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 Leadership > 領導力
feature picture
NIKHIL on Unsplash

麥當勞、星巴克執行長都待過的公司!百事為何默默成為超強「CEO工廠」?

2023-02-15 編譯.整理 Y Chen、吳美欣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去年甫上任的星巴克執行長拉克斯曼.納拉辛漢(Laxman Narasimhan),與零售百貨 Target 的執行長布萊恩.康奈爾(Brian Cornel)、麥當勞執行長克里斯.坎普斯基(Chris Kempczinski)有什麼共同點?除了這些都是美國最具規模的企業外,這些 CEO 都來自百事公司(PepsiCo)。

根據《財星》(Fortune)調查發現,百事公司自 1965 年成立以來,誕生 16 位 《財星》500 強企業領導者,包含麥當勞、Visa、巧克力製造商好時(Hershey’s)等等共 16 位知名企業現任高管的履歷中,都能找到長期在百事工作,且大多從基層做起的軌跡,僅次於顧問公司麥肯錫與奇異(General Electric),是名副其實的「CEO 訓練班」。

百事讓這間以碳酸飲料、洋芋片起家的公司,究竟如何搖身變成高階經理人的搖籃?

延伸閱讀:90% 的培訓支出都是花心酸的?企業想提高育才投報率,必懂的 5 大關鍵

辨識出高潛力人才,刻意將他們「拉出舒適圈」

《財星》帶著這個問題,找上了百事集團的人資長羅納德・謝勒肯斯(Ronald Schellekens),他給出的答案是:百事擁有一個成熟、順暢運轉的「高潛力人才識別」系統。

首先是鎖定各個職位、而非既有管理者,辨認出績效前 20% 績效的高潛力人才(hi-pos,high-potential employees)。這些員工會受到大量培訓、須完成各種延伸任務,也有學習、成長與犯錯的機會,這種文化使公司營收幾十年來保持成長,預計今年將增加 12%。

這套系統最特別的地方在於,沒有人會被正式告知自己是高潛力員工, 只會獲得一些暗示,例如,邀請你參加為期一周的商學院研討會、賦予你所處部門以外的工作挑戰。這種不張揚的行事,是因為「沒有人想要在員工之間製造怨恨或階級對立,或讓明日之星一枝獨秀,最好讓老闆從旁觀察即可。」

此外,名單經常變動,如果表現無法達到預期,就會退出,而給高層留下印象的工作者,就會被添加到名單中。 觀察對象也不限於高階主管,任何工作職能或資歷的員工都可以是「hi-pos」成員。

《TD Magazine》 舉例,百事近年運用的 LeAD(Leadership Assessment & Development,領導力評估與發展)計畫,定義所謂「領導力潛力」,是由基礎、成長和職涯 3 個維度組成,分別評估他們既有的人格思維、戰略思維等基本的能力,以及他們能否在新環境或新角色中,持續學習與成長,最後要關注的是,他們是否具備公司現在和未來成長所需的軟硬實力。

被辨識出的高潛力員工,不會立刻晉升到下個層級,謝勒肯斯提到百事內部業務繁雜,涵蓋數十個市場與品牌,這些人才會輪調到百事公司不同市場與部門,包括市場分析、供應鏈管理到國際市場等,進行為期 2~3 年的嚴格訓練,盡可能讓高潛力人才離開原有的舒適圈。在過程中,他們也獲得與公司高層緊密接觸的機會。百事現任執行長拉蒙・拉瓜爾塔(Ramon Laguarta)在公司 26 年期間,就分別到過美國、歐洲與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工作。

特別的是,若高潛力人才原本有帶領運行良好的團隊,人資還會故意打散,以避免過度依賴特定的團隊成員。「沒有人可以為重大的崗位做好萬全準備,」謝勒肯斯表示,

「所以為什麼不直接把他們(高潛力人才)丟到深水區?」

延伸閱讀:7-11 調整小地方,45 歲以上員工變超強戰力!人才與環境永續的思維

給失敗機會、與高管共事,提早為高潛力人才鋪好道路

除了百事本身的說法,《財星》也向那些接受百事培訓、成功躍居其他公司高層的人尋求答案。知名酒商保樂力加(Pernod Ricard)北美區執行長安・穆克吉(Ann Mukherjee)就指出,2009 年她接任了行銷長職位,當時還在金融海嘯的餘波中,是很難做出成績的時間點,但反過來說正是百事這樣的訓練,願意提供高潛力人才嘗試的機會,穆克吉表示這些失敗和經驗學習的機會,才造就自己後續的成功。

另一間在納斯達克(NASDAQ)掛牌上市的寵物連鎖業者 Petco,其執行長羅恩・考夫林(Ron Coughlin)則提及百事提供的輔導相當實際,請來了最好的教練:現有的高階經理人。考夫林接受培訓的過程中,就與當時的 CEO 長期共事,一邊觀察,一邊培養走向高位的思維。當時他也為百事做出了相當多貢獻,像是奠定其海外市場的多元化商品線,降低對碳酸飲料的依賴。考夫林也將這種計畫複製到現在的公司,Petco 的新人會有一周時間與他、高階主管或董事會成員近距離接觸。

新上任的星巴克執行長納拉辛漢,他接受麥肯錫的 Podcast 節目採訪時,也提到百事的任職經驗,確實提早預習了 CEO 之位該準備的事情。納拉辛漢回想當時走過了拉丁美洲、歐洲和非洲,累積了與他人交流、設定目標、交付績效等等實力,這段經驗讓他有機會學習成為一名執行長。

專注培養人才並產生報酬是個漫長過程,也有不少員工中途跳槽,百事這樣形同為其他公司「做嫁衣」,不會覺得可惜嗎?謝勒肯斯表示,畢竟 CEO 的位子只有一個,而這 16 位和更多在不同企業擔任重要管理職的人,則證明了百事在人才上的投資值回票價。

