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 邱品蓉

英特爾創辦人摩爾辭世!回顧傳奇ㄧ生:摩爾定律預言成真、受葛洛夫尊敬


半導體 IDM 大廠英特爾(Intel)和高登與貝蒂摩爾基金會(Gordon and Betty Moore Foundation)宣布,英特爾聯合創辦人高登.摩爾(Golden Moore)於台北時間 25 日辭世,享年 94 歲。基金會指出,摩爾是在夏威夷家中安詳離世,家人都陪在身邊。
摩爾曾提出半導體黃金定律「摩爾定律」(Moore's Law),摩爾認為,半導體產業將出現電晶體小型化的趨勢;他同時預測,積體電路上電晶體數量將按照幾何級數快速成長,至少在 10 年內每一年都能翻一倍。後來,摩爾又根據產業發展修改預測,最後由產業將該定律修正成「電晶體集成數量,每 18 個月將增加 1 倍。」
回顧摩爾一生,歷經轉折終於創辦英特爾
回顧摩爾的一生,童年時期在帕奧圖羅(Palo Alto)附近的紅木城(Redwood City)長大,父親是當地的副警長。在他 11 歲時,鄰居的小孩得到一組化學實驗玩具,他曾設法自行調配出少量的硝酸甘油,這樣的興趣也幫助他立定志向。
長大後的摩爾,自柏克萊大學畢業後,拿到了加州理工學院化學博士學位,並任職於馬里蘭州(Maryland)的海軍物理實驗室。不過由於馬里蘭州離摩爾的家鄉實在太遠,因此當電晶體共同發明人威廉.蕭克立(William Shockley),找上摩爾加入其所創辦的蕭克立半導體實驗室(Shockley Semiconductor)時,他有著強烈意願加入。
不過由於蕭克立管理風格偏激,摩爾 1957 年隨著蕭克立實驗室其他 7 位同事出走(後來被蕭克立稱為「8 叛徒」),共同成立了快捷半導體(Fairchild Semiconductor),研究和生產晶體管,曾經開發世界上第一款商用集成電路。
後來,快捷被當初的資助公司費爾柴爾德攝影器材與儀器公司(Fairchild Camera and Instrument)收購,但因為在股票選擇權、升遷等問題引發 8 位創辦人不滿,最終在 1986 年,摩爾被同事羅伯特.諾宜斯(Robert Noyce)說服,離開了快捷,共同創辦了英特爾。
溫和謙遜、對權力毫無興趣,摩爾深受同事歡迎
《創新者們》一書中指出,摩爾是個溫和謙遜、厭惡衝突且對各種權力象徵毫無興趣。在實驗室中總是溫和且深思熟慮,受到同事們的歡迎;而諾宜斯則是社交高手,和客戶的來往極具魅力。
然而兩人都不是行事果決的企業家,隨後他們找來性格堅強的安迪.葛洛夫(Andy Grove)來擔任工程主管的角色。英特爾網站指出,三人最終成為知名的「三位一體」,相關事蹟也一直流傳到今天。
根據葛洛夫在《創新者們》中的回憶,摩爾在遇到衝突時會躲得遠遠的,從旁觀察,「他不是天生缺乏管理能力,而是純粹不願意做管理者該做的事。」不過葛洛夫相當尊敬摩爾,書中指出,當摩爾打算離開快捷時,葛洛夫幾乎是強迫摩爾帶著他一起走,「我真的很尊敬他,無論他去哪裡,我都希望追隨。」葛洛夫說。
摩爾定律預言成真!世界第一支手機 5 年後問世
而摩爾在這ㄧ生當中最著名的事蹟,即提出知名的「摩爾定律」(Moore's Law)。1965 年,摩爾在《電子學》(Electronics)雜誌上刊登的論文中指出,以具成本效益的方式塞進微縮晶片的電晶體數量,每年會一直加倍成長。隨後,某位摩爾在加州理工學院教書的朋友在一次的公開場合中,稱之為「摩爾定律」,延續至今。
摩爾定律之後逐步修正為,晶片每隔 18 至 24 個月,當中的電晶體數量便會翻倍,效能也加倍成長。有趣的是,摩爾當年也的《電子學》雜誌中提到:「積體電路會帶來如家用電腦、汽車自動控制系統和個人可攜式通訊設備的神奇產品。」5 年後,摩托羅拉(Motorola)就發明出世界上第一部消費性手機。
英特爾首席執行官基辛格(Pat Gelsinger)也在官網中指出:「摩爾通過他的洞察力和遠見定義了科技產業。幾十年來,他在探索電晶體的力量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啟發技術專家和企業家。」
英特爾也表示,摩爾 2006 年從英特爾退休,擔任和結褵 72 年的妻子貝蒂.摩爾(Betty Moore)一起創立的高登與貝蒂摩爾基金會董事會主席,至 2018 年轉任名譽主席,致力於環境保護、科學和促進醫療照護。同時,摩爾也是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英國皇家工程師學會院士和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院士。
(本文出自數位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