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工作生活平衡
feature picture
Future Forum

人們最「職業倦怠」的時代來了!為何上班族這麼累?4 面向檢核自己、同事的狀態

2023-02-21 林庭安

從來沒有這麼職業倦怠(burnout,又稱工作倦怠)過!Future Forum 最新調查顯示,逾 40% 的上班族因為工作而感到職業倦怠,這是自疫情大流行以來的最高水平。經濟充滿不確定性、擔心被裁員及重返辦公室後的壓力不斷增加,都加劇了職場工作者的不適,尤以女性與年輕員工受影響更明顯,《彭博社》(Bloomberg)指出,「全世界的工作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疲憊。」

職業倦怠、工作倦怠是什麼?馬氏職業倦怠量表從 3 面向評估

世界衛生組織(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在 2019 年 5 月,首度將職業倦怠納入「國際疾病分類編碼」(ICD),把它視為一種心理健康問題。其實,早在 1970 年代,美國臨床心理學家赫伯特.佛羅伊登伯格(Herbert Freudenberger)就提出倦怠一詞。他在類似藥癮防治中心的診所工作,發現包括自己在內的許多志工,在陪伴藥癮者的過程中,因為情感持續被掏空,普遍有極度勞累、頭痛、失眠及消極易怒等症狀。

延伸閱讀:WHO 認定「工作倦怠」是造成心理疾病的原因!3 大特徵,你也有嗎?

1976 年,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克里斯蒂娜.馬斯勒(Christina Maslach)接著投入相關研究,她更詳細定義「職業倦怠」為「在以人為服務對象的職業領域中,個體的一種情感耗竭、去人性化和個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狀。」她後來編製的「馬氏職業倦怠量表」(MBI,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survey),就是量化情緒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去人性化(depersonalization)及個人成就感低落(lack of personal accomplishment)這 3 個面向,評估人們的心理疲勞狀態。

職業倦怠 3 階段:耗竭、去人性化、消極低落

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吳宗祐指出,有些觀點認為這 3 面向是有階段性的,有些則認為 3 者各自獨立。情緒耗竭是職業倦怠最關鍵的一環,這是確認心理負擔是否超乎負荷、是否受到太多無理的要求,而導致個人情緒枯竭。

吳宗祐表示,你可能會發覺自己沒有力氣面對一天的工作,人們不會任由情形惡化,會自我防衛,開始對工作或人保持冷漠,就是所謂的「去人性化」。比方說,對滿腔熱血的醫護人員來說,要給予每個病人個別關懷,當他被「榨乾」時,應對就會機械化。

「這其實是最弔詭的地方,」吳宗祐指出,人際互動的工作是要關注人的需求,但產生職業倦怠後,為了保護自己而抽離,「這樣反而失去與人互動的本質。」

如果情況還是沒有改善,就會逐漸產生「成就感低落」,認為自己沒有價值,陷入「我完蛋了」、「我沒辦法」等無力感之中。

人際互動、工作氛圍與制度,都是讓人不斷內耗的主因

至於人們為何會產生職業倦怠?原因非常多元,大致可以分成人際、工作、組織等面向。假設你的工作必須偽裝你真實的情緒,而你的真實情緒與外在表現出來的情緒長期不一致時,就有可能情緒勞動,最終走向情緒耗竭。

再來是工作面,吳宗祐指出,工作壓力的成因跟職業倦怠重疊性很高。首先是工作特性,工作量大或難度太高,超出既有負荷時,就有可能會產生職業倦怠;再來是不清楚自己的工作期待與職務內容,也會產生內耗。近年來比較常見的原因是不確定性,當上層政策不斷改變、工作必須「隨 call 隨到」,對身心殺傷力更大。

最後一大宗成因是跟組織有關,不好的工作氛圍、官僚體系、辦公室政治鬥爭,或是不透明的考核制度都是。當員工的付出無法得到回報,甚至變相成為懲罰,也會讓人力不從心。

《我做了什麼會產生職業倦怠》指出,當職業倦怠成為疾病,人們會認為問題不在雇主或組織,而是這個人。我們不該把員工精力耗盡的責任單純歸咎於個人,也要向組織追究原因。

延伸閱讀:曾經熱愛工作的你,消失了?出現 5 個警訊,是「心」在提醒你該休息了

吳宗祐表示,倦怠不見得看得出來,但會有行為展現(參見圖表),當員工不對勁時,主管要有覺察力,「不是要診斷,而是要有警覺,知道該怎麼幫助員工。」組織也應該有管道讓主管通報,比方說員工協助方案(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透過專業人士的診斷、建議與培訓,幫員工預防和解決各種心理或行為問題。

不過,吳宗祐強調,這些機制最終都還是要回歸員工,「組織不能一廂情願地介入,還是要問員工有沒有真的達到效果。」

主管怎麼觀察部屬是否職業倦怠?4 個員工職業倦怠的跡象

  • 績效改變:工作品質變差、量減少。
  • 工作退縮:請假、缺勤、無預警休假、曠職等情況變多。
  • 正向行為變少:開始不參加部門與公司活動,或減少與同事的互動。
  • 負面行為變多:跟同事或客戶吵架、出現對公司不利的行為。

如何自我觀察是否陷入職業倦怠?4 個指標觀察

  • 睡眠異常:入睡困難、早醒、失眠等,一個禮拜超過 3 次異常通常就是有壓力。
  • 用負面行為減壓:必須透過喝酒、戒菸,或過度投入某些活動減壓。
  • 生理指標:長期存在偏頭痛、頭昏、自律神經異常、胃翻攪、經期不規律、胸悶等。
  • 心理指標:無法與客戶互動、精神狀態已影響正常工作與生活等,可參考憂鬱症、躁鬱症等評量標準。

本文不開放合作單位轉載。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