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商務溝通
feature picture
Tambako The Jaguar on Flickr

誰說基層員工不會管理?組織裡有 2 種人,其中一種沒有職銜也有影響力

2023-04-13 整理・撰文 高季芃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上下管理,讓你更成功》中提到一個故事:重新定義絲線公司(Threads Redefined)的創辦人兼執行長柯蒂.桑琪絲(Codie Sanchez)的第一份財務相關工作是在一家全球大型企業裡,結束競爭激烈的訓練後,正當她考慮要投入交易、銷售或銀行相關業務時,她看到一個機會,於是主動向主管提議要增設一個職位,一方面可以累積她夢寐以求的國際職場經驗,另一方面也能幫助主管在他的上司面前有好表現。

後來主管接納建言增設這個職位,卻將職缺給了其他人。理由是,主管聽到其他同事說她是「會踩著別人的屍體往前衝」的人。她繃緊神經為工作賣命,卻忽略經營同事情誼,這使她的主管認為他不適任。

桑琪絲痛定思痛,開始積極參與團體活動,找到表現自己的方式,職涯也才愈來愈順遂。

延伸閱讀:談判能不能成功,「談判前」就決定了!5 步驟做好事前準備

需要資源或協助前,先做好價值交換的準備

當你有想要達成的目的,無論職涯晉升或開拓業務,並看到組織中有資源或其他條件可以協助你完成,便需要溝通協商的技巧來獲得助力。雖然桑琪絲的工作態度認真、提出的建議受到青睞,卻沒有完整考量主管的顧慮、缺乏團隊信任,因此沒有如願以償。

《向上管理.向下管理》中提到,組織當中除了職位權力,也就是依據頭銜而來的權力,還有「個人權力」,是指本身影響他人的能力,後者和同事間的信賴程度有關。

例如,當公司凍結人事,你並非公司高層、無職權可規避公司政策,但若曾經管理過小而精實的團隊,便有可能以公司的利益為前提,說服主管核准錄用新人,這就是個人權力發揮的作用。

你以過往實績為籌碼(bargaining chips,談判中用來交涉的有價值條件),在同理經營者的考量下提出要求,藉此達成自己或團隊的目的,也迎合了公司的利益。

史丹佛大學商學研究所研究組織行為學的教授法蘭西斯.福林(Francis Flynn)在2003年的研究中發現, 在組織中頻繁與人交換恩惠,與地位、生產力呈現正相關。證實愈是嫻熟溝通協商的技巧,愈有助於職涯發展。

然而,就像前述桑琪絲的例子,許多人寧願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也不願意與他人溝通協商。原因可能有幾種:抱持本位主義,認為其他人的事與自己無關,或是覺得自己人微言輕,認定會有別人去做等等,種種原因使我們不敢、不願開口,無意間阻擋自身的職涯發展。

打破「人微言輕」的認知,透過協商交涉達到目的

管理大師拉姆.查藍(Ram Charan)提出「個人貢獻者」與「組織貢獻者」的概念(參見圖表)想要成就更多,首先要轉換思維,從做好自己分內事的個人貢獻者,向放大自身價值,更有影響力的組織貢獻者邁進。

若認為自己處於基層,就無法影響他人,容易自我設限。透過溝通了解其他人的需求、居中協商為他人解決問題,影響力會隨之而來。當你具備更多影響力,也愈能施展溝通協商的技能。

《杜拉克談高效能的五個習慣》中提到:「我們不能透過看一個人有沒有部屬,來判斷對方是不是管理者,只要是能對身邊同事的工作方向、工作內容、工作品質及工作方法等施加積極影響的人,哪怕是基層員工,也是管理者。」

延伸閱讀:不願示弱、被占便宜會讓你談判失利!協商時,心中有「輸贏」為何反而更容易輸?

尤其《高影響力習慣》提到,組織中的領導力是流動的,意思是我們有時要領導別人、有時會成為被人領導的跟隨者。為了掌握流動的領導力,更需具備溝通協商的能力,以便在不同情境中適時發揮一己之力。

最後,如果你做事勤奮也具備實力,卻常常擔心說錯話而延遲開口,或者認為自己不擅表達而放棄開口要求,明明覺得自己值得更好的待遇,卻持續隱忍,溝通問題最終可能會造成工作壓力、職涯瓶頸。透過學習組織中的溝通協商術,善待認真工作的自己!

062學會調動資源、連結他人,才能放大個人價值
經理人
063學會調動資源、連結他人,才能放大個人價值
經理人
繼續閱讀 人際溝通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