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理人用戶成長中心 支琬清
                        初階分析師的末日?OpenAI 砸錢請前高盛、大摩銀行家訓練 AI,取代華爾街入門職位
                
                分享
                
                
                                    
            
                        
            根據《彭博社》(Bloomberg)報導,OpenAI 正在推動一項祕密的「水星計畫」(Project Mercury),目標是讓 AI 可以處理投資銀行初階分析師的日常工作。
為了訓練這個 AI 模型,OpenAI 招募超過 100 名前投資銀行家,這些專家來自高盛(Goldman Sachs)、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等華爾街頂級金融機構。
這些專家的主要任務是將自己的專業知識傳授給 AI,但這個 AI 的最終目的,卻可能取代他們過去的職位。
以時薪 150 美元雇用華爾街老手,訓練金融 AI
根據《彭博社》披露的文件,「水星計畫」的參與者能獲得每小時 150 美元的報酬。他們的工作內容是為 AI 編寫精確的指令(Prompts),並親手打造各種複雜的財務模型,涵蓋首次公開募股(IPO)、企業重組及槓桿收購等多種交易類型。作為回報,他們能搶先體驗 OpenAI 正在開發的、用來取代投行入門級任務的最新 AI 工具。
有趣的是,這個計畫的招聘流程完全自動化,幾乎沒有人類參與。申請者首先需要與一個 AI 聊天機器人進行約 20 分鐘的面試,AI 會根據申請者的履歷進行提問。通過後,候選人還須完成財務報表知識測驗與最終的模型測試。
成功加入的約聘人員必須每周提交一份以 Excel 整理、符合業界標準的財務模型,從頁邊距大小到百分比的斜體格式都必須一絲不苟,這份「作業」被審核及修正至沒有任何問題後,將用於訓練 OpenAI 的系統。
瞄準銀行菜鳥的血汗工作:每周 80 小時的超長工時和「請修正」地獄
初階投資銀行分析師的在華爾街的生活以高壓和勞累著稱,當交易案啟動時,他們每周在辦公桌前工作超過 80 小時是家常便飯。大部分時間都耗費在使用 Excel 整理資料,以及應付上級源源不絕的要求,反覆修改簡報(PowerPoint)中的細節。這種不斷修正的文化,甚至催生知名的華爾街迷因「請修正」(pls fix)。
長久以來,分析師們對這些乏味的「打雜工作」怨聲載道,而 OpenAI 的「水星計畫」就是瞄準這個痛點。透過 AI 自動化這些耗費大量人力的任務,將分析師從無盡的加班與反覆修改中解放出來。然而當 AI 開始接管這些初階工作時,也引發年輕投行分析師對於工作保障的擔憂。
對初階分析師來說,是飯碗不保還是專業升級?
AI 的介入似乎是一把雙面刃,一方面,自動化工具能顯著提升效率,減輕初階分析師的倦怠感,讓他們能專注於更具戰略性、高價值的工作;但另一方面,產業專家也表達了憂慮。招募公司 DHR Global 一位主管珍妮・布蘭索維爾(Jeanne Branthover)指出,正是親手處理過這些繁瑣的基礎任務,年輕的銀行家才能學習到產業知識、培養對細節的敏銳度,並建立面對客戶的信心。若跳過這個學習過程,「將對年輕銀行家的發展造成損害」。
事實上,擁抱 AI 已是金融業與顧問業的共同趨勢。花旗集團(Citigroup)已為 14 萬名員工部署 AI 工具 Stylus,該工具可以彙整、比較和搜尋多份檔案,從而減少人工分析所需的時間。麥肯錫(McKinsey)內部更有超過 75% 的員工經常使用自家的 AI 平台 Lilli 來製作簡報、研究資料和草擬提案。如今 AI 已從實驗性工具,轉變為不可或缺的生產力幫手。
資料來源:Bloomberg、Financial Express、Entrepreneur、Mint;本文初稿由 AI 協助整理,編輯:支琬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