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撰文 李岱君

奧運不能亂蹭!企業想搭賽事話題幫產品打廣告,小心侵權風險


2024 巴黎奧運正如火如荼進行中,可能會有企業搭著時事話題,藉機打廣告,例如結合奧運賽事推廣自家產品,推出「買OO,挺奧運」、「吃OO,看奧運」的行銷活動,但如果企業不是奧林匹克的合作夥伴,這樣做是會有侵權疑慮的。
為何不能擅自「搭奧運的便車」幫自家商品打廣告?
企業搭上奧運的順風車來宣傳,看似雙贏,不僅行銷產品、也為奧運宣傳,但其實只有「奧林匹克合作夥伴」有權利這樣做。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IOC,以下簡稱國際奧會)是非營利組織,為了讓賽事能夠募得民間資金以維持營運,又最大的收入來源為贊助和轉播費,於是將「奧林匹克」作為一個智慧財產權(IP)的保護對象,規定要使用的人就必須付費。例如取得授權轉播賽事的愛爾達體育。
「國際奧會雖然不以營利為目的,但是它畢竟是私人組織,所以會有它的規範,要保障自身活動相關的包括智慧財產等各種權益。」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行銷公關組高級專員劉政豪解釋。
怎麼成為奧林匹克的合作夥伴?
企業想使用奧運相關詞彙或圖像進行商業推廣,必須和以下 3 個單位其一簽約,成為贊助商或官方商品授權的品牌:
- 國際奧會(IOC)
- 2024 巴黎奧運會
- 國家奧委會(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NOC),例如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
根據合作單位的不同,可以使用的規範也不同。如果是國際奧會的贊助夥伴,就有最多的使用權。像是 VISA 因為從 1986 年開始就是官方贊助商,奧運場館內只能使用 VISA 支付;另一個贊助商可口可樂,可以推出多款奧運聯名的包裝跟紀念品;奢侈品集團 LVMH 也因為贊助 2024 的巴黎奧運,在開幕式可以有廣告置入,甚至可以打造奧運聖火的專屬行李箱。
小心踩雷!奧運期間哪些詞彙和圖像,企業不能隨意使用?
那具體而言,非奧林匹克的合作夥伴的企業,在什麼時間點、做哪些事有侵權風險?
首先,國際奧會規定,從選手村開村到閉幕式 2 天後 (2024 年 7 月 18 日至 2024 年 8 月 13 日)這段期間,都不能將奧林匹克這個 IP 用於「商業」或「宣傳」用途,因為會影響到合作夥伴的營銷權利。商業用途像是把奧林匹克會徽的五環設計在商品上;而宣傳用途則是利用奧運來賺流量,像是印在印刷品、貼在社群上。
國際奧會也羅列了屬於奧林匹克的財產,以 2024 巴黎奧運來說,包括以下內容:
奧運期間禁用的文字
類別 | 內容 |
---|---|
詞彙 | 「奧林匹克」(Olympic)、「奧運會」(Olympics)、「奧林匹克運動會」(Olympic Games)、「奧運選手」(Olympiad)等 |
主辦訊息 | 主辦城市名稱及奧運年份,如「2024 巴黎奧運會」 |
代表隊名稱 | 奧運代表隊的名稱,如「法國隊」或「義大利隊」 |
奧運格言 | 「Citius、 Altius、Fortius」(更快、更高、更強) |
奧運期間禁用的圖像
類別 | 內容 |
---|---|
圖像 | 奧林匹克會徽、標誌、吉祥物、聖火火炬、海報、運動圖示等 |
巴黎奧運會 | 2024 巴黎奧運會標誌、吉祥物、運動圖示及 2024 巴黎奧運會圖像 |
國家標誌 | 任何國家奧會或國家奧運代表隊的標誌 |
作品及設計 | 國際奧會、2024 巴黎奧運會籌備會或任何國家奧會創作的所有電影、音樂、藝術及設計作品 |
也就是說, 這些內容在規定期間(7/18~8/13)都不能有商業用途,包含發在社群,或用於實體店面銷售、電視廣告等,連把文字翻譯成各國語言都不行。 此外,任何關於主辦城市的圖片也要盡量避免,因為使用象徵主辦城市的圖片,也會使廣告與奧運會產生連結。
劉政豪補充,「如果不提及國際奧會所定義的奧林匹克財產,在行銷上用『夏季盛事』、『運動會』等字眼是可以的。」例如廠商想呼應時事氛圍做促銷,雖然不能提及「奧運」,但可以改為「買加油棒,為選手加油」、「喝飲料,看比賽」等等。
他另外提醒,有些粉絲專頁會用奧運相關詞彙來推廣抽獎,這樣做也不行,「雖然沒有直接的商品銷售,但是透過抽獎也是在為品牌宣傳,非奧林匹克合作夥伴或贊助商會被國際奧會視同違反規定。」
小編、網紅或一般民眾可以在社群上傳奧運相關內容嗎?
那企業在規定期間單純轉發奧運官網的照片,來祝福選手、幫忙加油,可以嗎?答案是 只要使用了奧林匹克財產就不行 ,因為以企業的立場而言,這些都涉及商業行為,而國際奧會只認定奧林匹克財產的使用用途跟原則,使用圖片、奧運等字眼,就是抵觸了原則。
除了企業要注意,一般民眾也要注意智慧財產權的概念。例如翻錄賽事影像、使用奧運官方的圖片等,都是不行的。這次巴黎奧運也有跟社群平台 Meta 合作,會在平台上偵測各種違規的影音內容,若是一直觸犯規則,社群帳號恐會被刪除。
此外,如今自媒體盛行,許多人會在 YouTube 上傳與奧運賽事相關的作品,劉政豪提醒,「如果是影片創作者,除了影片內容必須符合國際奧會的使用規範,(頻道)也不能開收益。」
更多詳細規範可以參考 奧運廣告商機規範及重要原則。
核稿編輯:王宥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