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Management > 生產與供應鏈
feature picture
侯俊偉攝影

不減碳,某天產品可能無法上市!華碩電腦如何聯手 250 家供應商降低碳排放量?

2024-06-13 採訪・撰文 盧廷羲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華碩的經營理念,就是躋身世界綠色高科技領導群。」華碩電腦(ASUS)永續長吳澤欣說,他們不是因為ESG浪潮才做永續,而是原本就有明確的一套策略。所屬科技產業,就用數據化衡量、以及科技化管理,來看待永續。

永續的做法有非常多面向,每間公司能做的都不一樣。他們採用歐盟發布的「雙重重大性」(double materiality)準則來鑑別,也就是最優先關注對外界、對公司內部有一定程度衝擊的事情。

延伸閱讀:比一般雞蛋少 7 成碳排!石安牧場已 100% 回收廢棄物,為何還要自建發電廠?

藉由雙重重大性分析,華碩鑑別4個議題:氣候行動、循環經濟、責任製造、價值創造。將氣候行動列為重要議題的原因在於,華碩生產和營運活動所產生的碳排放對社會和環境帶來負面影響,如果沒有適當採取行動,氣候變遷帶來的災害會造成公司的財務損失。

攤開華碩減碳成績單,去年通過科學基礎減碳目標(SBTi,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是一套針對企業減碳的科學化流程)認證,以符合聯合國氣候峰會《巴黎協定》限制全球平均升溫 1.5℃標準,朝向2050年淨零路徑願景邁進。

華碩更是連續在2022年、2023年獲亞洲金融時報氣候領袖(Climate Leader),在主要營運排放的減排總量上,位於全球排名第15。

產業鏈下游碳排較低,管理重點放在供應鏈

實務上,華碩如何管理碳排放量、做好碳盤查?吳澤欣說,這要回歸到各國的政策變化,全球主要國家或市場,都已經有碳定價(carbon pricing,給碳排放設定價格,讓排放者承擔排放溫室氣體的成本)機制,「現在我們會更在意,到底從供應鏈的生產,有多少碳流到華碩,交給客戶的過程,又有多少碳流出去。」

他指出,愈靠近產業鏈上游的企業,如鋼鐵、水泥、鋁礦等,製程或設施直接碳排較高(範疇一);供應鏈愈下游的企業,如電子、快時尚,則是間接碳排放較高(範疇三)。吳澤欣表示,華碩本身碳排量主要為產品能源效率跟供應鏈碳排,所以需要負責管理供應鏈的碳排。

至於管理的方式,首先要設定出碳排基線(carbon baseline)。華碩以2021年為基線,設定2030年的減量目標,直接排放的範疇一,以及電力間接溫室氣體排放的範疇二碳排量減少50%。

接著,下一步才是實際減碳計畫。例如,導入再生能源、管理供應鏈碳排,竭盡所能減碳。

吳澤欣說,華碩供應鏈產生的碳排占了90%,因此在減碳的過程,有一大塊是要做好供應鏈管理,也就是從700多家供應商當中,鑑別250家關鍵供應商出來,優先減碳,「因為他(供應商)的ESG好壞,華碩要百分之百承擔,所以我們用很多的指標去鑑別,哪一些供應商屬於高風險狀況。」

華碩在關渡的企業總部,獲頒美國 LEED v4 BD+C白金級綠建築認證,室內節水率比LEED基準節
華碩在關渡的企業總部,獲頒美國 LEED v4 BD+C白金級綠建築認證,室內節水率比LEED基準節省55%以上,電梯比平常節省35%用電。
華碩提供

掌握碳管理能力,分級輔導供應商

他們設定出一張象限圖,橫軸是供應商的碳排放量多寡,縱軸是碳管理能力,把廠商分成4種類型,演進型(排放量低、碳管理能力高)、策略型(排放量低、碳管理能力低)、發展型(排放量高、碳管理能力高)、潛力型(排放量高、碳管理能力低)。

利用這樣的分級制度,華碩就知道如何應對不同類型的供應商。比較有減碳經驗的供應商,只要請對方設定減碳目標、監控進度就好。碳排量大,又無管理經驗的廠商,就要重點管理,請對方設定SBTi目標,以及建立盤查能力、碳管理能力。

在監督的過程,華碩每一季會審視供應商的標準,除了考量品質、交期、成本、服務等傳統面向,也加上了供應商的永續績效表現,作為重要管理指標。

假設有供應商做不到、做不好,華碩就會啟動內部的協輔機制,或是請減碳專家過去輔導,教導對方如何辨識碳排放熱點,如何訂好減碳計畫等,「不外乎就是以大帶小,讓他知道真正的碳排在哪裡。」

透過這些管理流程,華碩才敢喊出目標:2025年關鍵供應商溫室氣體排放強度減少30%、每年主要產品能源效率,要比美國能源之星(EnergyStar,美國環保署啟動的一項計畫,符合規定的廠商可貼上標籤)的標準值30%還要高。

延伸閱讀:先幫客戶減碳,再變成一門生意!崇越如何整合內部資源、打造一條龍永續服務團隊?

