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撰文 林庭安

虧損時,寫了 30 多封信穩定軍心...一個門外漢如何帶領台灣虎航翻身「航空股獲利王」?


「我現在終於可以坦然、有自信地回答這一題,⋯⋯我來這裡是有價值、有作為的。」陳漢銘口中的問題,是他2020年3月接任台灣虎航董事長後,外界對於他的質疑:一個航空門外漢,憑什麼管理航空公司?
而且,他一接任,就碰到新冠疫情,前後3年,營運近乎停擺。「就算你會怕,也只能在家裡怕,當你來到辦公室,你不能怕,你怕,他們就亂了。」陳漢銘很清楚,「身為領導者,你必須比別人更能夠穩定住這一整個盤面,要有往前走的想法。」
於是,疫情期間,他寫了30多封信件穩定軍心、趁著無法出航,著手飛機的汰舊換新、買下Tigerair的品牌商標權、積極從興櫃轉上市,「我的信念是:這間公司我會負責到底,用這個前提求生存、求出路,維持品牌的能見度,讓大家不要忘記我們。」
「我覺得老天給了全球這個考驗,反而是養精蓄銳的時候。」回顧這4年,陳漢銘逆勢操作,不只嗅到商機,也抓緊時機變現。營運停擺時,他著手改善網站服務、重新盤點航線;市場動盪時,他買下向人租借的品牌;收入虧損時,他力推公司上市⋯⋯,「我常會算做事情的附加價值,這是低成本的DNA。」
在陳漢銘眼中,生活隨處都是商機,「當你真的投入一件事,任何事都要想像它的商業價值。」2023年農曆年,看到一則國人在越南富國島被騙上千萬的新聞,馬上請同事開工後申請富國島航權,「看到商機,就要想怎麼轉換進自己口袋。」
在疫情接近尾聲時,他也隨時提醒同仁:「請你想像明天國門就開」,所有行動都以這個前提執行,使得台灣虎航在開放國境後3天,就飛向新航點,帶進疫後第一桶金。
這股「渴望帶來營收」的狼性,源自他天生的性格,「既然要做,就要做好。」他以賭博為例,「唯有坐上牌桌、放下籌碼,輸贏才會是你擔,這才是做生意的邏輯。」2023年,台灣虎航不只轉虧為盈,營收更來到歷史新高124.68億,EPS為4.27元,是航空界最高,可以說是航空股的獲利王,也讓陳漢銘對於踏入航空業,無悔也無愧。
切勿短視因應當前危機,所有行動都要為未來鋪路
Q:非航空背景,談談加入台灣虎航的淵源?
A: 我在2016年進入華航擔任董事,到了2020年,由當時華航總經理謝世謙(現為華航董事長)推薦,經台灣虎航董事會選任成為董事長。
台灣虎航(下稱台虎)是在2014年,由華航和新加坡欣丰虎航(Tigerair)合資成立。10年來的發展,可以分成3階段:頭3年學習低成本航空(LCC,low-cost carrier)營運模式和know-how;第二個3年把LCC營運模式在地化,跟台灣旅行業者合作,包機出團,帶旅客走訪亞洲二、三線航點。第三個3年,我接手前後,疫情爆發營運停擺。
我接任台虎後,有人質疑,不懂航空,怎麼當航空公司董事長。確實,我比別人有更多機會走進這個行業,但是在擔任華航董事期間,我不想只當個陽春董事,常常把握每一次董事會,向謝董請教,讓他感受到這個年輕人對航空業真的有熱情。所以2020年,謝董說,你在董事會學了4年,要不要自己去經營一間年輕的航空公司。
我是台虎10年來最年輕的董事長,這段時間,不只向欣丰虎航買下品牌、完成上市,也在疫後創下國籍航空EPS最高、公司歷年最高營收紀錄,更成為台灣民航史上獎金發最多的公司。
Q:疫後即創下史上最高年營收,關鍵何在?
A: 我比較多慮,做什麼決定都會想很多套劇本,不會只短視的因應疫情,還要想像疫情後,我會變什麼樣子。我的信念是,我會把公司經營下去,用這個前提去鋪陳一切,先求生存、求出路,同時維持品牌的能見度。
疫情是台虎800個員工修身養性跟養精蓄銳最好的時間,可以檢視過去有哪些不足、哪些可以調整、哪些可以再成長。舉例來說,疫情前,每天都很忙,網站不可能停止服務,我們常講,再給多一點時間,可以做更好。好啊,現在老天給你3年,你有沒有去把不足的部分補足。
我很慶幸,團隊從來沒有停下腳步,逐一檢視每一條航線航網,這也是為什麼在疫後,我們可以從疫前的日本14個航點,一口氣加開到19個航點,2023年日本航線載客率平均近90%。
Q:營運停擺時,如何激勵員工迎戰未來?
