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 Business > 變革管理
feature picture
wikipedia

單季淨利僅剩 1/3!小米怎麼了?全球市占節節敗退,背後是 3 大難題

2022-09-02 今周刊 侯良儒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小米喪失了增長動力,而且,可能難以重振旗鼓!」這句評論,是近日《華爾街日報》在一篇專文裡,為中國最大手機業者、也是全球第三大手機品牌的小米科技,劈頭所下的第一句注解。

這家美國媒體的嚴厲批評,來自於小米糟糕的第二季業績。據該公司在 8 月 19 日揭露的最新財報,其第二季營收 701 億人民幣、年衰退 20%,單季淨利更萎縮至 21 億人民幣、年減高達 67%。

延伸閱讀:「每天醒來都像肚子被揍一拳!」Meta 爭議不斷,佐克柏受訪吐心聲

如果從小米的核心業務、也就是手機的出貨量來看,研調機構 IDC 統計,該公司第二季在全球的手機出貨量,衰退幅度近 26%,不僅與整體市場的減幅 8.7%相比高出數倍,也是全球前五大品牌裡,衰退最多的業者。

此外,《南華早報》日前更揭露,小米在過去 3 個月,解僱了逾 9 百名、約占總數 3%的員工;若把時間回撥到今年 2 月,小米創始元老、當年跟創辦人雷軍一起喝小米粥的李偉星,也離開這家他待了 12 年、歷經草創到上市的公司。

小米到底怎麼了?雷軍,這位在中國手機業界,堪稱最懂得經營社群經濟的執行長,到底遇到什麼麻煩?外媒認為其難以「重振旗鼓」的依據究竟是什麼?

麻煩1:市場分散的反噬

首先,雷軍遇到的最大麻煩,就是全球的智慧型手機市場,正因為通膨肆虐,而歷經過去 13 年來最嚴重的產業負循環。

研調機構 DIGITIMES Research 就預估,2022 年全球手機市場將出現至多 10%的衰退;IDC 更指出,扣除受戰火波及景氣的中歐與東歐,小米最大市場中國,今年出貨量將出現近 12%的衰退,不過西歐、東南亞、美洲仍會成長。

從 IDC 的分析看來,今年儘管整體手機需求將衰退,但並非所有市場都是如此。事實上,小米與其他中國品牌最大不同,就是它有近 5 成營收是來自海外、堪稱最全球化的中國品牌,這樣的體質,理應最能抵禦產業亂流;然而,從第二季出貨量觀察,小米的衰退幅度卻是最「慘」的,這究竟為何如此?

答案就是市場「分散化」,這個造就小米近年登上全球手機三哥的利器,如今,竟成為傷己的血滴子。「過去幾年,小米因為市場夠分散,造就了它的成長,但今年以來,它也因為市場分散,導致反應速度太慢。」IDC 副總監嚴蘭欣說。

這個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邏輯在於,其實,早在俄烏戰爭前、也就是筆電市場衰退之前,手機的需求翻轉就已經開始。嚴蘭欣指出,當時又以中國市場率先開始下滑,因而引發 OPPO 、vivo 等中國品牌開始降低庫存、殺價促銷,「可是在同一個時間點,小米的海外市場,像是東南亞、印度都還在成長。」

也就是說,當競爭對手有感於中國需求的反轉,而開始調整策略,相對最不依賴中國的小米,反而錯失了放慢腳步的先機,「在對手放緩鋪貨的時候,它(小米)認為它的貨出得去。」她說。

「以 6 月中國手機品牌的(零組件)庫存來看,其他品牌大約 60 天,小米聽說已經超過 70 天,是所有品牌最多的。」一名手機供應鏈人士分析,高漲的零件庫存水位,所帶來的存貨跌價損失,應是除了手機出貨量下滑之外,導致小米獲利衰退的另一大隱藏因素。

麻煩2:華為重返「榮耀」

雷軍的第二個麻煩,則是華為重返「榮耀」。

過去 4 年,由於美國制裁華為後,導致這家曾是中國第一大、全球第三大手機品牌被迫淡出市場,而小米,就是被公認「吃」掉最多華為遺留的市場,像在歐洲,過去 4 年小米的市占排名就一路從第五名、挺進到第二名的地位。

然而,隨著 2020 年 11 月華為宣布出售子品牌「榮耀」後,榮耀便以幾乎是華為「分身」的姿態,重新奪回華為失去的市場。今年第二季,當小米、OPPO、vivo 甚至蘋果都在中國呈現負成長,榮耀不僅出貨量年成長近 9 成,其更以 19%的市占率,搶下中國手機市場的龍頭王座。

「小米遇到另一個逆風,就是榮耀起來了,尤其中國的消費者,普遍有『華為情結』,很願意買單榮耀的產品,」研調機構 CounterPoint 總監蓋欣山指出。

麻煩3:印度禁售令衝擊

雷軍的第三個麻煩,就是小米第一大海外市場印度,從去年底以來,該國政府就陸續對小米、OPPO、vivo 等中國品牌,進行查稅行動;今年 1 月,印度財政部更公開表示,將對小米追繳 65 億盧比、約 26 億新台幣的稅款。

延伸閱讀:首次聯名就吸引台積電!成立僅 3 年的共享機車 GoShare,有何本領?

