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Management > 人力資源
feature picture
侯俊偉攝影

接到大單卻留不住人!台灣卓勒靠「職務再設計」,讓員工離職率從 9 成降至 1 成

2024-10-03 撰文 簡鈺璇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在 2018 年,美國的泵浦製造廠卓勒(Zoeller)在台設立的子公司台灣卓勒,接到一筆大單,需要多招募一倍的產線作業員,雖然目標僅有 30 位,卻一直招不滿。

2017 年才加入的總經理邱明輝反省:「我們公司真的那麼糟糕嗎?為什麼沒有人願意來?」

「我們拚命找人,但 10 個新人來,僅有 1、2 個願意留下來。」最慘的狀況是 2019 年產線員工離職率曾高達 9 成,連既有的員工都留不住。由於卓勒泵浦因精密性高,仰賴人工,鎖螺絲、上油、組裝,公司有 4 成以上屬於產線人員,如何降低離職率是當時亟需解決的課題。

人資到產線觀察,評估任務難度、調整員工KPI

為了掌握現場的工作狀況,人資經理游舒茜和人資主任廖淑惠穿著制服到產線觀察與記錄。游舒茜說:「第一個環境很悶熱,夏天會汗流浹背,再來『不同工同酬』的問題很嚴重,有些輕鬆崗位跟勞累的崗位,領一樣的錢,而且產線偏向軍事化管理,員工不敢向主管反映問題。」

從離職面談,他們也得到類似的回饋,剛上工的新人,要做到跟熟手一樣,一天組 50 個產品才算達標,很多人做一天就說:「對不起,我沒辦法。」

因此,評估完任務的複雜度、體力負荷後,台灣卓勒劃分不同工作級別,確保負擔重的同仁能領到更優渥的薪水,調整KPI,讓新人循序漸進學習、進步。

同時,建立客觀的晉升制度,將不同職級對到不同的工作任務,比方說:產線有 75 個崗位,第一階要學 12~15 個、第二階要再學 15 個。每年辦理 2 次晉升培訓,開放員工自行報名,通過考核即可晉升、加薪,屏除以往憑主管喜好、年資來晉升的潛規定。

2019 年趁著原廠區租約期滿遷到新廠區,台灣卓勒一併改善工作環境,包括:重視廠房的通風和採光、完善員工休息與用餐區。透過人資團隊統計一整年台灣廠區室內、外溫度和濕度變化的資料,邱明輝向美國總部申請生產線加裝空調,2021 年廠內都有空調設施,改善生產線高溫環境。

卓霖_2024-08-08_侯俊偉攝影_ (6).jpg
台灣卓勒,在 2023 年榮獲 HR Asia 亞洲最佳雇主獎,並成為新北市唯一獲得「勞動部促進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暨世代合作獎」的績優企業。圖為總經理邱明輝(左)與人資經理游舒茜(中)、人資主任廖淑惠(右)合照。
侯俊偉攝影
延伸閱讀:超過 50% 的 AI 人才計畫在半年內離職!傳統的績效考核方式是元兇?

引進匿名意見回饋機制,幫助主管「看見問題,解決一個是一個」

除了自上而下發掘問題外,也引進意見回饋系統及敬業度調查,鼓勵員工主動表達意見。廖淑惠表示,早在 2018 年公司就有設置實體的意見箱,但每年的意見書在 5 封以下,自 2022 年改為匿名、線上填寫,再加上主管積極回覆建議,實施至今 2 年半就累積 140 封投書。

在每次月會,人資部門會統整員工的意見,再由人資或主管輪流回覆。曾有同仁反映廁所衛生紙太粗,他們就找高鐵、台鐵衛生紙來比較,發現公司的紙質確實太粗,立刻請總務更換新的衛生紙品牌。

