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人際關係
feature picture
Leonardo.AI

睡前還在回覆同事的訊息?4 面向建立「職場邊界」,找回下班後的人生

2025-08-14 整理 詹絜琋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在遠距與混合辦公盛行的今天,工作與生活的界線變得模糊,「 職場邊界 」也變得比以往更容易被忽視。

手機與協作軟體讓訊息無所不在,「下班」不再是絕對的時刻,許多人即使在晚間或假日仍處理公務,長期處於待命狀態。這種情況不僅讓加班工時悄悄累積,更可能引發慢性壓力、職場倦怠與心理健康問題。

邊界感是什麼?職場為何需要邊界?

《邊界感》一書指出, 邊界感(a sense of boundary) 指的是一個人對自我與他人界限的意識與維護能力,邊界感強的人通常不會過度干涉他人生活,同時也能在他人越界時及時拒絕,以維護自己的自主性。

擁有邊界感,就是在自己與他人之間,畫出一條相處的界限,有了這條界限 我們的一言一行就有了尺度與準則。

而「職場邊界」則是指,在工作環境中,員工與同事、主管、公司之間,在責任、時間、資訊、情感等方面應有的界線。它的核心是讓每個人在履行職責的同時仍能保持身心健康、工作效率與相互尊重。

83% 的員工每周下班時間被打擾至少 2 次

美國心理學會(APA)2023 年發表的〈Work in America Survey〉一文指出,有 95% 的受訪者認為「組織尊重員工工時內外界線」很重要,但實際上有 26% 的人認為「雇主不尊重個人邊界」。

《史隆管理評論》(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研究則指出,76% 的員工認為「下班時間被聯絡」是不受歡迎的邊界侵犯,83% 的人每周至少被打擾 2 次。

延伸閱讀:工作與生活是零和遊戲!郭家齊:兩者本就無法平衡,但能「融合」

工作者可透過「怨恨檢視」覺察邊界是否遭到侵犯

針對這個問題,作家兼高管教練梅洛迪.懷爾丁(Melody Wilding)提出一個簡單的方法,幫助職場工作者覺察並修復被侵犯的界線:「怨恨檢視」(Resentment Audit)。

怨恨檢視的核心概念很簡單,就是 將情緒作為反映邊界失守的訊號 。像是固定午休時間被例會占用,會讓人感到疲憊與專注力下降;假日被臨時加班任務打斷家庭生活,會引發不滿;而同事頻繁的隨時打斷,則可能造成進度延遲與情緒壓力。這些看似小事的累積,其實會逐漸消耗工作熱情與耐心。

「當你感到怨恨、不滿或罪惡感時,那代表邊界在提醒你,它需要被重新劃定。」

懷爾丁表示,進行怨恨檢視並不複雜。首先,確實記錄近期讓你感到怨氣或壓力的事件,誠實寫下觸發情緒的原因與影響。接著,分析背後的核心因素,是時間安排失衡、資源分配不當,還是溝通不夠明確。最後,針對這些情境設定改善方案,例如建立更清楚的工作時段規範,或與主管討論「非緊急任務延遲至上班時間處理」的原則等。當界線清楚後,不僅能保留休息時間,也能在工作時更專注高效。

4 大策略建立職場邊界

要真正建立健康的職場邊界,不僅需要覺察,更要落實在日常的行動中,《邊界感》一書建議將其分為責任、時間、資訊、情感 4 大面向:

責任邊界

清楚自己的職務範圍與權責,避免因「不好意思拒絕」而長期承接額外工作,甚至導致權責混亂。例如,行銷人員臨時協助銷售提案無可厚非,但若長期取代業務處理客戶,就會影響本職工作與團隊分工的公平性。

時間邊界

在工作與休息之間劃出清楚的分界。這意味著不被「隨時待命」的文化牽制,也避免長期加班耗盡精力。像是企業可明訂晚上 8 點後,非緊急事宜不必回訊息,或在行事曆中劃定「專注時段」,禁止在這段時間安插臨時會議。這不僅保護員工的私人時間,也提升工作時的專注度。

資訊邊界

這是維護彼此隱私與專業信任度的基礎。適度分享必要資訊、不過度探問或散播私事,並確保機密資料不被濫用。例如,不在辦公室隨意討論同事薪資、健康狀況或私人感情,避免在團隊中製造不必要的猜測與緊張。

情感邊界

在職場保持專業,不讓私人情緒過度影響判斷,也不把情緒當作施壓或操縱的工具。面對分歧時,選擇理性討論,而不是冷戰或情緒化指責;遇到同事請求協助時,可以先肯定對方的需求,再以具體且禮貌的方式表達自身限制,例如:「我很想幫忙,但今天的工作已經排滿,能否明天再處理?」既顧及人情,也守住自己的底線。

4 大面向並非彼此獨立,而是相互影響的系統。時間界線能保護情感穩定;責任界線有助於管理時間與資源;資訊界線則能減少情感衝突。當它們在日常工作中被同時維護,職場合作才能在效率與尊重之間找到真正的平衡。

我想維護邊界感,會不會被認為「很難搞」?

