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撰文 簡鈺璇

2021百大MVP經理人

網路媒體轉攻實體商機!東森新媒體如何靠「毛小孩」,做到年收21億?


「貓狗長大一歲等於人類的好幾歲,飼料調整要很迅速」「狗飼料抗敏配方有的是兔肉、袋鼠肉」這番飼養經不是出自飼主或獸醫,而是東森新媒體控股(下稱東森新媒體)總經理陳安祥訪談分享,而他從未養過毛小孩。
2018 年底,東森新媒體跨入寵物事業,並設立東森寵物雲公司,3 年多來,陳安祥成為寵物飼養專家,東森新媒體截至 2021 年 11 月,旗下有 118 間寵物店,已是全台最大的寵物連鎖事業主。
從網路媒體跨足實體門店,為何東森新媒體能做出如此大的調整?成立於數位媒體浪頭的東森新媒體,10 年來經營的 ETtoday 網站流量成長 50 倍,日均流量達 1850 萬,數位廣告原是營收主力。
陳安祥表示,廣告市場中數位廣告營收的市場分額最大,光是 FB、Google 就吃掉 7 成,且數位內容的進入門檻低,任何人都可做內容拿廣告紅利。「東森新媒體走在數位廣告前沿,但任誰都不保證這個優勢能持續,」數位廣告愈來愈難做,迫使媒體不得不轉型。
數據拓點、強化教育訓練,併購店家毛利成長10%
東森新媒體 2011 年成立之初,觀察台灣人口飼養寵物的比例逐年提高,遂經營寵物粉絲社群,分享動物相關的趣味與實用訊息,粉絲人數 175 萬以上,預估4成是飼主,對進軍實體店的聲量、品牌口碑有幫助。因緣際會接手倒閉的寵物連鎖店動物王國,陸續併購 80 多家店、自行展店 30 家,成為市場龍頭。
快速展店不怕虧損或投資失利?陳安祥表示, 團隊開發一套「大數據展店系統」,整合飼主位置、東森購物 900 萬筆會員資料、對手位置等資訊,掌握據點方圓內的需求是否被滿足 ,「我們有個全台寵物店地圖,都是店員一家家訪查、記錄得來的資料。」
以展店系統為本,針對想拓點的區域,評估店面坪數、類型及客群。比方說,夜市旁的店家以販售罐頭為主,方便顧客逛街時順便購買、郊區 200 坪以上的大型店能讓飼主一次購足。
為了強化品牌的專業度,陳安祥設計系統化的教育訓練,涵蓋狗、貓、水族各種寵物飼養相關的線上課程與考試,定期辦新品課程,員工通過後獲得專家徽章,成績列在季考核中綁分紅,「店員不只賣東西,還要能解答客人疑惑。」
導入東森寵物雲的經營模式,原本經營欠佳的店家,毛利成長約 10%。以動物王國為例,接手 2 年後,全數的店營收就達到過去他們自己經營的最高峰,部分分店如新莊店過去月營收 300 萬元,甚至做到 500 萬元。
東森新媒體 2020 年營收 33.6 億元,成長 84.5%,2021 年預估達到 41.5 億元,過半營收、21 億元來自寵物事業,一舉躍升為成長主力。
從門檻高、資源有限處找商機,戶外廣告觸及60%旅運量
不只實體寵物店,東森新媒體跨出第三隻腳,投資家外廣告(指外出時接觸到的傳播平台,包括戶外看板、LED螢幕等),2021 年已超越數位廣告營收,成為第二大成長動能。
陳安祥思考,既然數位戰場很擁擠,就從稀缺資源下手,家外廣告就是版面有限、進入門檻較高的投資,「而且每個人都會外出,你不得不看到。」2018 年東森新媒體開始承包機場、雙北捷運、高鐵、公車站的候車亭等廣告,今年觸及全台 60% 旅運量、捷運類的觸及比例達 87%,獲得蘋果(Apple)、三星科技、老協珍等大品牌客戶青睞。
版面多是東森新媒體的優勢,整合力則是勝出的原因。陳安祥提到,旗下東森分眾傳媒將數位螢幕設置在 2 萬多棟住宅商辦中,轉投資的禾力科技則在美髮沙龍鏡子上設廣告螢幕,「客戶想登廣告在數位、捷運或大樓內分別對 3 家廠商,找我們一家就搞定,還可以辦活動。」
問起轉型有成的關鍵,「媒體必須要突破或放大框架,把眼界和心胸變大,才能把事業做大。」陳安祥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