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撰文 尤韻蓉

有了科技加持,勞工反而愈來愈弱勢?MIT 教授呼籲:應創造「生產力便車」


在 2023 年 5 月 30 日,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與 OpenAI 前執行長山姆.阿特曼(Sam Altman)等科技界代表,共同簽署了「人工智慧風險聲明」(Statement on AI Risk),認為降低人工智慧帶來滅絕人類的風險,應與流行病及核武等風險一起列為全球優先事項。就連催生 ChatGPT 的阿特曼都警告大家要意識科技帶來的風險,到底科技發展是會威脅人類,還是為大家帶來更好的生活?
這樣的爭論在每個革命性的科技誕生時似乎都無法避免,例如網路出現後,也有網路恐懼症(Cyberphobia)的說法,人們擔心資料外洩、被駭客入侵感到焦慮不安。然而科技要如何才讓人類受惠?
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學院教授戴倫.艾塞默魯 (Daron Acemoglu)與史隆管理學院創業學講座教授賽門.強森(Simon Johnson)在合寫的著作《權力與進步》指出,科技必須創造「生產力便車」(productivity bandwagon),意即提升生產力,創造更多勞工需求,讓企業積極招募,近一步促進薪資上升,才能使大眾都受惠。
科技創造的繁榮要能共享,否則權力會集中少數資本家
20 世紀上半葉,美國汽車產業就曾創造生產力便車。當時福特汽車(Ford Motor Company)導入運輸產線,讓汽車零件由運輸線運送,員工在固定位置做著重複的組裝動作,比起原本 2~3 人一組的員工包辦所有組裝工作相比,產能大量提升。汽車業競相模仿這個方式,提升美國汽車產量,從 1899 年一年能生產 2500 輛,到了 1929 年,福特與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每年銷量都大約 150 萬輛。
為進一步擴張產量,企業也增加對勞力的需求,讓美國汽車製造業就業人數從 1899 年幾千人,提升至 1920 年超過 40 萬人。除此之外,根據亨利.福特(The Henry Ford)博物館介紹,為了讓工人願意留下來,福特將薪資從 2.3 美元提升至 5 美元,影響其他產業也增加薪資留住員工。
自動化和監控,讓勞工處於弱勢
作者認為,一項新科技的發明與應用,如果要創造生產力便車的效應,科技必須聚焦於「機器實用性」(machine usefulness),協助人類達到目標,而非取代人類。回過頭來檢視人工智慧的應用,是否能創造生產力便車,這本書則持懷疑態度。
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估計,2016 年全球對 AI 的支出總額落在 260 億~390 億美元,其中 200 億~300 億美元來自中國與美國少數幾家科技公司,而這些支出多用於監控和自動化替代勞力。
以工業機器人為例,當機器取代工廠勞工,如果企業沒有輔導原本的工人升級產業知識,被淘汰的工人將很難擁有競爭機會。但同時,企業因為勞力成本下降,獲利上升,又可以拿去投資,掌握更多資源。
此外,用於監控的科技也削弱勞工權力。例如亞馬遜要求送貨員安裝「Mentor」應用程式以追蹤和評分他們的駕駛行為,根據《CNBC》報導指出,分數太低會被減少工時。企業運用監控,進一步控制員工,甚至減少薪資,讓雙方權力關係更不對等。自動化與監控,是多數現代科技發展的主要方向,造福了掌握科技的一方,勞工卻不一定能享有智慧科技帶來的好處,導致雙方權力差距日漸擴大。
政府與民間需有制衡力量,管制資料蒐集
為了產生制衡的力量,《權力與進步》建議政府利用市場獎勵機制,提供補貼,鼓勵研發具有機器實用性的科技,並且對於用來監控的技術加以管制,訂定出監控與資料蒐集的合法程度,保護員工的隱私。
作為公民的多數人,應該省思科技發展造成的權力不平等,透過各個公民組織向政府施加壓力。社會組織也應該將眾人團結起來,促進政府及企業,發展能夠提升生產力、創造工作機會的科技。
上述的行動,可透過現有科技來推動。像是線上社群與論壇,例如美國網際網路運動人士伊萊.帕里瑟(Eli Pariser)與塔莉婭.史特勞德(Talia Stroud)創辦了新公眾計畫網站(New_Public),聚集設計師、技術專家等,邀請民眾一起加入社群,針對如何打造對人類有益的科技進行討論。曾舉辦過的活動包含對聯邦宇宙(Fediverse,可將不同社群媒體串連起來的服務)的探討,以及如何建立值得信任的數位空間等。
從工作到學習,被 AI 衝擊的未來與因應之道
《AI 世代與我們的未來》
本書由3位不同領域的代表人物,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季辛吉(Henry Kissinger)、Google前執行長艾力克.施密特(Eric Schmidt)與麻省理工學院蘇世民計算學院的首任院長丹尼爾.哈騰洛赫(Daniel Huttenlocher)共同創作。作者提醒,當機器運用目前人類智慧無法了解的邏輯來解題,未來恐怕沒有專家可以靠自己力量理解新的世界,人類社會一定要相互合作,才能適應未來。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時間|2022.12
《5000天後的世界》
此書為被譽為全球科技趨勢大師的凱文‧凱利(Kevin Kelly)2023 年著作。他過去曾成功預言物聯網的到來,這次再預測未來世界的模樣,包含會出現由擴充實境衍生的鏡像世界,人們可以透過智慧眼鏡,同時看到現實與虛擬的畫面。他還預測科技巨頭,包含 Amazon、Google 的衰弱,在書中也提供應對未來所要學會的學習之道。
出版社|貓頭鷹
出版時間|2023.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