邱明輝坦言,剛開始員工不滿的聲音很大,「但組織能做的是看見問題,解決一個是一個。」

他也在會議上,鼓勵每位主管試著從員工角度思考:你會不會推薦你的小孩到這裡上班?你覺得員工在你的部門工作快樂嗎?要求主管每月提出一個改善工作環境的建議。

舉例來說,有主管提到產線同仁經常搬 3~20 公斤重物,公司就採購可以升降的工作台車、迷你堆高機、訂製符合作業高度移動式物料架、電動拖板車、油品傾倒機等設備,減少他們的腰椎負荷。透過主管反映問題,公司也跟廠內護理師討論推動職務再設計,採購降低身體負荷的器具、改善工作方式,降低同仁的身體負荷。

卓霖_2024-08-08_侯俊偉攝影_ (10).jpg
引進半電動迷你堆高機,調整工作檯面配合生產線高度,以減少員工彎腰拿取零件的身體負擔。
侯俊偉攝影
_CW_3533-1.jpg
考量辦公室同仁長期久坐,台灣卓勒也添購升降桌子,讓大家能站立辦公。
侯俊偉攝影
_CW_3591-1.jpg
廠區內所有欄架都改為及腰的高度,減輕同仁腰部負擔。
侯俊偉攝影

改變產線「長期常態加班」的文化,依員工意願排班

近 2 年,台灣卓勒的創舉是推動「自主選擇加班制」文化。游舒茜表示,透過敬業度調查、離職面談,發現同仁對於加班的態度各有不同,有些因經濟考量希望適度加班,有些則因為要兼顧家庭,不喜歡常態性加班,公司想了解員工需求,提供他們更多的選擇,所以決定跳脫傳統製造業強制加班模式,提供更大彈性給同仁自主選擇加班,讓他們能平衡工作、家庭與生活。

邱明輝表示,當我們要求盡量不要員工加班,產線主管最先跳出來反對:「哪有製造業不加班的?以不加班來排班,工作怎麼做得完?」但其實泵浦的需求有季節性,夏季因為颶風關係,它的需求比冬季大,公司能夠預先掌握市場需求。他先請人資部調查員工的加班意願,大約有 2/3 員工可以每周可加班 2~3 天,基於這些數據,回推工廠的最大產能,如有不足,就在接單旺季之前就拉高庫存水位,進而減少產線人員的加班情況。

此外,他們開放員工每月自行去勾選加班日期,若有生產需求,產線主管會優先排他們的班,滿足想加班同仁的需求。實施至今快一年,不只同仁滿意,最大的收穫是吸引許多重視工作與生活平衡的求職者。游舒茜分享,在政府辦理求職者媒合活動上,「我們都說這裡沒有常態性加班,想賺錢、加班的可能要到其他公司,此話一出,我們的攤位總是大排長龍。」

最近讓人資團隊欣慰的是,同仁會主動告知自己懷孕的消息。游舒茜說:「 5 年多前的公司氛圍,我認為員工不敢告知,擔心影響自己的升遷和工作,但現在他們敢說出來,主管也主動為她安排後續的職務調整。」這反映了同仁對公司的信任,也代表雙向、開放的溝通模式已經逐步建立。

延伸閱讀:觀光業拚徵才!雲品宣布實施周休三日制

離職率降低到10%,人均產值提高到750萬元以上

透過一系列的改革,台灣卓勒成功將產線員工離職率由 2019 年高達 9 成的離職率,降至 2024 年的 10% 左右。同時,人均產值也從 430 萬元提高至 750 萬元以上。

對此,邱明輝的體悟是,表面上投資輔助搬運器具、增聘人力以減少加班等舉措會增加公司支出,但實際上,團隊也會為了節約成本,發想更有創意的解決方法,像是尋找新的採購商、簡化製程,這些改進反而比節省人力帶來更多的效益。

邱明輝認為,「人才永續,正是一家企業能夠持續創新、有競爭力的前提。」台灣卓勒在 2023 年榮獲 HR Asia 亞洲最佳雇主獎,並成為新北市唯一獲得「勞動部促進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暨世代合作獎」的績優企業。

