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Management > 產品與專案
feature picture
侯俊偉 攝影

街口電支的成長經驗:IT 團隊如何活用專案管理技術、撐過業務爆量期的陣痛?

2022-04-20 採訪.撰文 林庭安

拿出手機掃碼付款,逐漸成為民眾的日常,根據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銀行局統計,目前台灣共有 9 家專門經營電子支付的機構。其中,街口電子支付(下稱街口)穩坐龍頭,使用者占電支總用戶的 3 成,達 540 萬人;代理收付實質交易款項突破 30 億,近市場總額 4 成。

然而,時間回到 2020 年 4 月,當時街口用戶在半年內從百萬成長至 238 萬,對於銀行串接、繳費等業務需求暴增,工程師的工作量等於翻倍。

延伸閱讀:行動支付累計金額逼近 3000 億,LINE Pay、街口兩大支付龍頭下個階段的觀察?

舊問題還沒完、新需求又來?別忽略「重要但不緊急」的事

這正是研發技術部技術長林世鵬上任的情景:工程團隊士氣低迷,「重災區」團隊一個星期就有 30~40 件小問題待解決,根本沒時間開發新需求。「原本的事情做不完、維運問題太多、新需求又來,一直陷入這種惡性循環,大家工作開心不起來。」

林世鵬表示,對技術部門來說,維運問題是「緊急又重要的事」,如果這個問題太多的話,代表「重要但不緊急的事」做不好,「以一個運作良好的技術團隊來說,不應該有緊急又重要的事。」

上任第一件事,是把重要但不緊急的事列出來,比如解決帳目誤差、降低交易失敗次數。接著,把問題依照改善成本和效益大小排序,從成本最低、效益最高的著手,「隨著這個清單變短,可以感受維運時間變少,我們就有辦法交出更有品質的成果。」

同時,林世鵬也調整專案執行方式與心態,「敏捷這個取名,會讓人覺得用了就會變快,」實則不然。街口成立於 2015 年,工程師年紀都偏小且熟悉「敏捷」(agile)的概念,但效率還是不好。

他認為,敏捷宣言裡的「回應變化重於遵循計畫」「可用的軟體重於詳盡的文件」等句子裡涉及 2 種價值觀,例如「回應變化」和「遵循計畫」,應該視為光譜的兩端,而非兩立,「它是一種指引,讓我們考量外在條件限制,在光譜中找到最佳位置,讓團隊效能最大化。」

舉例來說,從工程師的角度來看,開發一個服務或平台最好的狀況是,他可以根據場景設計服務。以發放街口券(商家透過街口平台發放的優惠券)為例,如果在開發前,工程師能知道這些券的發放方式、使用情境,就可以針對活動做規畫,「但如果事情那麼美好的話,就是所謂的『遵循計畫』。」

延伸閱讀:逼 2 成員工換團隊!高營收部門卻要精簡人事,貝佐斯在想什麼?

技術專案經理盤點資源,以最精簡的人力完成專案

林世鵬指出,曾有一段時間公司讓產品經理(PM,product manager)坐在工程師旁,針對現況不斷調整,但這樣開發出來的系統,只會針對某個功能或某個店家優化,無法符合其他需求。目前折衷的做法是,在專案啟動前期,讓 PM 跟工程師說明專案的背景、訴求,以及最終要達成的目標,大家一起想解法,「不要認為我在回應變化,而是後退一步,觀察會有哪些變化,做出可以適應變化的系統。」

去年雙 11,PM 說明了為什麼要做積分系統、滿額贈等活動。接著,技術專案經理(TPM,technical project manager)再根據需求,看系統裡有哪些平台已經有這樣的能力、哪些功能未來可以重複使用,透過需求端、執行端來回討論,用最精簡的方式完成專案,「去年雙 11 的頁面,其實是我們內部系統兜出來的,而且只用了一個工程師。」

一開始員工會排斥這樣的溝通,質疑「為什麼不找教練」「還要自己搞懂各種流程」,但執行一陣子後,大家都感受到效率提升。從團隊的產品待辦清單(backlog)來看,街口 2021 年完成的需求量是 2019 年的 10 倍,但工程師人數僅增加 3 倍。

林世鵬

1983 年生,台大資訊工程碩士。曾任 HTC 數據架構資深工程師及阿里巴巴技術專家,負責阿里國際業務系統穩定性。2020 年加入街口電子支付,擔任研發技術部技術長。

繼續閱讀 專案管理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