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理人用戶成長中心 支琬清

輝達豪砸 1000 億美元投資 OpenAI!為何分析師擔憂恐有「爛攤子」要收拾?


輝達(NVIDIA)與 OpenAI 於 9 月 22 日宣布最新合作,輝達將投資 OpenAI 高達 1000 億美元,支援建設「部署至少 10 GW(Gigawatts)」的下一代 AI 資料中心。
投資將分階段進行,根據公告,輝達計畫隨著 OpenAI 每部署 1 個 GW 的運算能力,逐步投入資金。第一階段的 1 GW 運算系統預計在 2026 年下半年上線,並將採用輝達的 Vera Rubin 平台。合作消息公布後,輝達股價應聲上漲 4%。
10 GW 的 AI 運算能力有多驚人?相當於輝達今年的 GPU 總出貨量
OpenAI 執行長山姆・阿特曼(Sam Altman)在聲明中表示,「一切都始於運算能力,運算基礎設施將是未來經濟的基石。」而輝達執行長黃仁勳(Jensen Huang)在接受 CNBC 採訪時指出,10 GW 的 AI 運算能力,大約相當於 400 萬至 500 萬顆 GPU,足以推動下一個智慧時代。作為對比,輝達預估 2025 年全年 GPU 總出貨量約為 400 萬至 500 萬顆。
這項合作為 OpenAI 訓練和運行下一代 AI 模型提供強大的運算基礎,特別是針對如 ChatGPT 等已擁有超過 7 億週活躍用戶的 AI 產品。黃仁勳表示,從輝達首款 DGX 超級電腦,到 ChatGPT 的突破性發展,雙方已合作近 10 年。而本次的投資和基礎設施合作,也代表雙方關係更進一步。
分析師正反面觀點:輝達是穩固龍頭地位,還是為 OpenAI 的過度擴張買單?
這場合作在分析師圈引發熱烈討論,哈格里夫斯蘭斯唐(Hargreaves Lansdown)資深股票分析師麥特・布里茲曼(Matt Britzman)指出,輝達這項計畫的潛在價值高達 5000 億美元。透過鎖定 OpenAI 作為策略夥伴並共同優化軟硬體,可以確保輝達的 GPU 仍是下一代 AI 基礎設施的核心,並提高了其他競爭者的門檻,顯示輝達在規模和生態系深度上仍領先一步。
市場研究公司 eMarketer 科技分析師雅各布・伯恩(Jacob Bourne)則認為,這項交易不僅證明市場對輝達 GPU 的強勁需求,也打破其他晶片製造商或大型科技公司自研晶片足以顛覆輝達龍頭地位的看法。對 OpenAI 而言,這項合作則代表不再只依賴最大的投資者微軟(Microsoft),而是尋求更多獨立發展,加速開發下一代 AI 模型。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如此樂觀,D.A. Davidson 的分析師吉爾・盧里亞(Gil Luria)表達擔憂,認為輝達可能成為「最後貸款者」,不得不為 OpenAI 的過度擴張收拾爛攤子。投資公司 Bokeh Capital 的投資長金・福雷斯特(Kim Forrest)也警告,這種過度緊密的合作雖然有利於雙方,但也可能讓雙方變得目光短淺,讓其他競爭對手有可乘之機。
不只是輝達,美國科技巨頭如微軟、Meta、Alphabet 等公司都預計在未來一年為 AI 基礎設施,投入高達數十億美元的支出。Meta 執行長馬克・佐克伯(Mark Zuckerberg)曾表示,與其太慢行動,還不如過度積極投資。這場 AI 軍備競賽不僅限於運算,也擴展到能源供應,亞馬遜(Amazon)、Google 和微軟等公司都已宣布與核能供應商達成合作協議,以滿足龐大資料中心的電力需求。
資料來源:Reuters、Business Insider、OpenAI;本文初稿由 AI 協助整理,編輯:支琬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