輸入他國,且評估其國內疫情有擴散趨勢,研判風險較高,自今 (2021) 年 12 月 1 日零時 (航機抵臺時間) 起,增列前述 4 國為「重點高風險國家」,如過去 14 天有前述 4 國旅遊史 (含轉機) 者,入境後均應至集中檢疫所進行 14 天檢疫,且配合專案採檢 (到所、期滿) 及續行 7 天自主健康管理 (第 6-7 天公費家用快篩 1 次),上述旅客不需支付集中檢疫所及採檢費用,亦不適用 7+7+7、10+4+7 之春節專案。此外,國籍航空公司機組員若自「重點高風險國家」航線航班 (含轉機) 返臺後,應入住防疫旅宿或符合規定之公司宿舍檢疫 14 天,且配合入境、檢疫期滿進行 PCR 檢測,並續行 7 天自主健康管理。

指揮中心指出,現行「重點高風險國家」為南非、波札那、納米比亞、賴索托、史瓦帝尼、辛巴威及本次新增馬拉威、莫三比克、埃及、奈及利亞,共 10 國。

維持二級警戒至 12/13,歲末跨年活動應全程戴口罩

國內疫情趨緩且穩定控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經與相關單位溝通討論及評估後,於今 (29) 日宣布,自今 (2021) 年 11 月 30 日至 12 月 13 日維持疫情警戒標準為第二級,並維持相關措施及規定如下:

一、維持現行戴口罩規定,外出時應全程佩戴口罩,但符合以下情形,得免戴口罩 (本次未調整):

(一) 下列場合得免戴口罩,但應隨身攜帶口罩,且如本身有相關症狀或與不特定對象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時,仍應戴口罩:
1. 於室內外從事運動、唱歌時。
2. 於室內外拍攝個人 / 團體照時。
3. 單人或多人進行直播、錄影、主持、報導、致詞、演講、講課等談話性質工作或活動之正式拍攝或進行時。
4. 農林漁牧工作者於空曠處 (如:田間、魚塭、山林) 工作。
5. 於山林 (含森林遊樂區)、海濱活動。
6. 於溫 / 冷泉、烤箱、水療設施、三溫暖、蒸氣室、水域活動等易使口罩潮濕之場合。

延伸閱讀:KKBOX 集團更名為 KKCompany!全台最大付費音樂串流平台,現在變怎樣了?

(二) 外出時有飲食需求,得免戴口罩。
(三) 於指揮中心或主管機關指定之場所或活動,如符合相關防疫措施,得暫時脫下口罩。

二、營業場所及公共場域維持應遵守實聯制、量體溫、加強環境清消、員工健康管理、確診事件即時應變。

指揮中心指出,因應國際間新變異株 Omicron 威脅,相關大型活動具有人潮擁擠、長時間且近距離接觸不特定人士的特性,仍應維持嚴格防疫管理並加嚴裁處,請主辦單位及民眾務必遵守下列防疫準備注意事項:

一、主辦單位應遵守指揮中心二級警戒公告措施、地方政府大型活動相關防疫規定:
(一) 主辦單位應於活動場域提供足量手部清消用品、提高公共廁所之消毒頻率並設有醫療應變措施。
(二) 除指定販賣區外,場內不得販售飲食。
(三) 室內活動不得販售無座位票,須落實實聯制,規劃固定入口,且於入口處進行體溫量測及手部消毒。

二、活動期間應全程佩戴口罩,除補充水分外,禁止飲食。
(一) 除主持、表演及致詞人員得於正式拍攝或進行時免戴口罩,其餘人員及參加活動者不適用飲食 (補充水分除外)、拍照等得免戴口罩之例外情形。
(二) 主辦單位經地方政府同意,得設置專屬飲食區域供民眾脫口罩飲食,該區域須落實實聯制、入口體溫量測及手部消毒,並不得邊走邊吃,亦不開放試吃。
(三) 違反以上規定、經工作人員勸導不聽者,由地方政府依傳染病防治法裁罰。

三、居家檢疫、居家隔離、(加強) 自主健康管理者,及有發燒、呼吸道症狀、腹瀉、嗅味覺異常等疑似症狀之民眾 (包括表演者及活動工作人員),不得參加相關活動。違反者將從重處罰。

指揮中心將視國內外疫情及實際執行狀況,適時機動調整防疫措施,強化邊境監測及防疫作為。籲請民眾應落實個人防護措施,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以兼顧防疫與生活品質。

