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picture
侯俊偉攝影

AI TAIWAN 未來商務展正式開幕!4 大趨勢揭露,唐鳳:AI 可以為全民帶來更多價值

2023-06-15 數位時代 林芷圓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2023 年未來商務展首度與 AI Taiwan 聯展,以「AI FOR ALL」為主題,引領商界進入未來商務的全新篇章。一同抓住科技所帶來的新契機,開啟下一波商業革命海嘯!《數位時代》也將直擊,帶來第一手的現場觀察。

2023 AI TAIWAN未來商務展在今(15日)於圓山花博爭艷館拉開序幕,以「AI FOR ALL」為題,一共規劃 10 大解方展區、4 大內容策展與 6 大新商業應用主題區,目標全方位剖析尋找商務應用的新契機,全面實踐普惠 AI 的未來願景。

112726
2023 AI TAIWAN未來商務展現場。
林芷圓攝影

「今年我們的主軸叫做 AI FOR ALL,強調 AI 可以為全民帶來更多的價值。我們期待這個應用可以徹底改變人類的生活與工作方式,讓社會更加創新。」數位發展部唐鳳部長在開幕典禮說道,此次年會,除了凝聚各界的技術成果,更會是產業界行銷的最佳平台

數位發展部政務次長李懷仁則表示,在今年的展場上,比如機器人辨識、FAST AI 一站式軟體系統等等技術,以及類似Gogolook的廠商都讓他印象深刻,「這場活動展出國內各領域 AI 優秀廠商與新興應用產品,顯現台灣在 AI 跨領域的創新成果與前瞻技術,包含醫療、交通、製造等等。我們很期待接下來看到更多產業善用 AI 技術,藉此研發更有效率的解決方案。」

究竟在今年的 2023 AI TAIWAN 未來商務展上,有哪些亮點?

延伸閱讀:2023 AI TAIWAN 未來商務展亮點一次看:10 大解決方案、6 大新商業應用來襲!

企業想要數位轉型?先掌握 4 大關鍵

延續「AI FOR ALL」大會主軸,主辦單位在今年規劃 4 大趨勢觀點,並以 Keynote Speech、高峰論壇等不同形式呈現:

1. Web3 產業創新:Web3 將為各行各業帶來哪些變化?同時,破壞式創新與技術又將如何改變所有人的日常生活?企業該如何為品牌賦能,創造出效益最大化的表現?在此次活動中會有許多討論。

_CW_2269.JPG
數位發展部政務次長李懷仁。
侯俊偉攝影

2. AI 產業趨勢:邀集台美產業菁英,匯集超越產業定義的創新者,以全新視野重新定義產業定位,一同探索新興產業未來應用的各種可能。

3. 新零售 × 永續轉型:「永續」可說是未來零售服務產業的標配,在追求產業永續經營的前提下,如何靠數位及綠色替轉型發揮雙軸核心的優勢,打造全新零售戰局。

4. Martech × 行銷進化:「以人為本」是行銷領域不變的價值,數據為核心的Martech如何活用並快速回應市場變化,將成為未來品牌站穩市場與擴大經營的決勝關鍵。

以上論壇邀請到 Mysten Labs 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Evan Cheng、幣安全球合作夥伴團隊代表何軒榕、YouTube 大中華區策略合作夥伴總監余承儒、全盈支付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美玲、台灣微軟合作夥伴解決方案事業群總經理陳仲儒及LINE台灣企業解決方案事業部總經理王俞蓉等人,全面分析企業如何善用新科技數位工具,同時與消費者、合作夥伴等跨域聯手共創價值,以嶄新商業模式迎戰市場挑戰。

生成式 AI、百大解決方案、台美人才媒合⋯AI TAIWAN未來商務展一次看!

