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 Business > 經營策略
feature picture
侯俊偉攝影

曾手寫記帳、憑印象叫貨...萬達如何擺脫「一切靠人工」、躍升全台寵物零售龍頭?

2025-06-10 撰文 王毓茹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毛孩經濟發威!近年許多業者紛紛搶占寵物商機。根據財政部統計處資料,2024 年台灣寵物相關產業銷售金額達 443 億元,企業家數來到 9292 家。其中,萬達寵物是台灣最大連鎖寵物零售品牌,旗下品牌有「寵物公園」、「凱朵寵物」、「貓狗隊長」,以及專注寵物電商平台的「毛孩市集」,掌握 127 間實體門市和虛擬通路。2024 年營收 28.8 億元,2025 年首季營收 7.85 億元,創單季歷史新高。

繳出漂亮的成績單,離不開萬達寵物執行長李俊廣的敏銳嗅覺和執行力。2011 年,他看見歐美和日本寵物經濟正蓬勃發展,台灣是一塊尚未開發的市場,決定併購萬達寵物,直接從 20 家門市起步。「我剛進來寵物業的時候,一切都還是靠人工。」他形容當時的寵物業,仍是一片混亂,但充滿生命力的行業。

舉例來說,寵物店不只店面破舊、充滿異味,沒有數位化的結果是,賣了多少營業額全靠手寫帳本,就連補貨也是店長憑記憶叫貨,不知道實際銷售數量,「有時候業務來呼嚨一下,可能他就多叫幾包貨,然後賣不出去變庫存。」培訓仍是傳統師徒制,新進員工必須靠店長和資深員工用口傳來分享經驗,然而,寵物店事務龐雜,溝通上難免缺漏。

要重新整理一個產業,李俊廣運用過去在不同領域的經驗。他待過唱片業、網站社群,也到中國闖蕩過,「我對人很有興趣,當過人資,覺得任何企業最後都是人。」因此,培訓上也從人下手,透過訪談資深人員,把寵物業所有知識彙整起來,「我們做了台灣第一本寵物界的員工培訓手冊。」把傳承制度化。

延伸閱讀:內部創業的難題怎麼克服?明基、緯創幕後推手,宏碁施振榮親吐 3 要點

建立培訓制度和工作流程後,接下來,他堅持導入數位工具。「我被數位化幹掉過 2 次,一直覺得數位加上實體會比較強。」李俊廣強調,萬達要靠 2 支柱子才站得穩,那就是實體門市,加上數位化,「必須有數位化、系統化才能透明,透明才有正確資訊,管理才能到位。」花了 2~3 年的時間,一步步導入 POS(銷售時點情報系統)、ERP(企業資源規畫),並成為台灣第一個建置 CRM 平台(客戶關係管理)的寵物公司。

談到寵物業未來趨勢,李俊廣直言:「一定要做獸醫。」他勾勒出的藍圖,是建立寵物生老病死的一條龍服務,目前已從寵物門市、美容掌握「生」,規畫進一步拓展到「病」,與獸醫合作,「整條產業鏈都還在升級,有很多機會!」

結合需求、能力與熱情,看準趨勢搶占藍海市場

Q:進入寵物業的契機?
A: 我年輕的時候,選的是自己想做什麼。到了一個年紀,know-how 累積到一個程度,就開始收斂,思考哪裡需要我們。

我過去待的賽道,都比較 centralized(集中化),比如說唱片業、網路業都很競爭,像 Facebook、亞馬遜(Amazon)只有一個,全世界最厲害的人才、資金都集中在這裡,存活的只有第一名、第二名,甚至第二名都沒辦法活。我慢慢想,有沒有哪個賽道比較小,有被整理的可能,再結合資本跟人才,打造出一個新模型。我做了很多功課,好幾個賽道在選,看過汽車輪胎維修業、醫療和長照,其實就是看趨勢,再看團隊有沒有能力把資源整合起來。

選擇寵物業,就是有需要、有想要、能力能負擔,這 3 件事情組合在一起。那時候看到老齡化跟少子化趨勢,養寵物的人變多,寂寞經濟興起,有剛需,而且這個剛需在成長中。其次是看資金的邏輯,當時全世界的趨勢都是往上,IPO 的公司變多;大型品牌雀巢(Nestlé)或寶僑(P&G)等大廠進來;全世界私募基金也開始投資這個領域。最後再看,台灣有沒有人做?當時有傳統的方式做,但是沒有新的、不同場域的能量來碰撞,我們就想這是個機會,市場還在被教育、被開發。到現在為止,我都覺得真幸運,那時候做了這個決定。

Q:為什麼從併購既有業者做起?
A: 我們是 2011 年募資,2012 年併購萬達。13~14 年前,看到這個趨勢還算早。我們去找萬達老闆,他有 20 家店,覺得遇到瓶頸,不知道怎麼管理。我們就把一個產業,從很混亂,但是很有生命力的狀態,轉移到制度化、結構化,當然過程很辛苦。