邱明輝

1961 年生,加州州立大學畢業,2017 年加入台灣卓勒(Zoeller)擔任總經理,曾任職於汽業產業、精密塑膠產業、工具機產業。

台灣卓勒

美國泵浦製造廠卓勒(Zoeller)在台灣設立的子公司,於 2004 年成立,負責產品研發與製造,公司原名卓霖,2024 年改名台灣卓勒。2023 年員工人數 120 人、年營收近 9 億元。2023 年榮獲 HR Asia 亞洲最佳雇主獎、勞動部促進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暨世代合作績優獎、新北市中高齡者與高齡者友善職場卓越獎。

核稿編輯:張玉琦

相關文章
管理 Management > 財務管理
feature picture
經理人

挺你所想,中國信託銀行 ATM 推出創新無障礙服務與AI防詐應用!

2025-09-30 經理人 X 中國信託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中國信託銀行透過 ATM 落實普惠金融,根據不同族群的需求設計操作介面,也結合政府部門與AI機制提高防詐成效,以「挺你所想」為精神致力提供有溫度的數位金融體驗。

在金管會最新公佈的「2024年我國普惠金融衡量指標,台灣有多項指標都超越國際平均,特別是 ATM 普及率,每 10 萬名成年人平均擁有 165 台 ATM,是全球平均值的 3.14 倍。這背後不只是政府政策驅動,更有金融業者的努力,而以「全客群服務、以人為本」為根基的中國信託為例,不僅廣泛佈建 ATM、針對不同族群設計友善操作介面,更結合創造科技打造防詐警示機制,成為台灣普惠金融成績亮眼的重要推力。

數位平台經營處副總經理李雅婷表示:「ATM 是我們推動普惠金融的重要節點,從回應多元需求出發,為不同族群量身打造貼近日常的服務,讓客戶感受到中信是可以與你一起生活的銀行。」中國信託以科技與使用者為中心,搭起金融服務的橋樑,充分體現「挺你所想」的精神,讓每一位使用者都能無障礙地享有金融資源。

中國信託長期致力於金融服務普及化,透過廣泛佈建ATM網絡來延伸服務據點,目前裝機量達7,700台,為全台之冠。佈點策略不僅覆蓋都會核心區域,更深入阿里山、鵝鑾鼻、馬祖等偏鄉觀光景點,讓民眾無論身處何地都能享有便利金融服務。

中國信託X經理人_Tammy81 拷貝 切.jpg
中國信託數位平台部李蓓雯部長(左三)推動ATM介面與功能優化,並分享與不同客群訪談的實務經驗;數位經營部陳瑞怡科長(左四)則以行銷視角,強化ATM的趣味性與互動性,共同提升客戶體驗,打造「挺你所想的數位金融」。
經理人

針對外籍人士,開發多國語言與語音服務

在追求服務普及化的同時,中國信託亦重視服務的包容性,針對不同族群量身打造友善操作介面,致力讓每一個人都能享有更好的金融服務使用體驗。

舉例來說,ATM原本僅提供中英文介面,但中國信託深知語言是影響使用體驗的關鍵門檻,因此根據觀光局來台旅客統計資料,鎖定最常來台的外籍遊客國籍,以及外籍移工主要來源國,逐步擴充 ATM 多國語言和語音服務。

目前,中國信託 ATM 已提供 12 國語言介面及 7 國語音導引,不僅真正做到語言無障礙的金融服務,更大幅提升使用體驗。以泰籍移工為例,以前在操作 ATM 時,只能依賴原生國網友分享的教學影片,才知道下一步該按哪一個選項,如今可以直接選擇母語介面或使用語音導引,輕鬆完成各項金融交易,充分印證了 ATM 多語言服務的價值。

針對中高齡族群,確保介面簡潔易懂

此外,因應超高齡社會的到來,中國信託在2-3年前便展開部署,主動邀請中高齡族群進行使用者訪談,深入了解他們在操作 ATM 時的痛點與需求,並設計出專屬的「大字模式」。該模式不僅放大字體、加強色彩對比,重點凸顯存款、提款、轉帳與查詢等常用服務,更進一步調整交易流程設計,讓每個頁面僅呈現 1-2 個選項,同時移除與金融交易無關的訊息,確保操作介面簡單明瞭,使用者能夠一目瞭然。