管理好產品碳足跡,讓永續走在法規之前

除了碳盤查,另一個減碳重點是產品的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個人或組織、產品或服務在生命周期中所排放的溫室氣體總量)。華碩電腦去年創全球首例,推出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特定時間內,達到碳排放總量為零的狀態)商用筆電ExpertBook B9。吳澤欣說,從原料開採、組裝、到代工廠加工、消費者使用後的廢棄階段,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跡,都要盤查、管理,減少製造過程的碳排。

做這件事的原因是,減碳要走在法規之前。吳澤欣舉例,如果華碩的能源消耗或排碳量,某一天不符合歐盟最新的法規標準,產品就無法上市。2023年華碩環保設計產品營收占比為90%;2023年筆電的能源效率,比美國能源之星標準超出42%。

吳澤欣補充,碳中和筆電傳遞了一個明確的訊息,「我們掌握組織、產品的碳排放,而且有清晰的減量路徑,並且有能力做到碳中和。」

TIPS 科技業如何管理供應商碳排?

① 設定減碳基線,根據不同減碳主題設階段性目標。
② 進行供應商分級管理制度,排碳量高的優先管理、輔導。
③ 減碳的任何過程都要量化,管理報表都要接受第三方檢驗,才有公信力。


吳澤欣

政治大學企管所博士候選人,2007年加入華碩,現為華碩永續長。

華碩電腦

1989年成立,致力開發全方位科技解決方案。2000年設立永續專責單位,集團永續目標為2030年台灣營運團隊100%使用再生能源(RE100)、2035年全球營運據點RE100。

繼續閱讀 ESG
相關文章
管理 Management > 財務管理
feature picture
經理人

挺你所想,中國信託銀行 ATM 推出創新無障礙服務與AI防詐應用!

2025-09-30 經理人 X 中國信託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中國信託銀行透過 ATM 落實普惠金融,根據不同族群的需求設計操作介面,也結合政府部門與AI機制提高防詐成效,以「挺你所想」為精神致力提供有溫度的數位金融體驗。

在金管會最新公佈的「2024年我國普惠金融衡量指標,台灣有多項指標都超越國際平均,特別是 ATM 普及率,每 10 萬名成年人平均擁有 165 台 ATM,是全球平均值的 3.14 倍。這背後不只是政府政策驅動,更有金融業者的努力,而以「全客群服務、以人為本」為根基的中國信託為例,不僅廣泛佈建 ATM、針對不同族群設計友善操作介面,更結合創造科技打造防詐警示機制,成為台灣普惠金融成績亮眼的重要推力。

數位平台經營處副總經理李雅婷表示:「ATM 是我們推動普惠金融的重要節點,從回應多元需求出發,為不同族群量身打造貼近日常的服務,讓客戶感受到中信是可以與你一起生活的銀行。」中國信託以科技與使用者為中心,搭起金融服務的橋樑,充分體現「挺你所想」的精神,讓每一位使用者都能無障礙地享有金融資源。

中國信託長期致力於金融服務普及化,透過廣泛佈建ATM網絡來延伸服務據點,目前裝機量達7,700台,為全台之冠。佈點策略不僅覆蓋都會核心區域,更深入阿里山、鵝鑾鼻、馬祖等偏鄉觀光景點,讓民眾無論身處何地都能享有便利金融服務。

中國信託X經理人_Tammy81 拷貝 切.jpg
中國信託數位平台部李蓓雯部長(左三)推動ATM介面與功能優化,並分享與不同客群訪談的實務經驗;數位經營部陳瑞怡科長(左四)則以行銷視角,強化ATM的趣味性與互動性,共同提升客戶體驗,打造「挺你所想的數位金融」。
經理人

針對外籍人士,開發多國語言與語音服務

在追求服務普及化的同時,中國信託亦重視服務的包容性,針對不同族群量身打造友善操作介面,致力讓每一個人都能享有更好的金融服務使用體驗。

舉例來說,ATM原本僅提供中英文介面,但中國信託深知語言是影響使用體驗的關鍵門檻,因此根據觀光局來台旅客統計資料,鎖定最常來台的外籍遊客國籍,以及外籍移工主要來源國,逐步擴充 ATM 多國語言和語音服務。