此外,2023 AI TAIWAN 未來商務展以 AI、Web3、ESG、未來行銷、未來學習為場景設計,打造出 6 大新商業應用主題區,讓所有人能一次掌握現階段最關鍵的新商業發展脈絡與趨勢,更將從「數據影響力」、「商業賦能」與「永續供應」三面向為企業提供永續解方的最佳示範。

112727
2023 AI TAIWAN未來商務展現場。
林芷圓攝影

至於 AI 的未來篇章,現場也會透過《數位時代》的內容結合互動體驗、共創參與,秒懂 2030 年前生成式 AI 的影響與創造,並將提供「生成式 AI 虛擬人」體驗,為觀展民眾創造身歷其境的想像,全面提升有感觀展經驗。

現場也規劃了新商業解決方案 Solution Guide100,協助企業在轉型歷程中快速找到適合的解方,因應快速變化的市場挑戰,加速產業接軌新趨勢、新科技。

延伸閱讀:生成式 AI 為 CEO 們帶來集體焦慮!麥肯錫:企業導入新技術,應特別注意哪些事?

而人才無疑是產業發展中的關鍵要素,2023 AI TAIWAN 未來商務展特別打造了「台美人才媒合專區」,以媒合活動為國內求職者提供最新的國際職場趨勢與求職機會,也同時舉辦台美人才招募論壇。

_CW_2287.JPG
數位時代暨經理人月刊榮譽發行人何飛鵬。
侯俊偉攝影

為了強化觀展體驗,2023 AI TAIWAN 未來商務展特別與 LINE Biz-Solutions、演鏡互動及漸強實驗室合作,首次導入眼動儀+Beacon 技術,以 LINE 官方帳號作為平台,提供每個觀展者最個人化的觀展體驗。

AI 現在是全世界最熱門的話題,也是改造人類生活方式最重要的工具,今天這個展會,代表我們願意參與全世界的變動。」《數位時代》暨《經理人月刊》榮譽發行人何飛鵬說。

(本文出自 數位時代

相關文章
商業 Business > 創新創業
feature picture
經理人

Make Taiwan Great Again|顏志光與aeroride的信任實驗

2025-09-10 經理人X敦謙快線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在全球資本重新洗牌、本土創業生態尋求出路的當此刻,台灣正逐漸醞釀一種新的合作模式,不靠矽谷、不等外資,而是由在地資本、在地品牌與在地創業者共同編織的成長網絡。當大型創投收緊佈局,國際資金回流母國,對早期創業者來說,找到一位願意理解、願意陪伴的投資人,變得比以往更為關鍵。

陪跑式創業投資,為團隊敲開正確的資源大門

「我不缺機會去追求成功,但我更在意,能不能打造一個讓更多人成功的環境。」唯福投資董事長顏志光這樣說。

他談的不只是投資,而是一份責任的傳承,希望為下一代創業者鋪路,讓成果能被更多人分享。過去,他曾是雀客國際酒店集團與敦謙國際智能的早期投資人,如今這兩個品牌皆已在各自領域成長茁壯、創造聲量。這些成功案例,更讓他篤定,真正的伯樂之所以可貴,不在於收割成果,而在於陪伴創業者走過成長的每一步。在顏志光看來,陪伴型投資不是對報表的斤斤計較,而是在關鍵時刻送上最需要的資源,為團隊敲開正確的大門,也在無數次的嘗試與磨練中,陪他們走向成功。 「像 aeroride想切入銀行通路,我就幫他敲門,但敲完之後是團隊自己去談、去拿下機會。」

他口中的 aeroride,正是台灣首家整合機場接送、海外接送、機場貴賓室、環宇禮遇通關、旅平險與 eSIM 服務的一站式出行平台。如同他早年投資雀客與敦謙時所展現的眼光一樣,他在 aeroride 身上,看見了產業數位轉型的契機。

台灣過去的機場接送市場長期存在服務分散、流程繁瑣、體驗斷裂等問題,aeroride試圖從「最後一哩」重新定義出行的體驗,讓搭乘成為一種被照顧、可預期的完整體驗。 aeroride創辦人楊翊軒,以自身的駕駛經驗為基礎,搶進第一線傾聽顧客聲音,目前已帶領團隊將服務拓展至全球18個市場。營收、毛利、訂單數與會員數都呈現穩定成長。

