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 Leadership > 領導力
feature picture
shutterstock

GPT-5 為何不賣情緒價值了?OpenAI 停止討好用戶,背後藏著奧特曼的管理玄機

2025-08-08 撰文 李岱君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OpenAI 昨(7)日正式發布 GPT-5,距離上一個重大版本 GPT-4.5 僅間隔 161 天。這家公司的擴張速度已經到了令人咋舌的程度,ChatGPT 周活躍用戶達 7 億人,年增 4 倍;年營收從 2024 年的 37 億美元暴增至 2025 年預計的 127 億美元,成長率達 243%;員工人數從 2023 年 11 月的 770 人,激增至 2025 年 4 月的 5328 人,增幅 592%。

如此瘋狂的成長速度,任何管理學教科書都會告訴你:公司正面臨失控風險。OpenAI 執行長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是在如此快速前進的情況下,管理好這家公司?他在最新的 podcast 訪談中透露他了的管理哲學:

延伸閱讀:GPT-5 來了!ChatGPT 各系列模型差在哪?GPT、o、mini 差異一次看

第一課:長期主義勝過短期誘惑

快速成長的公司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什麼錢都想賺、什麼機會都不放過。在競爭激烈、投資人要求快速回報的壓力下,很多企業會選擇所有能立即見效的策略,哪怕可能損害品牌形象。

OpenAI 卻反其道而行,即使在 AI 競賽白熱化的情況下,「有很多事情我們可以做,換來更快的成長、讓人們在 ChatGPT 上花更多時間,或增加營收,但我們不做,因為我們知道長久之道是與用戶並肩而行」,奧特曼明確表示,例如 ChatGPT 不會開發腥羶色的聊天機器人,即便這類功能會增加使用時間。

奧特曼說,他們有一份「拒絕清單」。建立明確界線,決定「什麼不做」往往比決定「做什麼」更能保護品牌長期價值。就像可口可樂拒絕在配方中添加更多刺激性物質,或迪士尼拒絕製作純成人內容一樣。

管理啟示:在高速成長期,企業面臨的最大誘惑是什麼錢都想賺。但建立「拒絕清單」機制,明確界定價值觀底線,反而能建立差異化競爭優勢。短期收益雖然誘人,但可能侵蝕品牌核心價值,最終得不償失。

第二課:真正的風險來自意想不到的地方

最新發布的 GPT-5 的一大特色是大幅降低「諂媚行為」,不再過度奉承用戶,而是提供更誠實、平衡的回應。

高速擴張的公司往往會把注意力集中在最明顯的威脅上,像是競爭對手、法規風險、技術故障等。但 OpenAI 發現,真正的危機往往來自最不起眼的地方。

奧特曼坦承,「我認為我們在 ChatGPT 上做過最糟糕的事情是諂媚問題,模型對用戶過於奉承。」他表示,這個問題對大多數用戶只是煩人,但對一些心理狀態脆弱的用戶,它會鼓勵妄想,甚至影響心理健康。

他指出,這既不是他們最擔心的首要風險,也不是測試最多的項目。他們原本最關注生物武器、網路攻擊等明顯威脅,但實際造成 ChatGPT 安全失誤的因子,往往不是團隊花最多時間討論的那個。

這就像 2009 年豐田汽車的「暴衝事件」,工程師最擔心引擎故障,結果真正導致大規模召回的卻是看似無害的油門踏板設計。當踏板卡住或與煞車踏板距離過近時,就可能導致車輛失控,最終豐田召回超過 900 萬輛車,損失數十億美元。

管理啟示:當服務規模擴大時,微小問題會被放大成系統性風險。企業需要建立「廣角鏡風險管理」機制,不能只盯著顯而易見的威脅,更要關注邊緣案例和意外組合。往往最溫和、最人性化的功能,在特定情境下反而可能造成最大傷害。

第三課:分散權力、放慢決策速度

當公司快速擴張,影響力急劇放大時,決策權力的集中更容易造成風險。

「一個研究人員對 ChatGPT 說話方式的小調整,就是對模型個性的巨大影響力......」奧特曼指出,一個工程師微調模型,可能同時影響全球用戶的 AI 互動體驗。這種權力集中度是任何傳統企業都無法想像的。這就像一個銀行交易員的錯誤決策,可能導致整個金融體系崩潰,或一個社群媒體演算法調整,能影響全球選舉結果。

因應這個挑戰,OpenAI 建立嚴格的「影響力審查機制」。任何可能影響模型行為的變更,都需要經過多層評估,確保不會造成意外的社會影響。看似會拖慢決策速度,但對於擁有如此大影響力的公司來說,這是必要的安全措施。

