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Management > 生產與供應鏈
feature picture
台積電

工程師至少訓練 8 年,研發人才累積破千!比晶圓廠更珍貴的資產,台積電如何養成?

2022-12-20 數位時代 邱品蓉

「很多國家都想要自己蓋半導體廠,但缺乏對於半導體生聚落的瞭解,如果這麼容易蓋,到處都可以蓋工廠了。」台積電總裁魏哲家 17 日在玉山科技協會舉辦的論壇上,對於「去台化」的說法予以反駁。

近期台積電赴美設廠引起不少話題,掀起各界對於全球貿易、去台化以及人才等議題的討論。隨著美中進入新冷戰時代,「自己國家內最好就有一座晶圓廠」的想法已經成為國際列強心照不宣的想法,魏哲家也針對這樣的趨勢予以分析。

延伸閱讀:台積電人才培育都怎麼做?開箱新人訓練中心,一探護國神山員工培訓祕辛

台積電「在台灣」成功經驗,國際列強有可能複製嗎?

由於地緣政治、COVID-19 和烏俄戰爭,讓供應鏈的議題浮出水面,各國不僅希望能縮短供應鏈的距離,也想要自己在國內蓋晶圓廠,「想要能控制半導體的產業鏈。」

台積電總裁魏哲家
台積電總裁魏哲家,在 17 日的公開演說中,再次駁斥台積電掏空台灣的說法「門都沒有!」
邱品蓉攝影

然而,魏哲家明確指出,會有這些想法是由於官員於對半導體生態系的不理解。台灣的半導體產業聚落歷經三、四十年的歷史才逐步形成,大大小小的供應商對於促成台積電今日成績功不可沒,「今日成績是台積電跟協力廠商ㄧ同建造的,如果只有台積電,沒什麼了不起。」

一位設備業者指出,假使台積電今日某廠區的設備發生故障,設備供應商能夠在短時間到達搶修,有時甚至會直接派人駐守在台積電的廠區內,為的就是要讓廠內機台能24小時順利運作無誤,「這是因為台廠距離都很近,加上在文化上也能配合,才造就這樣的聚落生態。」

魏哲家駁斥「掏空台灣」,再次強調「門都沒有」

從上述的案例便能夠看出供應商對台積電的重要性。換句話說,台積電雖然已經落腳美國,輸出了約 500 位的工程師,但那也僅是維持一座晶圓代工廠正常運作的「一小部分」。目前願意跟隨出海的台廠僅 155 家,占台積電全球供應商僅 1% 不到。魏哲家也在演說時再次駁斥,強調指責台積電掏空台灣根本「門都沒有。」

至於供應鏈是如何成形?魏哲家點出,「供應鏈不是一天造成,是因為有需求才慢慢建造。」並透露台積電亞利桑那廠要用到的硫酸,也是回台灣來買,因為美國當地根本沒有需求,當然不會出現硫酸供應商,「台灣有台積電、聯電、旺宏一大堆需求,自然有利可圖。」

除次之外,魏哲家也進一步分享,在建廠過程中買機器、蓋廠房都很容易,困難點在於如何將技術移轉到廠房內並完成驗證,「就算只是要從新竹將最新技術轉到台南生產,各位知道有多困難嗎?」

這意味著台積電要將 4 奈米技術移轉到美國的過程,並非單只是機台、人員到位就好,後續的技術工程,是台積電的價值所在,「你有技術還要會生產,沒那麼容易。」

晶圓廠可蓋、但人才買不到!台積電是怎麼養出人才的?

人才則是魏哲家在演說中的另一項重點。

以工程的培育來說,平均需要耗費 8 年的時間,才能獲得一個可以上線的工程師,「水、電或土地都可以用錢去解決,但人才是買不到的,所以不要以為台積電弄幾個人去美國,美國就能偷到我們的技術,門都沒有!」魏哲家再次強調。

延伸閱讀:美國設廠遭質疑,台積電劉德音:只怕台灣人才不走出去!赴美真正的挑戰是⋯⋯

他指出,過去美國認為晶圓代工是體力比腦力多的產業,台積電則反轉了這項趨勢,「他們不夠深入才沒用到腦力。」產業專家也認為,台積電目前的研發精銳部隊大約一千人,這些帶頭衝鋒最先進製程的精英,正是台積電最寶貴的資產。

魏哲家以奢華品牌 LV 為例,「為何 LV 每年都在漲價,那就是腦力,賣的是品牌價值。」腦力創造出的商業模式,將遠比體力所堆砌出來的營收,更具效益。

魏哲家指出,教育制度是能夠確保工程師來源的最大解方,「我認為每個國家都要想想,他在工業化裡是哪一個階層,他所有的教育訓練的方式都要跟著改變,這樣才能發展出一個行業來。」

以台灣當今的人才制度來看,台大、清大、陽明交大、成大和北科大雖已成立相關半導體學院,但 STE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ematics)人才還需要再進一步往下深耕,因為半導體牽涉到數十門理工專業知識,集眾人之腦才能向前推進,「才不用一定要進台積電,但只要有一個 pool(人才庫),就會有希望。

(本文出自數位時代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