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Management > 服務管理
feature picture
Armand Khoury on Unsplash

買球鞋幫你電繡字母,買床單還能到府鋪床!零售品牌為什麼加強客製化服務、甚於來店體驗?

2024-01-25 未來商務 Jaime Chen

2023 年是實體零售重新崛起的一年,加拿大服飾產業 Lululemon 第二季度淨收入較去年同期增加 20%、美國零售品牌 Costco 前 9 個月收入較前一年增長了6.7%。不過在實體零售崛起的同時,還有一項趨勢顯示,過往以「大型體驗行銷」為賣點的實體商店,近期開始轉向著重於服務上。

延伸閱讀:因三次巧合創業、花不到 30 年就打趴愛迪達!lululemon 的創立故事

著重客製化體驗,成零售商店新趨勢

對應線上購物的興起,實體零售品牌想出的對策是在線下提供「有趣的零售體驗」。疫情前,床墊公司 Casper 打造可以租用的「打盹小屋」,讓旅客在白天能小睡一下;潮鞋品牌 Vans 在倫敦店裡建造一個滑板場,而美妝品牌 Glossier、礦泉水品牌 Perrier 也都創造了壯觀的打卡店。

經歷 3 年疫情,消費者渴望重返實體店,驅動 2023 年整體產業復甦,根據美國金融控股公司第一資本的統計,去年全美零售銷售額達到 6.18 兆美元(約新台幣 190 兆元),較前一年增長 11%;過去兩年在全美有超過 16,000 家實體門店開業,然而在這波浪潮下,Casper 和 Vans 的這些體驗皆已結束,不少大型體驗商店消失。

此現象背後主因在於,品牌正面臨房價節節高升的壓力,同時大型體驗成本高昂,品牌卻又難以量化這些體驗是否有轉化為銷售。加上當大型體驗店氾濫,消費者的新奇感正在消失,因此實體商店紛紛縮減規模,走向「客製化」。

細看實體商店近期提供的服務內容:潮鞋品牌 Converse 的假日快閃店,提供消費者在球鞋繡上姓名首字母的服務;IKEA 在諸多城市推出城市店,展示較少產品,但有更多設計師在場協助設計夢想的家。許多變動可看出,過往較注重大規模體驗的品牌,逐漸轉向專注於提供客製化相關體驗,更重視人與人的交流和服務。

除了上述例子外,美國寢具品牌 Boll & Branch 現在也會詢問選購床單的消費者「要不要到你家裡鋪床?」解決了部分不會處理床單消費者的痛點,根據 Boll & Branc 內部統計,約有 3 成的消費者接受了這項新服務。執行長 Scott Tannen 說:「對剛搬家房子還很亂的消費者來說,看到鋪好的床很幸福,我們當然很樂意完成他的需求。」貼心的服務也增加了黏著度。

延伸閱讀:IKEA 內湖店開幕!進攻零售一級戰區,為何餐廳座位變多、展示間變小?

用服務吸引消費者,也增加接觸點

即使沒有大型商店,只要能創造愉快消費體驗,仍能培養忠誠度,因此品牌正在以各種非傳統方式接觸消費者。Scott 就分享他們的策略:「消費者訂購床墊等家具時,若願意讓我們鋪床,員工會搭乘送貨車一同前往,並帶著小禮物,給消費者驚喜。」

Todd Snyder 則是在店內提供不僅自身的產品,還從其他數十種精心挑選,包含 Red Wing 的鞋子、Moscot 的眼鏡等。讓消費者有更多商品可以探索,除了拉進新客,還有機會提高客單;IKEA 在美國開設 8 家小型店鋪,面積僅 1,100 平方英尺,與過往動輒 50 萬平方英尺的大型店相比小了許多,但主打讓消費者與 IKEA 團隊成員會面,討論產品並獲得指導的機會,給不喜歡自行挑選家具的客群一個新選擇。

跟過往來大型體驗店觀光相比,客製化的服務能留下個人資料,哥倫比亞商學院市場行銷教授 Bernd Schmitt 就補充:「品牌即能追蹤購物歷史了解消費者需求,並使用電郵、APP 讓消費者離店後保持聯繫。」有更多接觸點建立與顧客的關係。他也發現,「在店內購物的顧客往往會在該品牌上花更多的錢,並在未來繼續回流。」因此在留下資料後,持續提供優質服務,會是未來創造忠實顧客的關鍵。

疫後的實體零售還在復甦,零售商店只要抓住服務為主的銷售趨勢,就有繼續向上發展的機會。而且就如 Bernd 所說:「很幸運的是,藉由技術發展,品牌在人力更少的情況下,還是能輕易往正確方向前進。」無論是大型或小型品牌,在 2024 年都能大有可為。

(本文出自 未來商務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