資料來源:Fortune ChinaTD MagazineMcKinsey

繼續閱讀 人才培育
相關文章
成功 Success > 職涯發展
feature picture
攝影 / 賀大新

聽到「寫程式」就關上耳朵?AI 時代下的文科生大機會:3招跨過門檻,從庶務中解放、放大專業

2025-08-24 林柏源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職場裡,行銷人常被形容為「萬事通」:從貼文、部落格、簡報、影片到活動執行,樣樣都得一手包辦。尤其在小型團隊,策略與執行往往無法切割,導致專業人員的時間被大量瑣碎事務消耗。

這樣的困境,Webbrain AI 共同創辦人 Sofia 再熟悉不過。儘管最有價值的工作是策略規劃,真正耗掉大部分精力的卻是執行細節。她表示,執行端約占到 60%,策略大約僅有 40% 的時間可用。

但當公司決定「全面導入 AI」時,文科背景出身的她,卻發現了另一種可能:Vibe Coding —— 一種讓非工程師也能用自然語言與 AI 協作,完成自動化流程的方法。更重要的是,這種方式不僅解放了工時,也逐步改變了她與團隊的分工模式。

人人都能用 AI 寫程式!把手動瑣事自動化,解放更多時間給人生要事

談到「寫程式」,許多文科背景的朋友可能就關起耳朵、覺得事不關己。但事實是,有一定比例的「重複性」工作,像是資料複製貼上、報表整理,甚至是客製化郵件發送等「行政庶務」,明明能被自動化解決。

許多人即便有心,卻可能力不從心,一是不知從何下手,二是在實際摸索前,就被「感覺好難」的心理門檻拒之門外。

Sofia 坦言,自己也曾經害怕「數學不好、邏輯差」,加上擔心打擾同事,往往讓她不敢嘗試新工具。不過,AI 就像一位永遠不會翻白眼的同事,不管問題多抽象、簡單,AI 都會耐心回答,甚至協助 debug。「面對 AI 可以放心提問,不用擔心被嘲笑,」。

這種安全感,讓她第一次真正感覺自己能更自在地接觸技術世界。心理障礙的解除,是 Vibe Coding 能在文科人才之間快速傳播的關鍵。因為 當挫折感不再成為阻礙,每個人都有機會透過語言驅動技術,進一步放大自身專業、更解放工作時間時,就更有機會重新聚焦對自己職涯、人生的要事。

Vibe Coding 不難!克服心理門檻的3心法:從生活中「重複的痛」開始

如果想進一步利用 AI 為自己加值、嘗試 Vibe Coding,但還是有些茫然、恐懼,Sophia 分享了她的 3 個心法:

1. 建立認知:AI 不會翻你白眼,不用怕問笨問題

勇敢嘗試,不要害怕,因為 AI 不會對你翻白眼。不需要擔心自己邏輯或數學不好,因為 AI 在這方面的能力比你強,你可以借助它的力量來達成目標。

2. 找到一個想解決的「具體問題」

從日常生活中或工作中,一個讓你困擾已久的重複性問題開始。當你解決一個實際問題並看到成果時,那種成就感會推動你繼續學習。

3. 善用「工具箱」思維:建立自己的組合技

不用急著決定使用哪一個工具,只要跟 AI 說你的問題是什麼,它就會給你具體的建議。你可以將不同的 AI 模型視為工具箱中的不同工具,例如有些 AI 擅長生成文字,有些則擅長寫程式。重要的是,找到最適合你工作需求的工具組合,而不是死守一個工具。

Sophia 指出,擁有工具箱思維讓減少對技術人員的依賴,先自己嘗試完成初版,再與工程師協作完成更完整的版本。遇到無法解決或較複雜的狀況時,再由人類同事出手補強。這種「先 AI、後人工補強」的模式,大幅提高了效率,也讓團隊資源分配更合理。

《職場必備 Vibe Coding 實作課》微型線上課 裡,Sofia 會帶著你親手打造屬於自己的工具箱:

  • 學會怎麼描述需求,挑對 AI 模型來產出成果
  • 學會用 Google Apps Script、各種小模組,把工作瑣事自動化
  • 實作成果可應用在職場中,包括團購表單、名片掃描小幫手、互動提案網站、導購產品頁面
  • 獲得示範成品,直接套用整理過後的程式碼,小幅修改就能上線

也曾害怕「公司還需要我嗎?」用行動把 AI 焦慮,化為競爭力

AI 的快速普及,也帶來另一種焦慮。Sofia 提到,當她第一次看到 AI 能生成部落格內容時,心中確實浮現過「那還需要我嗎?」的疑慮。

但隨著使用經驗增加,她逐漸理解:AI 幫助的是高重複、低差異的任務,而專業人員真正的價值在於策略思考與溝通;因為 AI 的加入,自己能把更多時間回到策略與溝通上,這才是最能發揮行銷價值的地方。

換言之,AI 不會讓行銷人失去價值,而是迫使專業人才重新定義自己的價值。能與 AI 協作的人,才有機會把焦慮轉化為競爭力。

AI 的角色,正逐步從「工具」走向「同事」。它不一定會取代你的專業,但很可能重塑你的工作方式。關鍵不在於你是否會寫程式,而在於是否願意嘗試,讓 AI 成為團隊的一員。

在這個全新的分工時代,能與 AI 共事的人,將在職場中展現更強的競爭力。

《職場必備 Vibe Coding 實作課》

資料來源:《職場必備 Vibe Coding 實作課》微型線上課數位關鍵字 EP 192. 文組人也能上手的 Vibe Coding!AI 如何協助行銷人員解決重複性工作

繼續閱讀 AI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