管理啟示:當企業影響力擴大時,傳統的快速決策模式可能帶來災難性後果。必須建立更嚴格的決策流程和多重檢查機制,將關鍵權力分散到不同層級。

第四課:犯錯是必然的,重點是整體成長向上

快速擴張的公司通常會陷入一種「成功者陷阱」,因為過往決策都很成功,領導階層會開始相信自己無所不能,對不確定性失去敬畏,這種傲慢往往是企業衰落的開始。OpenAI 的情況恰恰相反,儘管取得巨大成功,當被問及對未來的預測時,奧特曼毫不諱言:「我們處於未知水域」。

他也談到開發過程中的挫折,像是團隊認為 GPT-4.5 是一個太大的模型,很酷但使用起來很笨拙。這個「失敗」耗費了大量資源和時間,但奧特曼將其視為必要的學習過程:「你會在某個方向走了一段路然後掉頭,但這是研究的一部分。」關鍵是所有這些曲折的加總,整體看來是一個往上走的趨勢線。

延伸閱讀:「我的孩子很可能不會上大學」OpenAI 奧特曼如何描繪 AI 與人類共存的世界?

這種學習心態讓 OpenAI 能夠快速調整方向,GPT-5 採用全新的「路由器架構」,統一了過去分散的多個模型,將 AI 幻覺率降低 45-65%,正是從過往試錯中累積的智慧結晶。

管理啟示:在高度不確定的環境中,保持學習心態比維護領導者權威更重要。建立「實驗-學習-迭代」的組織文化,允許「有智慧的失敗」並從中快速學習,讓整體軌跡向上,比每次決策都正確更有價值。

資料來源:Sam Altman Shows Me GPT 5... And What's Next;本文初稿由 AI 協助整理,編輯:李岱君

核稿編輯:王宥筑

繼續閱讀 團隊管理 AI
相關文章
領導 Leadership > 團隊管理
feature picture
李雅玲 / 製圖

4種類型的員工,領導方式大不同!你的部屬是哪一種?

2025-07-24 整理‧撰文 陳清稱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多數主管都希望能藉由交辦工作提升部屬解決問題、自我成長與影響他人的能力,但在這之前,主管得用正確的方式要求部屬,部屬才能跟上腳步,達到工作交辦的目標。

《好員工是教出來的!》作者松尾昭仁指出,主管必須學習克制自己,安靜地看著部屬完成整件工作,再一點點提高工作的難度。只有放手讓部屬去做,從中鍛鍊部屬的能耐,日後才能順利完成你交辦的工作。

若你是剛升任主管,還不確定如何看懂部屬類型、調整交辦方式,建議參考《經理人》推出的「成為傑出主管的第一課」線上課及《新手主管實戰練習範本》模板,幫助你快速掌握實用的方法與應對範例,少走摸索冤枉路。

依據部屬的習性偏好,妥善交辦工作

主管可透過觀察了解每一位部屬的偏好,調整自己交辦工作的方法。《最困難的事,別交給最有能力的人》列出4種類型的員工,建議主管相應的交辦方式:

類型1. 直接告訴我你要我做什麼

4種員工類型1.jpg
李雅玲 / 製圖

這類型部屬能把重複性工作做得很好,主管可直接告訴部屬該做什麼。

類型2. 我希望你先考慮我的意見,再決定要我做什麼

4種員工類型2.jpg
李雅玲 / 製圖

部屬很有創造力,通常能找出更好的做事方法,但只要主管沒有事先對這類型部屬的意見表示尊重,部屬就不會全力以赴。

類型3. 我想自己決定要做什麼

4種員工類型3.jpg
李雅玲 / 製圖

屬於做大事型的部屬,通常都希望能完全掌握自己的時間,主管應多與這類型部屬溝通工作目標,並讓他們自行安排時間。

類型4. 大家一起討論、共同決定後,我就很樂意去做

4種員工類型4.jpg
李雅玲 / 製圖

渴望民主工作環境的部屬,主管只要讓他們有發言的自由、聽取他們的意見,這類型部屬就會接受主管交辦的工作。

想給部屬建議,這樣說才有效

對於部屬正在進行中的工作,主管既不能出手干預,又不能主動提醒時,該怎麼辦才好?

1. 以問句取代命令,讓部屬服氣

將命令語氣改成確認語氣,讓部屬覺得選擇權在自己手上,比較不會有被強迫的感覺。例如,把原本要說的「那份提案簡報明天之前一定要做好!(命令)」改成「那份提案簡報明天之前可以做好嗎?(問句)」

2. 採用間接提醒,而非當面斥責

適合用於不受教的員工,例如,某A部屬即使當面斥責還是頻頻犯錯,這時可藉由責罵另一位毫不相關的B部屬,利用第三者提醒真正犯錯的人,就像拍片現場導演對著助理破口大罵,其實導演不是在責備助理,而是在提醒現場所有人。

3. 視對象不同,選擇積極說法或消極說法

消極說法說服效果大,但好感度低,例如「你老是遲到,真的很糟糕!」積極說法說服效果小,但好感度高,例如「你要是改掉遲到的毛病,表現就100分了!」積極說法可用於日常工作,消極說法則可用於必須說服對方時。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