二級警戒與歲末活動防疫
疾管署
二級警戒與歲末活動防疫
疾管署

針對 12-17 歲青少年,安排校園接種 BNT 第二劑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 (29) 日表示,昨 (28) 日經我國「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 (ACIP)」專家會議討論,為提升社區群體免疫力,確保國內防疫安全,國人應按時程接種第二劑 COVID-19 疫苗,並 建議已接種第 1 劑 BNT 疫苗且無發生嚴重不良反應之 12-17 歲青少年族群,接種第 2 劑 BNT 疫苗,並建議兩劑間隔 12 週以上。後續將由指揮中心與地方政府衛生局規劃安排於校園接種。

指揮中心指出,會中經專家審慎檢視各國青少年族群 COVID-19 感染、傳播與重症風險、mRNA COVID-19 疫苗 (包括 BNT 及 Moderna) 接種策略、疫苗接種後心肌炎發生率與相關文獻,並分析國內青少年接種 BNT 疫苗後心肌炎 / 心包膜炎發生率、個案病程與恢復情形,雖然 mRNA 疫苗接種後發生之心肌炎 / 心包膜炎,可能與疫苗接種有關,惟考量 COVID-19 病毒變異株持續於國際間流行,且農曆春節即將到來,為降低境外移入個案造成國內社區流行之風險,應積極提升各類對象第二劑接種率,提升群體免疫力,故建議 12-17 歲青少年完成兩劑 BNT 疫苗接種。另評估現行雖尚無研究證實兩劑接種間隔與接種疫苗後心肌炎 / 心包膜炎發生率之關聯性,然依據目前疫苗間隔與保護力實證研究結果,及英國、歐盟、加拿大等國之監測與建議,專家建議 12-17 歲青少年兩劑 BNT 疫苗間隔為 12 週以上。

指揮中心說明,依據各國上市後監測數據,接種 BNT 疫苗會出現極罕見的心肌炎 / 心包膜炎病例,這些病例主要發生在接種後 14 天內,亦有極少數個案發生於接種後 2 週至 4 週間;接種第二劑後發生心肌炎 / 心包膜炎之比率高於第一劑,且年輕男性發生比例較女性以及其他男性年齡層高。指揮中心特別提醒,民眾於接種 BNT 疫苗後 28 天內,如出現下列任一疑似心肌炎或心包膜炎的症狀,包括胸痛、胸口壓迫感或不適、心悸 (心跳不規則、跳拍或「顫動」)、暈厥(昏厥)、呼吸急促、運動耐受不良(例如走幾步路就會很喘、沒有力氣爬樓梯)等,應立即就醫。並於就醫時告知醫師相關症狀、症狀發生時間、疫苗接種時間,以做為診斷參考。

維持疫情警戒標準為第二級
疾管署
延伸閱讀:前 HTC 團隊,為何進 Google 變更強?一堂爵士樂課,窺見「團隊管理」新解方

專家建議已接種二劑疫苗者,追加接種第三劑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 (29) 日表示,昨 (28) 日我國「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 (ACIP)」專家會議建議,考量 COVID-19 疫苗接種後之免疫保護力可能隨時間下降,為積極因應 COVID-19 病毒變異株對於國內防疫造成之威脅,降低 COVID-19 疫苗感染與感染後重症風險,建議已完成 2 劑 COVID-19 疫苗接種之 65 歲以上長者、長照機構住民與工作者、醫護人員、防疫工作人員、第一線高感染風險工作人員及容易感染與疾病嚴重風險者 (即 COVID-19 疫苗公費接種對象第九類),應於第二劑 COVID-19 疫苗接種 6 個月後,追加接種第三劑 COVID-19 疫苗,其他滿 18 歲以上民眾可以評估自身感染風險以及接種意願,經醫師評估後接種第三劑 COVID-19 疫苗,提升保護力。

維持疫情警戒標準為第二級
疾管署

指揮中心說明,會中經專家檢視目前國外 COVID-19 疫苗接種後保護力追蹤情形及各國追加劑接種政策與接種實務作業,評估雖完成兩劑 COVID-19 疫苗後可以快速提升免疫保護力,有效預防 COVID-19 病毒感染、及感染後重症與死亡風險,惟疫苗保護力會隨著接種時間逐續下降,加以 COVID-19 病毒不斷變異,即便完成兩劑疫苗後,仍有突破性感染 (breakthrough infection) 之風險,故建議完成兩劑疫苗接種之民眾,應於第二劑接種 6 個月後,追加接種第三劑 COVID-19 疫苗。

指揮中心指出,目前國外各國對於追加劑接種廠牌尚無明確建議,指揮中心將持續收集國內外相關臨床實驗與研究數據以及各國接種建議,並視國內疫苗接種與供應情形,規劃接種作業後,再提供民眾進行接種。

繼續閱讀 時事追蹤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