在顏志光眼中,商業模式可以被複製,但創辦人的領導特質卻無法仿造。他強調,正直、堅持與使命必達,是他願意投入資源的關鍵。「像 Charlie(楊翊軒)就很有行動力、使命必達,不是說一套做一套的人。」

在地品牌 × 創業者 × 資本方,打造信任共創的台灣模式

楊翊軒自述,自己沒有說服投資人的技巧,也不習慣「演戲」。從方向盤出發的他,靠著四萬趟服務經驗,無論是政要名流還是留學生,都從一次次接送裡學會了如何制定一個尊重細節、以人為本的出行系統。

「我們的 APP 讓旅客能決定每個細節:駕駛如何稱呼乘客、車上準備什麼飲品,甚至一些臨時的小代購需求,都能被滿足。」楊翊軒說。這份對細節的敏感,讓 aeroride建立起難以取代的品牌黏著度,也讓顏志光格外欣賞。他也談到,在與顏志光的合作過程中,最珍惜的是對方的信任與尊重。「顏董幫我們敲了很多重要的門,我也都很戰戰兢兢去完成,不能丟他的臉。」這份信任成為持續擴張的後盾,也說明一個好的創業者需要的不是監控,而是舞台。

作為 aeroride最早的合作夥伴之一,雀客國際酒店集團創辦人戴東杰 (Bart) 分享他作為產業方的觀察。「旅宿產業需要新的服務來創造體驗差異,而 aeroride的服務剛好契合我們的痛點。」他坦言,當時楊翊軒是主動來敲門的團隊,「市場上的選擇其實很多,不管是 USPACE、 UGO、 55688,還是傳統的肯驛,都有各自的做法。但真正第一個做到、而且真的解決問題的,是 aeroride!」

不僅如此,戴東杰也在關鍵時刻扮演引介者的角色,牽起創業者與投資人的連結。「當時我覺得 aeroride的服務值得被更多人看見,便介紹他給顏董,沒想到他們的理念一拍即合。」這場看似無心插柳的結盟,意外構成一種嶄新的三角架構,以在地品牌為應用場景、創業者為執行者、資本方為後援,三者彼此信任且資源共享,展現出「在地資本 × 在地品牌 × 在地新創」的文化共振與實踐可能。戴東杰始終相信,新創團隊最需要的不是被檢視的框架,而是被信任的空間。他強調,他並非要找最會說服人的人,而是要找「最願意把事情做到極致的人」。

中頁.jpg
由左至右分別為:雀客國際酒店集團創辦人戴東杰、唯福投資董事長顏志光、 aeroride創辦人楊翊軒,因為對創業有共同的理解及願景,一拍即合,開啟在地品牌 × 創業者 × 資本方,以信任為基礎的合作模式。
經理人

打造承接創業夢的本土育成平台,共築創新藍圖

如今,這場關於資本與創業的跨域對話,沒有華麗的口號,只有彼此對「人」的信任。顏志光透過走訪世界各地的交流觀察到,無論是紅杉資本的分拆海外業務或 Y Combinator的策略轉變,都恰恰是台灣資本市場該把握的絕佳機會。

他亦表示,將持續關注創業育成,更期待能將觸角延伸至校園內,從更源頭開始注入資源與量能,協助台灣創新創業社群的穩健成長。「我真正想做的不是基金,而是打造一個可以承接創業夢想的環境,一個讓創業者有資源、有陪伴,也能面對真實市場的育成場域。」顏志光語氣平實卻帶有深遠的決心。他希望未來能協助建立更「接地氣」的育成平台,讓創業是能接受真實市場挑戰的項目。

此刻,由楊翊軒一手打造的 aeroride正是顏志光實踐這份理念的第一步。這場投資,將不只是財務數字上的往來,更是他為年輕人提供舞台、為台灣新創注入活水與活力的具體行動。透過將資源投向一位他所認可、具備「正直」與「使命必達」特質的創業者,顏志光正與一群有志青年打造一個共好的創新創業生態,為台灣的未來描繪一個更具文化底蘊的可行藍圖。

3.jpg
經理人

經理人 x aeroride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