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林庭安
放棄 400 萬年薪,也要創業找自由!YouTuber 張修修的「不穩定人生學」
分享
「在科技業的環境下,我很難去思考自己真正要做的是什麼,」擁有近 52 萬訂閱的 YouTuber 張修修,不到 35 歲就踏上中年之路,重新思考人生的意義。
2013 年,張修修辭掉年薪 400 萬的聯發科業務工作,展開為期 2 年的壯遊,背著吉他,每天騎 8 小時的自行車,好好跟自己相處,「我先意識到自己不適合在組織工作,最終慢慢歸納出自己要的生活:我就是一個超愛玩的人!」
環遊世界回台後,張修修展開創業行動,「我一定要有自己的生意,因為我要完全掌控自己的時間。」他原先投入推廣台灣自行車旅行,自學拍攝、剪輯、架設網站,目標是成為觀光局的看板人物。
正當一切準備就緒,卻爆發 COVID-19 疫情,讓他前期投入全部白費,過去累積的千萬資產也近乎歸零。
為「自由」創業賠千萬,只好再進組織喘息
除此之外,女兒出生、父親被診斷出癌症,這些事情接連發生,讓他跟老婆的關係相當緊繃,「那時候真的活不下去,剛好有機會進 Intel,趕快先上一艘大船喘息,但我知道,我終究是要出來創業的,因為我的理想生活沒有變。」
2022 年 6 月,張修修離開英特爾(Intel)前,借了一筆 200 多萬元的信貸創業,這次目標非常明確:成為一名知識型 YouTuber。他觀察國外知識型創作者的商業模式很多元,不只靠業配、廣告收益,而是在擁有流量後,透過頻道販售數位產品與服務。
當時,他選擇以「生產力」(productivity)作為頻道方向,再加上腦科學與身心健康議題,「這些結合在一起,滿快就有流量進來。」在建立頻道前,他就已經設好階段性目標,像是達到多少訂閱要請員工、訂閱數達多少要開線上課程,但計畫趕不上變化,「像AI出來後,本來要雇的人都不用雇了。」張修修表示,他現在已經不訂目標,因為只要「按部就班做好每一天要做的事情,就會一直前進。」
接納自己的所有面向,也更能應對外界的變化
如今,「張修修的不正常人生」頻道訂閱已達 51.7 萬,他也推出訂閱制服務,一切看似照著他的規畫走,但「其實穩定是假象,不穩定也不一定不好,我一直把人生當作電動來玩,打開自己的好奇心,去看世界變得怎樣、學習新東西,在玩樂的途中,把自己的技能練到頂尖。」
這樣的心態讓他無論在人生的哪個階段,都有勇氣重新開始,「我不怕歸零,因為只要我的命還在,經驗值跟等級都不會歸零。」他表示,自己一直是用這樣的邏輯生活,因為知道自己的能耐在哪,就算現在要他出去找一個年薪 500 萬的工作,他也相信自己找的到。
不過,在推出付費的訂閱制社群時,他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焦慮,這樣的內耗,不只影響工作效率,也影響到身邊的人。2025 年 4 月,他暫停更新頻道,透過心理諮商整理自己,「趁這段時間把毒掃一掃,我這台電腦升級後,就能運行得更順暢。」
諮商的過程,他意識到自己正走向「個體化」——必須真正認識並接受自己,無論是正面與負面,「當我們個體化成功後,才有辦法跟世界和解,建立更緊密的連結。」
因為找到內在的平穩,就更能面對外界的變動。在採訪時,張修修分享自己上個月底房租突然被漲了 15%、立刻決定搬家,而岳母也在差不多的時間點過世,「不穩定的另一面就是自由,我雖然沒車沒房,但不用為了錢工作,而且可以自由分配我的時間,這對我來說,就是財富自由了。」
張修修
本名張修維,1978 年生,交通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碩士,曾任華碩、聯發科業務,2013 年裸辭環遊世界,2015 年回台創業,現為自媒體創作者,擁有 YouTube 頻道與 Podcast 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