這項貼心設計自推出後獲得熱烈回響,每月超過 10 萬人次使用,目前累積使用人次達 20-30 萬人,為中國信託致力提供「有溫度的數位金融體驗」的最佳見證。

針對身視聽障族群,用科技與設計打造無障礙金融服務

要挺客戶,就要傾聽不同客戶的聲音,除了外國人、外籍移工及中高齡長者,中國信託亦相當重視身視聽障人士的需求。針對坐輪椅的身障族群,中國信託設計了「鍵盤對應螢幕選項」的功能,使用者透過鍵盤輸入各功能選項所對應的數字或代碼,就可完成金融交易,解決身障人士觸碰不到螢幕的困擾。

隨著與身障人士持續的訪談,中國信託發現重度殘障者因無法側身的緣故,在操作鍵盤時相當辛苦,為此,中國信託於2025年改裝部分 ATM 並增設第二螢幕,讓輪椅族不必側身就能操作第二螢幕及完成交易。

至於視障族群,中國信託則導入「語音操作模式」,使用者只要戴上耳機,便可依循語音引導完成交易,讓視障人士可以像一般人一樣,不僅能自主完成金融交易,還能保有個人隱私。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信託在初期僅提供視障語音提款、轉帳與查詢服務,但經使用者訪談發現,視障人士對 ATM 存款功能的需求極大,遂領先業界推出視障語音存款服務,更因此獲金管會肯定,鼓勵其他金融機構參考中國信託模式導入相關服務。

而聽障族群,中國信託設計了「文字客服串接功能」。當聽障者在 ATM 操作過程中遇到問題,螢幕會自動跳出 QR Code,只要掃描即可直接進入文字客服介面,與客服人員溝通,快速解決問題。

圖一.jpg
中國信託數位平台部林家正科長(左一)分享ATM防詐的心路歷程,揭示幕後努力與實務挑戰。
經理人

針對防詐應用,3階段進化將 ATM 打造成第一道防線

在 ATM 服務上,中國信託不僅重視使用體驗,更積極思考如何發揮防詐打詐效果,從宣導提醒、即時通報到AI智能防護的3階段進化,將 ATM 打造成防詐前線,在關鍵時刻守護民眾資產。

近年來,AI 技術日益成熟,中國信託於 2025 年全面升級 ATM 防詐機制,導入 AI 智能辨識技術。當系統偵測到使用者五官遭遮蔽(如配戴口罩或安全帽),將即時跳出警示頁面,提醒用戶移除遮蔽物,以順利進行下一步交易。此舉不僅強化 ATM 的安全防護力,更展現中國信託在防詐領域的創新作為與企業責任。

從 ATM 操作介面到防詐應用,中國信託近來更將普惠金融理念延伸至行銷面,推出「ATM 交易即時抽」活動,無論是中信或他行客戶,只要在中國信託ATM進行台幣跨行提款/轉帳/存款及外幣跨行提款/存款等交易,就能參加抽獎並立即得知結果,讓金融服務體驗充滿驚喜與溫度。

中國信託X經理人_Tammy107.jpg
「從客戶需求出發,ATM是落實普惠金融的橋樑,更是體現『挺你所想』精神的具體行動。」——中國信託數位平台經營處副總經理李雅婷(左六)。中國信託團隊透過深入訪談,掌握多元需求,持續優化友善金融服務的每一個細節,致力提供有溫度的數位金融體驗。
經理人

活動自推出後便大受歡迎,兩個多月以來累計參與人次超過200 萬人,更有幸運客戶在社交平台發文分享中獎喜悅,該則貼文獲得數萬顆愛心,甚至吸引媒體爭相報導,成功引發熱烈話題。透過這樣兼具趣味性與互動性的設計,中國信託不僅提升了客戶體驗,也更體現了讓每位客戶在每個接觸點上都能更貼近生活的願景,陪伴客戶,成為與你一起生活的銀行。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