許多人在設定邊界時,會擔心被貼上「不合群」或「不敬業」的標籤, 事實上,問題往往不在界線本身,而在於表達方式。

心理治療師露西·貝爾斯福德(Lucy Beresford)表示,設定邊界時語氣應保持中立與尊重,避免帶有評判或責備的成分。

她舉例,如果你對同事說:「你總是在最後一刻才通知我,所以我很難幫你」,這會讓對方感到被批判,可能引發防衛;但如果換成:「我需要提前一天收到通知,這樣我才能妥善安排並且協助你」,則能聚焦在自己的需求與條件,讓對方更容易理解並接受。

《富比士》(Forbes)專欄作家卡洛琳·卡斯特里永(Caroline Castrillon)建議,使用「我訊息」取代指責語氣。例如:「我需要在下午 3 點前完成報告,所以無法參加臨時會議」,這樣可以避免讓對方感到被指責。再者,提供合理的理由,能讓他人理解界線背後的專業與健康考量,並降低衝突的可能性。

延伸閱讀:「老闆狂罵人,卻說是為我好...」薩提爾提出 4 種常見溝通風格,你主管是哪一種?

良好的邊界文化,能提升企業幸福感與競爭力

健康的職場邊界,不只是員工自我保護的工具,更是企業競爭力的關鍵。

Workplace Strategies for Mental Health 的研究指出,清楚的界線能降低員工流動率、減少倦怠並提升工作效率;而《史隆管理評論》的調查也顯示,界線管理得當的團隊,更能建立信任與協作默契。當組織規範與個人行動雙向支撐,邊界文化就能落地生根,讓成員在安全感中專注於高價值的工作。

延伸閱讀:為了「過生活」拚命賺錢,是在謀殺人生!想找回生活的主導權,先學會和錢相處

懷爾丁強調,「當你學會對不重要的事說不,才能對真正重要的事全力以赴。」

學會劃清界線並非拒絕責任,而是確保長期發揮專業、維持健康與創造價值的前提。當界線被清楚劃定,工作與生活才能互相支撐,而不是彼此消耗,讓每個人都能以最佳狀態持續前行。

資料來源:《邊界感》;時報、Business InsiderIndeedForbesWSMHVOGUEMITSloanAPA;本文初稿由 AI 協助整理,編輯:詹絜琋

核稿編輯:王宥筑

相關文章
商業 Business > 經營策略
feature picture
南港國際skypark

交通、機能、綠意一次到位!「南港國際SKY PARK」打造未來生活典範

2025-08-01 經理人X南港國際skypark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隨著工作生活一體化成為現代菁英的生活常態,對住宅的定義早已不再僅限於居住空間,而是講求效率、生活品味與地段價值的綜合體驗。

坐落於南港核心的「南港國際SKYPARK」,以東京指標性開發案「麻布台之丘」為靈感,融合住宅、商場、飯店、辦公、公園5大創新機能,打造出一座全方位的生活聚落,精準回應新世代菁英的居住需求,開創城市菁英住宅的嶄新格局。

從工業重鎮到科技金融軸帶,南港成台北新核心

「南港國際SKY PARK」是由國泰集團領軍,匯聚旗下國泰人壽、國泰建設、國泰商旅等事業體資源,並攜手三商美邦人壽及華泰大飯店集團聯手打造而成。

該基地前身曾是台鐵的南港客車調車場,隨著政府啟動「東區門戶計畫」推動都市更新,轉型成為占地高達1.65萬坪的複合式開發案,不僅是目前全台最大規模的公辦民營都更案,更被譽為「台北東區新地標」,將引領南港邁向國際生活新風貌。

回顧南港的發展脈絡,它始終是台灣重要的產業與交通節點。從最早期的港口貿易村落、1970年代的工業重鎮、到近年因應都市計畫與跨區重劃,逐步轉型為科技與文創產業匯聚的智慧特區。