目前,中國信託 ATM 已提供 12 國語言介面及 7 國語音導引,不僅真正做到語言無障礙的金融服務,更大幅提升使用體驗。以泰籍移工為例,以前在操作 ATM 時,只能依賴原生國網友分享的教學影片,才知道下一步該按哪一個選項,如今可以直接選擇母語介面或使用語音導引,輕鬆完成各項金融交易,充分印證了 ATM 多語言服務的價值。

針對中高齡族群,確保介面簡潔易懂

此外,因應超高齡社會的到來,中國信託在2-3年前便展開部署,主動邀請中高齡族群進行使用者訪談,深入了解他們在操作 ATM 時的痛點與需求,並設計出專屬的「大字模式」。該模式不僅放大字體、加強色彩對比,重點凸顯存款、提款、轉帳與查詢等常用服務,更進一步調整交易流程設計,讓每個頁面僅呈現 1-2 個選項,同時移除與金融交易無關的訊息,確保操作介面簡單明瞭,使用者能夠一目瞭然。

這項貼心設計自推出後獲得熱烈回響,每月超過 10 萬人次使用,目前累積使用人次達 20-30 萬人,為中國信託致力提供「有溫度的數位金融體驗」的最佳見證。

針對身視聽障族群,用科技與設計打造無障礙金融服務

要挺客戶,就要傾聽不同客戶的聲音,除了外國人、外籍移工及中高齡長者,中國信託亦相當重視身視聽障人士的需求。針對坐輪椅的身障族群,中國信託設計了「鍵盤對應螢幕選項」的功能,使用者透過鍵盤輸入各功能選項所對應的數字或代碼,就可完成金融交易,解決身障人士觸碰不到螢幕的困擾。

隨著與身障人士持續的訪談,中國信託發現重度殘障者因無法側身的緣故,在操作鍵盤時相當辛苦,為此,中國信託於2025年改裝部分 ATM 並增設第二螢幕,讓輪椅族不必側身就能操作第二螢幕及完成交易。

至於視障族群,中國信託則導入「語音操作模式」,使用者只要戴上耳機,便可依循語音引導完成交易,讓視障人士可以像一般人一樣,不僅能自主完成金融交易,還能保有個人隱私。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信託在初期僅提供視障語音提款、轉帳與查詢服務,但經使用者訪談發現,視障人士對 ATM 存款功能的需求極大,遂領先業界推出視障語音存款服務,更因此獲金管會肯定,鼓勵其他金融機構參考中國信託模式導入相關服務。

而聽障族群,中國信託設計了「文字客服串接功能」。當聽障者在 ATM 操作過程中遇到問題,螢幕會自動跳出 QR Code,只要掃描即可直接進入文字客服介面,與客服人員溝通,快速解決問題。

圖一.jpg
中國信託數位平台部林家正科長(左一)分享ATM防詐的心路歷程,揭示幕後努力與實務挑戰。
經理人

針對防詐應用,3階段進化將 ATM 打造成第一道防線

在 ATM 服務上,中國信託不僅重視使用體驗,更積極思考如何發揮防詐打詐效果,從宣導提醒、即時通報到AI智能防護的3階段進化,將 ATM 打造成防詐前線,在關鍵時刻守護民眾資產。

近年來,AI 技術日益成熟,中國信託於 2025 年全面升級 ATM 防詐機制,導入 AI 智能辨識技術。當系統偵測到使用者五官遭遮蔽(如配戴口罩或安全帽),將即時跳出警示頁面,提醒用戶移除遮蔽物,以順利進行下一步交易。此舉不僅強化 ATM 的安全防護力,更展現中國信託在防詐領域的創新作為與企業責任。

從 ATM 操作介面到防詐應用,中國信託近來更將普惠金融理念延伸至行銷面,推出「ATM 交易即時抽」活動,無論是中信或他行客戶,只要在中國信託ATM進行台幣跨行提款/轉帳/存款及外幣跨行提款/存款等交易,就能參加抽獎並立即得知結果,讓金融服務體驗充滿驚喜與溫度。

中國信託X經理人_Tammy107.jpg
「從客戶需求出發,ATM是落實普惠金融的橋樑,更是體現『挺你所想』精神的具體行動。」——中國信託數位平台經營處副總經理李雅婷(左六)。中國信託團隊透過深入訪談,掌握多元需求,持續優化友善金融服務的每一個細節,致力提供有溫度的數位金融體驗。
經理人

活動自推出後便大受歡迎,兩個多月以來累計參與人次超過200 萬人,更有幸運客戶在社交平台發文分享中獎喜悅,該則貼文獲得數萬顆愛心,甚至吸引媒體爭相報導,成功引發熱烈話題。透過這樣兼具趣味性與互動性的設計,中國信託不僅提升了客戶體驗,也更體現了讓每位客戶在每個接觸點上都能更貼近生活的願景,陪伴客戶,成為與你一起生活的銀行。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