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 Leadership > 團隊管理
feature picture
Leonardo ai

Z 世代員工認定的「遲到」跟你不一樣!一個情境題,說明了世代差異

2024-07-16 吳美欣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上班遲到 10 分鐘,你認為嚴重嗎?事實上,對於晚到 10 分鐘的態度,很可能反應你屬於哪個世代。

嬰兒潮世代(1946 年~1964 年出生的人)會認為你不尊重職場;而 Z 世代(1996~2010 年前期出生的人)卻不覺得有什麼大不了,認為遲到 10 分鐘與準時差不多。

線上會議軟體公司 Meeting Canary 詢問 1000 多名英國成年人對準時的態度,幾乎一半的 16~26 歲受訪者認為遲到 5~10 分鐘,與準時抵達沒有區別。相較之下,70% 的嬰兒潮世代對遲到「零容忍」,40% 千禧世代(1981~1995 年出生的人)可以寬容同事遲到 10 分鐘,但這個比例在 X 世代中(1966~1980 年出生的人)降至 26%。

這種時間觀念的差異在澳洲同樣存在。《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報導,雪梨招聘公司 EST10 創辦人羅克珊.考爾德(Roxanne Calder)表示,遲到已成為許多 Z 世代員工的「常態」,這發生在辦公室以及零售、餐飲業等許多產業中。

延伸閱讀:調查:Z 世代近 3 成求職者會帶父母參加面試!背後心態是?

受疫情影響,線上會議、遠端談話形塑年輕人更靈活的時間觀

有雇主甚至因此解雇員工,儘管他們表現出色。她分享,一位咖啡館老闆因為員工不準時而解雇他,但這名員工的工作表現良好,解雇他也對店內氛圍產生了負面影響。考爾德表示,在某些產業,因為遲到而解雇一名員工十分理所當然,但在當今的工作環境中,這可能「不一定是正確的策略」。

原因是 Z 世代的時間觀念普遍受到疫情影響。疫情期間,我們會花更多時間等待別人,譬如在會議過程中,會有人因技術問題而產生訊號延宕,或延遲幾分鐘參與討論。「經歷科技與環境的變革,Z 世代形成了一種更為靈活的時間觀念,」考爾德說。

然而,這也帶來了負面影響。《財星》(Fortune)表示,Z 世代每周在工作上平均錯過近1/4的截止日期,並花費大量時間在不必要的任務與加班上。部分原因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等類似症狀所造成的,由於現代充斥太多可以分心的資訊,使許多人難以專注,常常錯估任務所需時間,導致錯過截止日期或遲到。

延伸閱讀:跟 Z 世代員工溝通總有代溝、難理解?當代管理者須知:薪水、職銜已不再是最大誘因

Z 世代工作觀:寧可多做兼職,也不願被工作綁架時間

美國人力資源公司沛齊(Paychex)曾調查美國 1000 多位員工,他們發現,目前約有 40% 員工擁有 2 份工作,如果只看Z世代,比例則為 46%。最年輕的一代員工,不僅最有可能同時從事 2 份工作,更可能在 3 個以上的雇主間分配時間,反映他們對靈活性和多份收入的需求。

「與其他世代相比,Z 世代更有可能重視並優先考慮工作與生活平衡,以及心理健康,而不是工作場所的壓力,包括趕著準時參加會議,」Meeting Canary 創辦人勞拉.比爾斯(Laura Beers)說。Z世代更傾向辭去沒有地點與時間自由的工作,甚至寧願兼職打工,也不願從事需要恪守上班時間的工作。

企業應在管理與自由間找到新平衡。波士頓諮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董事總經理尼克.南(Nick South)指出,遲到並不是Z世代的專屬特徵,而是所有年輕員工在職涯初期都會經歷的學習曲線:「我們在剛踏入職場時,都需要花相當長的時間來學習,浪費很多時間在無效的事情上。但隨著經驗積累,你會學習在哪些事情、哪些時候該專注或簡化。」

資料來源:Fortune(1)Fortune(2)New York Post

相關文章
領導 Leadership > 團隊管理
feature picture
李雅玲 / 製圖

4種類型的員工,領導方式大不同!你的部屬是哪一種?

2025-07-24 整理‧撰文 陳清稱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多數主管都希望能藉由交辦工作提升部屬解決問題、自我成長與影響他人的能力,但在這之前,主管得用正確的方式要求部屬,部屬才能跟上腳步,達到工作交辦的目標。

《好員工是教出來的!》作者松尾昭仁指出,主管必須學習克制自己,安靜地看著部屬完成整件工作,再一點點提高工作的難度。只有放手讓部屬去做,從中鍛鍊部屬的能耐,日後才能順利完成你交辦的工作。

若你是剛升任主管,還不確定如何看懂部屬類型、調整交辦方式,建議參考《經理人》推出的「成為傑出主管的第一課」線上課及《新手主管實戰練習範本》模板,幫助你快速掌握實用的方法與應對範例,少走摸索冤枉路。

依據部屬的習性偏好,妥善交辦工作

主管可透過觀察了解每一位部屬的偏好,調整自己交辦工作的方法。《最困難的事,別交給最有能力的人》列出4種類型的員工,建議主管相應的交辦方式:

類型1. 直接告訴我你要我做什麼

4種員工類型1.jpg
李雅玲 / 製圖

這類型部屬能把重複性工作做得很好,主管可直接告訴部屬該做什麼。

類型2. 我希望你先考慮我的意見,再決定要我做什麼

4種員工類型2.jpg
李雅玲 / 製圖

部屬很有創造力,通常能找出更好的做事方法,但只要主管沒有事先對這類型部屬的意見表示尊重,部屬就不會全力以赴。

類型3. 我想自己決定要做什麼

4種員工類型3.jpg
李雅玲 / 製圖

屬於做大事型的部屬,通常都希望能完全掌握自己的時間,主管應多與這類型部屬溝通工作目標,並讓他們自行安排時間。

類型4. 大家一起討論、共同決定後,我就很樂意去做

4種員工類型4.jpg
李雅玲 / 製圖

渴望民主工作環境的部屬,主管只要讓他們有發言的自由、聽取他們的意見,這類型部屬就會接受主管交辦的工作。

想給部屬建議,這樣說才有效

對於部屬正在進行中的工作,主管既不能出手干預,又不能主動提醒時,該怎麼辦才好?

1. 以問句取代命令,讓部屬服氣

將命令語氣改成確認語氣,讓部屬覺得選擇權在自己手上,比較不會有被強迫的感覺。例如,把原本要說的「那份提案簡報明天之前一定要做好!(命令)」改成「那份提案簡報明天之前可以做好嗎?(問句)」

2. 採用間接提醒,而非當面斥責

適合用於不受教的員工,例如,某A部屬即使當面斥責還是頻頻犯錯,這時可藉由責罵另一位毫不相關的B部屬,利用第三者提醒真正犯錯的人,就像拍片現場導演對著助理破口大罵,其實導演不是在責備助理,而是在提醒現場所有人。

3. 視對象不同,選擇積極說法或消極說法

消極說法說服效果大,但好感度低,例如「你老是遲到,真的很糟糕!」積極說法說服效果小,但好感度高,例如「你要是改掉遲到的毛病,表現就100分了!」積極說法可用於日常工作,消極說法則可用於必須說服對方時。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