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尤韻蓉

「菜英文」也能代言語言學習平台?Speak 揭露:找李洋拍廣告背後的幾個考量


如果你是 Threads 的使用者,不久前應該看過一則廣告,奧運金牌羽球選手李洋以「英文講最爛代言人」的身分,代言人工智慧語言學習平台 Speak,廣告中他用台式英文說著「I say English very poor」,讓人聯想到他先前接受外媒訪問時,以一句「供蝦毀」(台語,意指「說什麼」)引來全網熱議。這支廣告不僅讓網友笑翻,也讓 Speak 的聲量在社群擴散,根據 Speak 的數據指出,社群用戶自主分享的相關貼文,最高瀏覽次數突破 126 萬次,而 Speak 活動期間的貼文瀏覽數,則較同期成長超過 2 倍。
能讓大眾留下深刻印象,無非是李洋「英文不好」的形象,與英語學習平台的產品用途造成對比,這種透過反差來製造話題的行銷手法,並非首例。例如,全聯在品牌創立初期,主打「什麼都沒有,只有最便宜的價格」,也成功在市場上留下鮮明印象。
不過,在這個品牌公關稍有不慎就可能遭「炎上」的時代(比如說沒操作好,可能變成在諷刺英文不好的人),Speak 大可找英文好的人代言,為什麼要選擇李洋,又要怎麼讓這樣的逆向行銷成功?
走正向路線,還是反向操作?Speak 這樣挑選代言人
Speak 在 2024 年 4 月進入台灣市場,在這之前台灣早已有線上英語口說學習平台如 TutorABC、Amazing Talker、Duolingo(多鄰國)等,「如果沒有代言人的角色,像 Speak 這種全新的品牌,對使用者來說比較有距離感,他還要花時間去認識,」Speak 華語市場負責人陳佳君表示,為讓潛在用戶更快認識品牌,決定透過代言人對大眾溝通,「我們最大目標是用戶想要學習英文口說的時候,會想到我們。」
但為什麼是李洋?陳佳君指出,當初選代言人主要有 2 個標準,其一是「要有品牌連結度」,不能是代言任何品牌都說得過去的代言人,李洋的英文有待加強,但很敢說,而 Speak 亦希望能提升用戶英文口說的自信;再來則是代言人在台灣要擁有知名度與好感度,才能快速與大眾拉近距離。
決定代言人時,會連著廣告代理商會為人選量身打造的腳本一起評估。陳佳君表示,這才是比較難的環節。當時除了李洋的腳本以外,其他腳本都走正向積極的路線,比如由本身英文程度就不錯的藝人,分享相關經驗、鼓勵大家學英文。難題在於該走正向路線,還是反向操作?
陳佳君指出,這要回到品牌行銷的目標,他們的目標之一是「增加與用戶的連結度」,Speak 台灣行銷經理黃怡婷分享,透過用戶訪談、分析過往廣告成效,他們發現用戶最大的痛點是害怕開口說英文,「一開始講得很爛是所有人都會經過的階段,而李洋就是很有自信、不怕說錯」,能拉近與用戶的距離。另一個目標是「提升品牌印象」,所以不能是看過即忘的廣告,這也是李洋的廣告腳本雀屏中選的原因。
要自嘲而不是取笑,最終決定讓李洋無腳本演出,更貼近觀眾
不過,由英文有待加強的人代言語言學習平台,怎麼避免變成取笑英文不好的人?「我們在腳本的討論上花了很多很多的時間,一直去微調,他可以講什麼,以及不能講什麼。」陳佳君指出,在廣告設計上要確保李洋是自嘲,而不是嘲笑別人。
另外要能讓觀眾有共鳴,就要自然而不是「刻意裝爛」,所以即使有想過要安排外國人糾正李洋的發音,最後還是決定拿掉腳本,由團隊發問、李洋自由發揮,所以才會有「I 成為 Speak 代言人,because I no shy」、「I am prond(正確應該是 proud)」的逗趣反應。
宣布代言人的過程也有所鋪陳,先安排網紅、藝人宣布參加「英文最爛代言人」選拔,並拍攝徵選短影音,也安排落選人贈送李洋當選匾額的橋段,哄抬聲量。例如藝人阿達的 Instagram 徵選短影片達到 120 萬次瀏覽、黃大謙頒布當選匾額的影片也有 170 萬次瀏覽,而目前 Speak 的應用程式每日維持破千的下載量。
專家分析成功 4 面向:恐嚇行銷、場景化、自嘲與幽默、代言人熱度
Speak 的廣告算不算是成功的負面行銷?臺灣大學管理學院產學發展副院長謝明慧表示,理論上沒有所謂的負面行銷,Speak 的手法比較像是 恐嚇行銷(intimidating marketing) ,讓受眾意識到「如果不採取行動,可能會停留在不理想的狀態,或者發展成不理想的狀態」。
當受眾看到李洋有待加強的英語表達方式,可能會聯想到自己的英文程度與之相似,進而產生學習需求,此時品牌再適時推出產品,作為滿足該需求的解決方案,更容易被受眾接受。
謝明慧分析,Speak 的廣告能成功造成迴響,還有 3 個要素,一個是「 場景化 」。廣告內容呈現了台灣人常見的英語口說錯誤,使受眾能夠產生強烈共鳴,覺得「這就是我的日常」,因此更能吸引目光。
接著是如同陳佳君曾分享的,是「 自嘲與幽默 」。透過幽默的方式呈現英文不好的情境,不僅能降低觀看者的防備心理,也營造一種輕鬆、能夠一起笑看的氛圍,使廣告更加親和且易於接受。
最後是「 代言人的熱度 」。名人效應有助於提升廣告的吸引力與擴散力,讓更多人關注與討論。而李洋作為 2024 年奧運羽球男子雙打金牌得主,目前仍是一位具有高度關注度的運動員。
如今成為「英文最爛代言人」的李洋本人,則表示不在意英文是自己的弱點,希望透過自身的例子鼓勵大家敢於說錯,從經驗中學習。廣告播出後,他收到許多親友的訊息,說廣告很有趣,也覺得他實至名歸(笑)。他則表示在全民監督下,會繼續努力學習英文。
核稿編輯:王宥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