選擇併購,因為借力還是比較快,我覺得時間最珍貴,晚了,市場就紅海了。進到一個產業,資源、人才、系統、管理模式⋯⋯所有事情都要花時間累積,從一家開始摸,摸到 5 年才會有 5 家、10 家,累積的 know-how 都還不完整。一開始就有 20 家店,可以直接把它前面十幾年的經驗組合起來,這是最快的。

台灣企業在十幾年前,併購真的比較少,我們專業經理人對資本市場相對熟悉,剛好可以組在一起。大部分公司是單一DNA 一路長大,我們第一天就是混血,是傳統產業加上專業經紀人的混血、原來創辦人跟資本的混血、實體零售跟數位思維的混血,你可以說很複雜,也可以說很豐富。

Q:萬事起頭難,怎麼找到施力點?
A: 進來第一年,真的很辛苦。公司沒有財報,沒有 POS 機,只有收銀機,營收是靠每個店長寫今天賺 2 萬元,另一個店長寫 5 萬元,財務人員把大家加起來,算出今天的營收。人不好找,素質參差不齊,也沒有 SOP,沒有貨架整理,什麼都沒有。

延伸閱讀:曾被同業視為「弱小的競爭者」!張忠謀創業初期的決定,如何讓台積電變成護國神山?

我們進去的時候,公司本來就賺錢,把合規化做完,光是員工福利該給的給,就賠錢了。很多中小企業,尤其是過去,成本都是老闆加員工一起省下來的。我們開始思考,到底要賺什麼錢?把國際的經營模式拿來看,別人一定賺的不是員工省下來的錢,而是投資未來。我們算出來一個新模型,就是投資總部,總部是腦,分店是手腳,要一直投資這個腦,厲害的人都在這裡。雖然愈投資厲害的人就愈賠錢,因為很貴,但是這些人的產值你會知道哪一天轉正,什麼時候毛利率、淨利率會到多少,就是財報邏輯。

翻轉舊思維賺不一樣的錢,推數位轉型,建打不倒的護城河

Q:總部怎麼布局轉型策略?
A: 第一個是建系統。比如說,門市裡這個東西賣 3 包,這個賣 2 罐,以前都靠店長記。人工一定會出錯,最後一堆呆貨變庫存,要打呆變虧損,所以一定要系統化。當流程精簡、自動化,人為時間下降、犯錯率下降,營收跟淨利就會上升,讓人更專注去做更有價值的事。我們有做一個自動補貨系統,其實就是參考 7-11、全聯、寶雅的,可以算過去半年,店裡某個產品每個月賣 3 包,賣 3 包就補 3 包,最多補 5~6 包,確保不缺貨。

再來是數位化。第一步是 POS,從消費者的角度讓結帳要順暢。不過,POS 是對人、對管理,知道賣出去什麼了,卻不知道公司裡有哪些貨;接著導入 ERP(企業資源規畫),這樣才能掌握庫存有多少。ERP 跑出來的資料,直接就能用在財報、貨品跟門市現場,一條龍串起來。

接下來開始做 CRM(顧客關係管理),我們應該是台灣第一個導入 CRM 的寵物公司。像我們有百萬會員,以前只看到大數,百分之幾的人是一個月來一次,內部長怎樣不知道。CRM導了差非常多,你會知道會員多久來一次。以前是自由心證,客人一個月沒來,要現在通知他嗎?數字分析出來,就變定向飛彈。你知道這個人 2 個禮拜來一次,一個月沒來,就是流失了。知道消費者分這麼多類型,管理的顆粒度就變細,可以做不同的決策。最後是自動化。CRM 是腳本,這個客人多久沒來,會收到一個訊息,就是我們講到行銷自動化(marketing automation)。

數位化建置起來,慢慢後面就不只數位化了,整個整理下來,管理、對員工的選用育留、薪資獎酬都很重要,每件事都在影響。從 2019 年到現在,我們營業額從單店 3 萬多,到現在單店 6 萬多。

Q:怎麼評估數位轉型的成效?
A: 一個公司要撐著,要好幾個柱子。實體經營是一個柱子,數據化、數位化、系統化、自動化是下一個柱子,會讓組織愈大愈強。有數位化、系統化,資訊才會透明和正確,管理才會到位,不然很多事都是猜測。數位就是數據,數據一出來,就會去想原因是什麼?做企業非得要這些邏輯,效率和精準度會提升,下判斷也會正確。

數位化是轉骨、調體質的過程,把骨架換掉,神經系統抽掉,再裝一個進去,痛不痛?超痛啊!但是導進去以後,神經就變很敏銳,你知道每一件發生的事,每一個末梢都很強。以前你不知道你的左手在哪,現在貨啊、財務啊,每一個都相對清楚。因為一直投資系統,大公司現在進來跟我打系統,我還有寵物的 know-how 可以撐一下;純寵物業者要跟我打,我的系統和管理的 SOP 又比你強。這就是一個小型企業變中型企業的過程。