不僅如此,8 月 8 日更傳出,印度政府為了保護本土手機品牌,計畫禁售低於 1.2 萬盧比、約 4500 元新台幣上下的中國廠牌手機,導致產品以該價位為主、且因此登上印度手機一哥的小米,被市場認為是受衝擊的「海景第一排」,當天股價也重挫近 4%。

曾經,分散化、華為淡出、印度,是小米的三大順風牌;而今,當順風變逆風,該公司能否重振旗鼓,將考驗雷軍的跨國操盤力。

延伸閱讀/
iPhone 14、三星折疊手機、小米新機陸續發售,孫慧芳:衰退已成過去,相關供應鏈可留意

小米搶進電動車 謝金河:鴻海 MIH 平台充滿想像,造車牽動未來產業發展新局

(本文出自今周刊)

繼續閱讀 科技業
相關文章
商業 Business > 數位轉型
feature picture
晉泰科技

晉泰科技深耕亞灣,攜手國際夥伴打造智慧港灣與AIoT人才樞紐

2025-09-15 經理人X晉泰科技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高雄亞灣區在政府「亞灣2.0」政策推動下,正加速發展為台灣人工智慧(AI)與物聯網(IoT)產業的創新重鎮。晉泰科技看準南部智慧產業的成長潛力,宣布投入新台幣5億元推動AIoT技術創新與實證應用,於亞灣設立「AIOT生態系發展基地暨研發中心」,並選定高雄鴻明碼頭作為智慧港灣示範場域,積極導入關鍵技術與應用,打造具國際規模的智慧港口典範。

推動高雄港智慧升級,三大平台落地實證應用

晉泰科技致力於將高雄港轉型為AIoT智慧港示範基地,透過「數位孿生」、「AI視覺辨識」與「資安防護」等技術,推動港區營運智慧化與安全升級。高雄鴻明碼頭作為示範場域,將驗證各項創新應用於真實環境中的效益,並以在地實證為基礎,拓展至更多智慧城市基礎設施領域。

為支撐這些創新應用的落地與擴展,晉泰串聯15家技術夥伴,橫跨AI、物聯網、資安與數據治理領域,共同打造三大核心平台:

  • Smart+ AI 智慧應用平台: 提供垂直產業智慧化應用能力,支援多元場域導入與應變彈性
  • GSS+ 智慧服務平台: 強化營運監控、異常預警與數據可視化能力
  • 全球維運支援平台: 串接海外據點,打造跨國營運協作網絡

這三大平台不僅是技術架構,更已進入實際應用階段,支撐智慧港灣日常運作,並作為高雄智慧產業升級與台灣AIoT輸出國際的重要基礎,展現晉泰在智慧應用落地與產業轉型推動上的整合能量。

【新聞圖片】聚焦於永續能耗管理、即時影像分析與數位孿生決策支援,不僅導入可信任AI與生成式AI技術,
聚焦於永續能耗管理、即時影像分析與數位孿生決策支援,不僅導入可信任AI與生成式AI技術,實現人員安全、貨物安全與品質保證等多元應用。
晉泰科技
【新聞圖片】思科與晉泰科技攜手於高雄啟動「亞灣 AIOT 生態系發展基地暨研發中心」,整合三大創新平
晉泰科技整合三大創新平台,推動 AIOT 解決方案試煉與智慧應用落地
晉泰科技

AIoT人才扎根高雄:啟動5,000人國際證照培育計畫

在推動技術應用之外,晉泰也同步展開大規模人才培育計畫,預計兩年內培育5,000名AIoT人才,並協助1,500人取得國際認證,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在地人才庫。此舉將為南部產業升級提供即戰力人才支援,並吸引更多創新資源匯聚亞灣,形成正向循環。

高雄出發、布局全球:國際鏈結擴展至美日東南亞

此外,晉泰科技與全球企業網路與資安領導品牌思科(Cisco)展開策略合作,引進全球資源與技術能量,強化在地AIoT解決方案開發,並加速國際市場佈局。雙方合作將使台灣研發成果有機會輸出至美國、日本及東南亞等地,擴大國際影響力,提升產值規模。

【新聞圖片】思科攜手晉泰科技打造亞灣 AIOT 生態系發展基地暨研發中心,整合在地與國際資源,推動智
晉泰科技與思科打造亞灣 AIOT 生態系發展基地暨研發中心,整合在地與國際資源,推動智慧產業落地與打造亞太資安人才樞紐。
晉泰科技

晉泰科技在亞灣的深耕布局,象徵的不只是企業成長與轉型,更代表一股推動台灣智慧基礎建設、人才發展與國際接軌的重要力量。以亞灣為起點,晉泰將持續扮演技術整合者與創新加速器的角色,攜手打造具永續性與國際競爭力的AIoT生態系。

[本文由 經理人 與 晉泰科技 共同製作]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