A: 疫情期間,我寫了30多封信給員工,因為他們很迷惘、徬徨,我的責任是穩定他們的心,說明公司走向。我在公司最劣勢時,以清算破盤價,把品牌買下來;也讓證券交易所看到台虎上市的決心,如果品牌不是我的,你為誰上市?一連串做下來,讓大家感受到,公司會度過疫情,而且會永續經營。
疫情接近尾聲,我在辦公室裡跟同仁開會,最常講的就是:你現在跟我的提案、申請新的航線或服務品質的提升,都請你想像,明天國門開了,你能不能服務旅客。當國門在2022年10月13日開啟,我們第一班曼谷返台航班,在午夜12點10分落地,是台灣第一班入境旅客免居隔的航班。
你要隨時抓住市場上的變化,10月16號,我們順利首航桃園−新千歲這條新航線。能夠這樣做,是因為我們做了功課,團隊抽絲剝繭檢討所有航線航網、航機利用度和人力調配,再加上旅行業者合作,國門一開,馬上有第一班航班飛出去。現在每個步驟講起來輕鬆,但是在做的過程中,都經過很多沙盤推演,要提早申請、提早規畫。
清楚自身定位,別做非分之想,追求「區域航線」的價值最大化
Q:作為低成本航空公司,如何管控成本,提升獲利?
A: 不論是全服務航空(full service,如華航、長榮等)還是低成本航空,都是對旅客安全負責,該有的登機、報到服務都要走,只是在收費、計價上不同,設法降低營運成本。
台灣沒有低成本航空,台虎是非常特殊的存在。常有人把低成本航空稱為「廉航」,我很討厭這個詞,會讓人覺得飛機老舊、不安全、維護修繕草率或服務品質很差。但是我們從疫情期間,就啟動航機汰舊換新,過去是11架空中巴士A320 CEO,到2027年是15架A320 NEO,平均機齡為3.5歲,將是國籍航空公司最年輕、reliability(可靠度)最高的機隊。
低成本營運模式,來自於對人力、軟硬體、修復、原料成本的控管。以飛機來說,我150名機師都開A320,有別於全航有不同機種,有更多機隊,就必須養更多機組人員。其次,我有些飛機是租的,可以像分期付款去攤提成本;15架飛機用相同的耗材,修復成本也可以降低。
再來,我只飛短航程,一趟3.5~4個鐘頭,一架飛機一天可以打6~8腿(編按:航空用語,指從起飛到落地的航程),當然機組人員會換,但是飛機使用率高,如果是用租的,用愈多愈划算。然後透過綿密的航線,像日本現在有19個航點,旅客可以岡山進、大阪出;佐賀進、福岡出,在旅遊時間、成本、航機使用調度、旅客便利性上都更彈性。
Q:營收衝高,有考慮採購更大飛機或拓展亞洲以外的航點?
A: 很多人問我,現在經營這麼好,要不要飛遠一點?或是買大一點的飛機,不就可以賺更多?我才不要!我很清楚台虎存在的價值跟定位,我不會做非分之想。飛更遠、買更大更多的飛機,就少了低成本的優勢。
台虎的定位是區域航線,把它做好、極大化,還有很大成長空間。我提供的是便利性,只要繼續強化,把航線、航網滿足, 隨時去嗅市場的變動,哪裡好往哪裡去,不用急著去做不屬於你現在該做的事。
從旅客角度來看,不像其他國家的LCC,以國內商務運輸為主,台灣地小,LCC以觀光為主,也是可以發揮的地方。由於乘客都啟動旅遊模式,捨得享受,我們可以把鹽酥雞等台灣特色餐飲帶上飛機;行李托運採「計重不計件」,會算懂用的旅客,會在去程不付行李托運費、不選位,壓低成本,但是在回程大肆購買,加購公斤數,只要總重不超過,分幾袋我都幫你運。因此,低成本這個字眼,不只是對營運商的低成本,對旅客相對來說,也是他精打細算的一項利器。
Q:下一個10年的成長動能?