建 SOP 改善經營細節,小步快跑把管理做通透

Q:怎麼讓人跟上組織的變革?
A: 真的很苦,就建 SOP 啊。企業經營者不可能只有靠員工跟你講,一定要自己參與。員工天天在做,你不可以聽完,就覺得他是對的,就以他說的去改正,這絕對不會成功。你一定要重新去看完他的流程,就會發現不同的視野和高度,看到不同的可能性。

比如說,要建美容物流,以前是員工騎摩托車一個個去接寵物,我們就跟著他走一遍,看看哪些地方可以投入資源。比方說,太遠的就不接了,或者鼓勵大家自己送來,我們提供優惠。或是像以前寵物送來洗澡,可能一次來很多隻,洗不完拖太久,客人會抱怨,我們推預約制,客戶滿意度就提高了。

這些都是很小的事,但是 retail is detail(零售業就是細節),你在 1000 件小事上,都能看到可以升級的地方。把每一個小地方優化、建 SOP,再來是小範圍試驗。先從一、兩家店測試,執行狀況如何,能不能更好。做出典範,別人看到好處也會加入。千萬不能一次全改,可能做得不對,就全死了。

推動變革時,一個叫作管理力,一個叫影響力。管理力就是我規定,你就照做。因為我們是整合,不確定我們是不是對的,所以比較是透過影響力,先做出典範,別人看到了,說這樣我也要。當你的路徑愈來愈清楚,就會愈來愈把管理做透。

Q:如何建立人才培訓制度?
A: 第一代教育訓練是我建的,我做過人資,對人很有興趣,覺得任何企業最後都是人。建教育訓練也很辛苦,第一,要先萃取所有人的 know-how,因為教育訓練的邏輯,不管哪個產業都一樣,先去找老師傅,從他身上訪談。我們把知識萃取出來,做了台灣第一本寵物的員工手冊。現在看起來,內容很簡單、很基本。光是罐頭肉類原物料的成分整理下來就幾百種,或是剛養狗貓的新手問買完飼料接下來要買什麼?客人的需求,我先幫你訪談、整理,再給你推薦。從口傳到一本書直接丟給你看,就這樣把方法論建起來,推行顧問式銷售。

第二是建立一個可以傳承、傳遞知識的平台。可以來公司總部上課,有大講師,或到門店,由經理、店長教。內容也會更新,你會一直改變 SOP,一段一段去改,就會節省一點成本,下降一點損失,增加一點成功機率。

Q:萬達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A: 我 2019 年接手執行長,公司 360 人,現在 900 多人,結構變好多層,不可能永遠都是我們幾個人,就開始建組織,找有類似管理經驗的人進來,他可能不是這個產業的人才,但是有商品、門市、行銷或財務的專業技能,跟團隊再做一次整合。

我們公司有個很特別的點,就是對人很珍惜,我們是會育人的公司。看到有未來性的人才,會去培養、投資源。看到員工犯錯,甚至有的錯很大,過程裡到底要等待、培養,灌溉,還是放棄他?這是很難的。我希望我們不是只用人,還能夠育人。當公司打到十里地,找十里馬來培養;等公司打到百里,原來打十里的人變成二十里、三十里,你還是珍惜,除非他只想打到十里,只能淘汰。

其實犯錯多了,你就會改掉自己看事情的角度或方法,能見度會變強。⋯⋯你會預見未來可能的困難跟挑戰,你會先準備。 我覺得,企業經營者第一個要想到企業的未來,5 年、10 年後的可能性,然後看團隊哪些人可以升級到哪個階段。就像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奇異公司前執行長)講,看未來的策略時,看到有什麼新變化可能打死我,就趕快繞;看到有什麼新東西應該去搶占,就找人去打。領導者要 always 在找新事業,看未來有什麼新的變化應該去搶占。

089_建系統、改流程、育人才,翻新寵物產業經營模式.jpg
經理人

李俊廣

交通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畢業,曾任福茂唱片音樂統籌、痞客邦總經理、KKBOX 總經理特助和達芙妮國際控股董事長高級戰略顧問。2011 年踏入寵物業,收購「寵物公園」20 多家門市,並擔任萬達寵物執行董事。2019 年接任執行長,帶領公司於 2024 年上櫃掛牌。

Dos

1|看見市場未來趨勢,評估自身能力和投入幅度。
2|建立制度化和透明管理,公司才有明確方向。
3|整合跨領域經驗,落實在經營管理。

Don'ts

1|不要短視近利節省成本,忽略長期布局發展。
2|別輕忽人才培養和經驗傳承。
3|時間很重要,不要猶豫而錯過最佳時機點。

萬達寵物

1999 年成立,從事寵物相關事業,以實體通路寵物公園為主。2011 年由李俊廣和羅至玄(現為副執行長)所屬的風和投資控股成立萬達寵物收購。旗下品牌還包含凱朵寵物、貓狗隊長及電商平台毛孩市集。現為台灣最大連鎖寵物零售品牌,直營門市 127 間。2024 年上櫃掛牌,為台灣首家毛孩概念股,2024 年營收 28.8 億元,年增 13.1%,每股稅後盈餘(EPS)達 2.44 元,年增 12.4%。

繼續閱讀 零售業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