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兩天跟朋友聊到最近麥當勞網紅開箱的炎上事件,我們都有一種感覺,就是你說麥當勞真的在這件事情上受了重傷嗎?好像也未必,是真的被認真的撻伐了一下,但整件事情結果到底是好是壞,卻讓人有種霧裡看花的不確定感。
因禍得福的先例:全聯漫威醜公仔
是的,這就是這幾年我一直在每個分析危機狀態場合中提出的「傳播議題不確定性風險」。舉兩年前的漫威醜公仔事件為例,一開始全聯推出的「超級英雄總動員」活動,供消費者兌換的漫威系列英雄公仔長得太醜,被罵得狗血淋頭。
但過幾天之後,社群上突然出現反面的聲音,部分消費者認為這些公仔的「醜」帶有一種反差萌的效果,成為社群中的趣味話題。醜公仔不知不覺在爭議下反而成為話題商品,達到負面行銷的效果。
也因此,這兩年當我在看品牌在社群被炎上的事件時,除非真的是罪大惡極,不然我都會讓子彈飛一會兒,觀察一下後續是否還有湧現別的聲音。而果不其然,麥當勞網紅事件似乎就往這個方向發展。
麥當勞的失誤
這個事件起因於,麥當勞透過其社群代理商廣發公關品給曾合作過的網紅,讓他們自由決定是否分享,結果部分網紅因不熟悉該作品,在開箱時失言,引發社群撻伐。
背後凸顯的問題是,品牌是否真的熟悉這個 IP,並且知道必須找熟悉 ACG 文化的網紅合作宣傳,才能達到最好的傳播效果,或是品牌只想追求流量的極大化,而忽視訊息內容的質感,最後導致了公關危機。
不過這起事件也使得許多網友在各種平台上分享自己的看法,麥當勞的聯名活動因此在社群上獲得了大量注目,讓更多消費者試圖參與討論及這個活動,反而為品牌增加了更多的曝光度。
網紅開箱炎上事件對麥當勞的潛在影響
這樣的情況,我也只能說是歪打正著了。網紅合作是同時存在效益與風險的雙面刃,所有行銷人能做的事,就是盡量放大效益,並盡可能降低潛在的負面影響。這次的麥當勞炎上事件,以下幾個風險或許可以當作借鏡:
1. 長期影響
短期來看,此事件確實帶來了話題和銷量,但長遠來看,品牌有沒有可能會因為這次的負評,導致消費者對未來活動的信任度下降?
2. 粉絲流失
此事件雖然吸引了一些來看熱鬧的消費者,但會不會也讓部分忠實粉絲因為失望而離去?(雖然我個人認為可能性不高,但台灣麥當勞過去一向小心維護品牌形象,對比這次的負評大爆炸,讓人難免擔心。)
3. 危機處理的後續效應
麥當勞的危機處理能力毫不含糊,事件發展初期即能夠迅速、有效地回應,但消費者是否買單回應的內容,又是另一個問題。但至少已經展現出誠意,只能期待將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整體而言,此次事件證明麥當勞具備承受負面輿論的韌性,這得歸功於品牌過去長期累積的正面形象。只是這次的「意外收穫」並非值得複製的行銷策略,因為對品牌的形象和社群互動來說,正面且專業的行銷操作才具有價值。
至於因此事件而翻車的網紅,品牌似乎也需要重新評估未來與其合作的必要性。畢竟他們一些不受控的發言,的確也讓品牌傷透腦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