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 Business > 經營策略
feature picture
英特爾

一下喊打一下摸頭!從美光事件看:中國市場太香了,半導體業者夾縫中求生存

2023-12-04 編譯 · 撰文 李心平

美中貿易戰之下,美國政府不希望中國科技持續發展,特別是影響到許多先進應用的技術產業。然而,美方並無法完全遏止,主因之一就在於:不少晶片公司難以放棄中國市場

根據《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2023 年 5 月,半導體製造商美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ies)在貿易戰中遭受打擊,原因是中國政府發布禁令,聲稱美光的半導體晶片未通過網路安全審查,禁止部分處理關鍵訊息的中國公司購買。美光指出,這可能影響約 1/8 的全球營收。

6 月時,美光卻宣布,將於西安現有的晶片封裝工廠,加碼投資 6 億美元,並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表示:「這一投資項目,體現了美光對中業務和團隊堅定不移的承諾。」

時間到了 11 月,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告訴美光執行長桑賈伊・梅洛特拉(Sanjay Mehrotra),北京歡迎美光加深在中國的業務。《路透社》(Reuters)分析,此舉顯示中國對美光的態度轉趨熱情,中美對峙局勢似乎有緩和的跡象。

延伸閱讀:圖解|美中科技角力陷白熱化!大刀揮向中國「半導體禁令」是什麼?一文看懂

美中裂痕日益擴大,半導體成技術競爭前線!鎵、鍺是中國的最大籌碼之一

美中關係惡化,幾乎全球半導體企業都感到進退兩難,尤其隨美中 2 國陸續實施新限制及懲罰措施,半導體產業成為華盛頓和北京技術競爭的前線。

美方官員表示,美國的產品被用在中國軍事和監控上,這與國家安全利益背道而馳,因此對出口中國的晶片、晶片製造設備,施加了愈來愈嚴格的限制。並針對在美擴張新業務的晶片製造商,提供獎勵措施(像是稅收抵免)。

不過,中國也不願默默吃悶虧,反過來用同樣的方式想制裁美歐。歐盟近期一項研究顯示,製造晶片的關鍵原料,是全球日益激烈的科技霸主地位爭奪戰的一部分,而中國正是「鎵」和「鍺」的最大出口國。其中鎵產量占全球 95%以上、鍺產量占全球 67%以上。無論是在儲量上或產量上,中國均在全球占據領先地位。

《CNBC》指出,中國商務部正在限制這 2 種原料的出口,目的是警告歐美勿持續升級貿易戰。這些以國家安全為由實施的新規定,8 月起要求出口商,部分鎵和鍺化合物必須獲得出口許可證,並說明進口商、最終用戶和使用方式。11 月底,中國商務部已批准了部分符合規定企業的許可申請。

全球政治風險諮詢公司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在近期一份報告指出,雖然中國此舉缺乏對特定國家或最終用戶的徹底禁令,或許對全球供應影響有限。但其目的在於提醒美、日、荷等國,中國有報復性的選擇,以阻止對中獲得高階半導體晶片和相關設備,施加進一步限制

延伸閱讀:中國晶片進口量 18 年來首次下滑!這個衰退如何牽連多國關係與半導體供應鏈?

中國製造與消費比重高,半導體產業無法輕易切斷與中連結

而對半導體產業來說,想透過建造新工廠等方式,來繞過美國出口限制也不容易。一來建設新廠耗時數年;二來,更現實的是許多企業在美中都有一定的投資和銷量。

中國不僅是晶片的主要市場,也是眾多工廠的所在地,每年生產大量需要晶片的消費性電子產品,包括智慧型手機、家電、汽車、筆電等等,不僅出口到世界各地,也有不少供應本地市場。

整體而言,中國占全球半導體消費額約 1/3。對某些晶片製造商而言,中國市場占總營收的比重,甚至高達 6、7 成。另外,有些業者的晶片雖在美國製造,仍需送到中國組裝或測試。可想而知,在這場美中相互制裁、較勁的戰爭中,幾乎所有相關業者都蒙受影響。

在雙方技術競爭持續加劇下,各種相關限制措施恐怕還會延續一段時間,甚至持續加劇。面對日益升高的地緣政治風險,業者要如何因應,以在國家安全和公司股東權益之間取得最佳平衡,將是重大的考驗。

參考資料 / The New York TimesCNBCReuters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