A: 疫情過後,票價居高不下,那是紅利,但是我也隨時提醒同仁,沒有永遠有好吃的,要做不好的打算。所以,我要求載客率,台虎2023年全年平均載客率日本是90%、韓國85%,全線平均包含越南跟澳門是90%。我再計算,國人赴日一年算500萬人次好了,再增長一成不過50萬,但是日本人來台100多萬人次而已,增長空間大,當然要吃。
所以我們找了人氣網紅內田理央當代言人,也跟樂天合作,從信用卡聯名卡到樂天桃猿棒球隊。它是日本最大的生態圈集團,跟它們合作希望讓更多日本旅客認識台灣,願意搭乘台虎到台灣旅遊,為下一個10年做準備。未來,期待各航線的日本旅客比重提升,就能開闢另一個藍海市場。
疫後,開始有人來問,你們賺那麼多錢,我們能不能用你的品牌。如果明後年,其他國家租用台灣虎航的品牌,學我們的know-how,我一點都不意外。
在與人為善、長遠合作為前提,激發全員「渴望營收」的狼性
Q:上任就碰到疫情,如何激勵自己?
A: 你的心臟要比他們強壯,就算你會怕,也只能在家裡怕,當你來到辦公室,你不能怕,你怕,他們就亂了。身為領導者,你必須比別人更能夠穩定住這一整個盤面跟軍心,你更要有往前走的想法,讓大家看到,只要疫情過去,我們是撐得過的。
準備上市時,很多人私下跟我講,你現在放棄,不會有人怪你,因為疫情沒作為,剛好而已;有作為,可能還會出錯。雖然從投資人、大股東、交易所審議委員,甚至會計師都挑戰,國門還沒開,你們一直在虧錢,之後確定可以賺錢?說真的,上市這件事,走到最後,誇張一點講,只剩我一個人還有信念。
老天還是疼我的,我很珍惜這個恩賜,告訴自己做生意上要有狼性,但是待人處事要保持善念,要共好。對旅行業者,不能一直壓榨他;對日本縣廳要夠溫暖,真心誠意去問候人家;對800個同仁要讓他感受到,你會照顧他,他也信任你,我覺得這可能比較像我做事的風格。
Q:怎麼激發團隊的狼性?
A: 近期開會我講了一個笑話,但是用很嚴肅的口吻說,我們考慮針對飛機上使用廁所收費。大家想說,老闆瘋了嗎?這樣會被罵!我當然是開玩笑的,但是我要讓全員腦袋都有渴望帶來營收的狼性和戰鬥力,隨時看到商機,去想什麼可以收費,而且不只是為了營利,更要帶來服務品質,讓旅客心甘情願付費。 不能維持在現狀,維持現狀會老化,慢慢就沒有產值,營收就永遠長這樣。
你要帶頭做給員工看,也讓業者感受到你是跳出來第一線親力親為。曾經有一個菲律賓航班,凌晨12點多因為天候無法起降,我打電話給包機的旅遊業者,請他幫忙照顧旅客,處理完再回報給他,讓他覺得我們很溫暖,會幫忙解決問題。當業者包走航線生意,大賣時我不會說你要回饋台虎,但是如果銷售比預期慢,我就會關心你需要什麼協助。
再來是訪站,我很重視每一次跟日本各縣廳的交流,甚至會記錄他喜歡什麼、上次談什麼話題。最近我去了佐賀打高爾夫,一方面是休假,二方面是我知道之後要跟佐賀知事見面,我先製造一個近期在佐賀的回憶。
這幾年我發現,一起打拚的同仁也都有這方面的成長,會自己詢問哪個合作夥伴需要什麼幫助。 我希望在台虎看到的,不是只有錢的成長,而是長遠的互動,讓同仁、業者、合作夥伴都買單你。
Dos
1|既然接受了這個工作,就要把它做好。
2|讓所有合作都能長遠發展,而不是一次性的活動,那只是作秀。
3|常常去算做事情的附加價值,這是低成本的DNA。
Don'ts
1|不要只是短視的因應疫情,還要想像疫情後,我會變什麼樣子。
2|你不能維持在現況,維持現況會老化。
3|不做非分之想,不用急著做不屬於現在該做的事。
陳漢銘
1979 年生,英國伯明罕城市大學企業管理碩士,現任中華航空董事、博宇開發董事長及勤泰軸承董事。2020年疫情爆發之際,接任台灣虎航董事長,帶領公司做出許多航空界創舉,如率先採用單走道客機客艙載貨、把機組人員租借給友航等,也考取私人飛行執照,是台虎首位取得的董事長。
台灣虎航
2014年由華航集團與欣丰虎航合資成立,後轉為純台資。成為台灣首家,也是唯一的國籍低成本航空。2023年8月從興櫃轉創新板上市,是國內首家在創新板掛牌的航空公司,2023年轉虧為盈,營收創歷史新高,達124.68億元,也創下國籍航空最高EPS(每股盈餘),達4.2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