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整理 吳美欣

你的創意,為何市場不買單?樂高:聘請專家,還不如向消費者「借頭腦」


在 1962 年,尚未成名的披頭四(The Beatles)到唱片公司 Decca Records 試音,不但遭到拒絕,還被對方說「吉他已經過氣了,而且你們的聲音沒有潛力。」與披頭四失之交臂的 Decca Records,被認為犯下流行音樂史上最「經典」的錯誤決定。
在商業世界中,充滿一開始被拒絕、隨後爆紅的案例。反之亦然,有些企業在新項目中投入龐大資源,卻只換來一場悲劇。1998 年,全球第一個衛星通話銥衛星通訊公司(Iridium Communications),由於地面的行動電話(例如 GSM)系統覆蓋率提升,和愈來愈普及的國際漫遊服務,笨重昂貴的衛星通訊系統無法取得客戶青睞,營運不到一年就宣告破產。
只聽專家意見,小心閉門造車
許多新產品、新服務推出前,都是透過企業籌組的專家小組,花費大把精神審查提案,為什麼依然難以做出回應市場需求的選擇?
米蘭博科尼大學助理教授托爾斯坦.格羅斯讓(Thorsten Grohsjean)研究歸納出,儘管企業經常宣稱重視創新,但面對高度新穎的想法,決策者還是傾向選擇中度創新的項目。 此外,專家小組多半由專業人員擔任,常只著眼於技術問題,忽略市場機會。
研究也指出,審查順序、討論方式會影響小組個別成員的決定,如果小組決定資助一項提案,下個提案獲得投資的機率就會大幅縮小。
3 面向改善決策偏誤
為了確保決策能「接地氣」,建議在進行投資評估前,可以從 3 面向改善決策流程:
1.避免偏見干擾
先刪除姓名、性別、年齡等基礎人口統計資料,統一規範報告格式與討論方式等。在進行評估時,需要確保專家小組的多樣性,並且為新提案進行相對排名。
2.納入第一線員工意見、消費者想法
企業可以善用「群眾智慧」,例如讓員工選出研發的優先順序後,再由專家小組進行最終討論,或者讓消費者參與,樂高公司在 2014 年推出 Lego Ideas 平台,蒐羅來自世界各地消費者的新想法,在網路上進行投票,至今累積超過 10 萬個提案,讓內部人員無需花太多時間就能蒐羅更多好點子。
3.公開決策原因
決策後,小組也需要記錄每條項目的討論內容,並公開這項紀錄,形成一種問責機制,使決策者更慎重思考自己接受與拒絕某些決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