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Management > 人力資源
feature picture
Leonardo.Ai

嬰兒潮世代習慣工時長、Z 世代重視生活品質...世代間「互看不順眼」有解嗎?

2025-02-05 撰文 王毓茹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全球人口結構的改變,正在影響職場勞動力組成。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指出,到了 2025 年,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的勞動力有 27% 是 Z 世代。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2015~2050 年間,全球 60 歲以上人口比例將增加近一倍至 22%。國家發展委員會也表示,台灣 2025 年邁向超高齡社會,65 歲以上老年人口達 20%。

韋萊韜悅組織、人才與獎酬顧問諮詢副總經理黃鄭鈞指出,相較於 10 年前只有戰後嬰兒潮(1946~1964 年生)、X 世代(1965~1980 年生)和 Y 世代(1981~1996 年生),如今 Z 世代(出生於 1997~2012 年)也加入職場,使世代共融的議題備受討論。

當「四代同堂」成為職場趨勢,首要面臨的挑戰是什麼?陽明交通大學兼任副教授李河泉表示,世代之間成長背景和環境不同,造成觀念差異。舉例來說,X 世代成長時,父母掌握絕對權力,到 Y 世代權力已逐漸下放,Z 世代更是自我意識抬頭,配合度也明顯下降。「進到職場,上下幾代看對方不順眼,這是正常的。」

因此,愈來愈多企業在管理時,為了讓跨世代團隊順利運作,傷透腦筋。

到底該如何拿捏分寸?美國人力資源管理協會(SHRM)報導指出,公司必須明白,每個世代都正處於職業生涯的轉型時刻。

延伸閱讀:Z 世代為何是最焦慮的世代?手機帶來的 4 後果,讓人愈來愈不快樂

價值觀、人生階段不同,避免刻板印象影響管理

嬰兒潮世代啟動交棒,X 世代接下領導角色,Y 世代成為職場最大的勞動力,而 Z 世代則是生力軍。人資解決方案公司 Verk Vibe 的首席人才策略師瓊.奧羅斯科(Jon Orozco)認為,世代差異主要反映在 2 個層面。

第一,各世代處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有些人正想擁有舞台證明自己,有人則處於養育子女和照顧年邁父母的「三明治世代」,前者可能樂於調動、出差以增加閱歷;後者則較偏好穩定的工作環境。第二,是工作習慣不同,例如年輕族群想得到主管立即回饋,才能了解自己的工作狀況;資深主管則較希望員工主動回報進度、反映問題。

「領導人的角色很重要,必須保持靈活,想辦法縮小世代差距。」奧羅斯科表示。因此,組織和主管都要先認知現況,並參與改變。《BBC》報導,1990 年代開始實行的「反向導師制」(reverse mentoring),起初是用在技術傳授,近年卻成為管理顯學,愈來愈多公司讓年輕員工向職場前輩解說新興議題或趨勢,正代表許多企業逐漸重視讓不同世代、擁有不同工作價值觀的員工和諧共處,希望激發組織最大潛能。

年輕員工一定擅長數位科技?交辦任務以專長和熱情優先

值得注意的是,領導層必須避免刻板印象影響決策。《富比士》(Forbes)指出,用刻板印象把世代貼上標籤,像是 Y 世代重視自我成長,需要公開表揚、嬰兒潮世代只在乎錢,用獎金鼓勵就好,不但會影響員工個人發展、干擾組織運作,還可能製造沒必要的代際衝突。最好的辦法是採取「去識別化」策略,從招募到人才發展規畫,都依照不同員工的專長來制定,交辦任務時,以個人專業技能和熱情為優先,不是把新的數位科技通通交給年輕人。

奧羅斯科也強調,世代價值觀的差異,其實是重視的順序不一樣,不代表排斥其他價值。例如 Z 世代重視永續發展,但環保運動早在 1970 年代已經展開,證明永續價值不是新議題。「我不認為每一個世代有截然不同的價值觀,只是看待和表達的方式不同。」

又比方說嬰兒潮世代習慣工時長、全力投入工作的模式,相較之下 Y、Z 世代更重視工作生活平衡,但不代表老一輩拒絕彈性辦公。根據社群網站領英(LinkedIn)調查,最想找遠距工作的就是嬰兒潮和 Z 世代,除了有些更高階的職位適合遠距外,嬰兒潮世代可能希望把工作融入在生活中。「領導者該做的是,了解怎樣的工作模式能讓團隊表現最好,共同討論出目標和工作型態。」

延伸閱讀:你這一生為何而活?調查 17 國發現:台灣人的人生意義,不從工作裡找

鼓勵跨世代互動,設計交流活動提升凝聚力

因此,組織想完善代際溝通,《富比士》建議公司先實際了解員工的溝通偏好,與其預設資深員工就喜歡面對面交流、年輕員工只想遠距,倒不如直接進行意見調查,了解大家最想要用什麼方式和工具來接收訊息;混合辦公或遠距工作者,討論出固定的實體開會或視訊的時間等。

掌握大致方向後,再提供多種溝通管道。例如有些員工喜歡面對面互動、有些偏好傳訊息和電子郵件,公司在舉行全員大會時,可開放 2 種形式參與,讓喜歡互動的人參加實體會議,當場表達自己的意見;也讓其他人透過 email 或數位工具線上提交個人建議。

104 人力銀行職涯教育長王榮春表示,要促進交流,公司可以透過分組遊戲等活動,把不同世代的員工聚集在一起。「先從趣味的部分下手,例如秀出錄影帶,讓年輕人猜是什麼,逐漸破冰後,再深入到職場發生的問題做討論。」又或者,在例行會議結束後,舉辦聚餐或輕鬆的活動,線上會議則在會後分成小組討論也是好辦法,重點是讓大家分享見解,「共融的目標是了解彼此的優點,進而互相學習。」

P059_NO243
經理人
058反向導師制
經理人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