南港國際skypark
南港國際SKYPARK
南港國際skypark

現今南港不只有展覽館、台北流行音樂中心等大型場館,更聚集多座產業園區,包括南港軟體園區、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及台北生技園區。此外,隨著信義計劃區與內湖科學園區腹地日益飽和,越來越多大型企業將目光轉向南港,進駐此地的商辦大樓或在此設立企業總部,例如,中國信託、Nvidia、台灣微軟、IBM、Intel、聯強國際、展碁國際等國際與本土指標企業,形成一條完整的金融科技走廊。未來隨著企業群聚效應擴大、就業人口增加,對中高端住宅的需求勢必同步提升。

面對南港正快速成長的居住需求,「南港國際 SKY PARK」以國際城中城為定位,打造出All in One複合式生活場域,融合住宅、商辦、商場與綠地,提供完整且便利的日常機能,並透過以下三大特色,實現兼顧交通、機能與綠意的城市新生活。

特色1、多元交通系統,串連城市生活軸線

「南港國際 SKY PARK」所坐落的地段,正處於這場城市變革的核心要位,讓住戶可以享有多元且便利的交通選擇。

倘若是習慣自行開車的人,「南港國際 SKY PARK」週邊坐擁3條東西向主幹道--忠孝東路七段、市民大道七段與南港路,皆為貫穿台北市的重要交通動脈,可快速抵達信義計畫區、饒河夜市或松山商圈,或可經由附近的成功橋與成美橋直通內湖科技園區,且車程多在15分鐘內,無論是通勤、逛街或與親友聚餐皆相當快速方便。

南港國際skypark
信義計畫區、松山商圈、內科園區皆在15分鐘生活圈內,打造高效率、低距離的都會節奏。
南港國際skypark

若是想要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走路10分鐘即可達捷運藍線昆陽站,15分鐘可至捷運與台鐵共構的松山車站,未來隨著鄰近開發案「富邦之丘」完工,步行至松山站的時間可望縮短至12分鐘內。此外,位在「南港國際 SKY PARK」左右兩側的玉東公園和新新公園皆設有YouBike 站點,無縫銜接台北流行音樂中心、南港車站等重要地標。

特色2、全方位生活機能,一站滿足都會需求

「南港國際SKYPARK」宛如一座現代化的國際城中城,住戶下樓便能進入商場空間,輕鬆滿足閱讀、餐飲、休閒、健身到育兒等各種日常生活需求。

目前,全區共設有3棟住宅大樓、5棟辦公大樓和1棟飯店及商場,其中,住宅大樓的第5至21樓為住宅,共計528戶,主力坪數介於24至40坪、為2至3房配置格局,鎖定都會核心中堅族群的實質居住需求。

在商場規劃上,則涵蓋影城、書店、健身房、24小時便利商店、私廚料理、超市、輕食咖啡店、幼兒園及安親班等8大主題,提供一站式生活機能,不論是日常採買、休閒娛樂、親子教養或健康管理,都能在社區內一應俱全,落實「住在城市核心、生活近在咫尺」的現代生活理想。

南港國際skypark
住戶下樓即達商場,閱讀、健身、親子教養一次到位,落實「生活近在咫尺」的核心便利。
南港國際skypark

特色3、豐富綠地景觀,打造都市中的綠意棲地

在都市叢林中坐擁大片綠地,是件難能可貴的事,而「南港國際SKYPARK」巧妙結合地理優勢與建築設計,讓住戶得以擁有超過2萬坪的綠地景觀,即便身處繁忙都會區,也能親近自然、享受綠意生活。

南港的綠地和公園其實不多,但「南港國際SKYPARK」位置得天獨厚,左右兩側便是新新公園與玉東公園,被近1萬坪的天然綠意環繞。建築本身亦在1樓打造7400坪的開放式生活綠地,成為住戶日常散步、親子活動的舒適空間;5樓更設有2,700坪的空中花園,巧妙銜接商場與住宅動線,形塑一條專屬住戶的「空中綠廊」。三大綠帶串連,總計超過2萬坪的綠地空間,為在此生活的住戶,帶來鬧中取靜、綠意盎然的都會綠生活。

南港國際skypark
近1萬坪的天然綠意環繞在「南港國際SKYPARK」周邊,成就難得一見的都會綠生活日常。
南港國際skypark

在產業群聚、軌道建設與城市更新等多重利多加持下,南港正迅速轉型為台北的新核心區。「南港國際 SKY PARK」不僅坐擁地段、機能、交通與綠意,更透過全區規劃實現「住、辦、遊、憩」一體的生活藍圖,是少數能真正實現國際級居住品質的指標建案,也象徵南港邁向世界級城市生活的重要起點。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