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理人用戶成長中心 支琬清
當 AI 讓求職信大貶值:最慘的不是雇主,而是那些真的很優秀的人
分享
一份用心撰寫、高度客製化的求職信,在過去被視為求職者能力與積極度的可靠證明。但現在,ChatGPT 這類大型語言模型(LLM)讓任何人都能在幾秒鐘內,生成看似完美的客製化信件,這些「AI 生成的廉價求職信」正在迅速摧毀雇主篩選人才的核心機制。
一份名為《讓言談變得廉價:生成式 AI 與勞動市場訊號》(暫譯,原文為 Making Talk Cheap: Generative AI and Labor Market Signaling)的研究報告,深入分析人力平台 Freelancer.com 的真實數據,揭示 AI 如何瓦解行之有年的「辨識人才」機制。
AI 出現前,一封高度客製化的求職信多值錢?
在過去的求職市場,一份客製化的求職信之所以有效,是因為它需要投入時間和精力。這份「努力」本身,就能向雇主擔保求職者的真實能力與積極度。
不過,這份努力到底值多少錢?
研究人員開發一套 AI 評分系統,來為每份求職信的「客製化」和「切題」程度打分數,並比對雇主對於人選的評價。他們發現:在 ChatGPT 問世前,雇主非常看重這個分數。
研究團隊算了一筆帳:假設公司釋出一個外包案件,有 2 個條件差不多的自由工作者報價。如果 A 交出了一份高度客製化的求職信,而 B 只是隨便投遞;那麼在雇主眼中,A 光是比較用心,就讓人感覺他的報價比 B 划算 26 美元。
考量到當時相似案件的平均報價約 140~150 美元,這 26 美元是一個決定性的差距,證明「努力確實能換到錢」。
AI 讓求職信大貶值:努力與客製化程度呈「負相關」
但 ChatGPT 徹底改變遊戲規則,尤其是當 Freelancer.com 平台在 2023 年 4 月推出內建的「AI 寫作工具」後,大量客製化分數高的求職信充斥市場,導致這項指標的可信度大打折扣。
研究發現,對於那些使用平台內建 AI 工具所撰寫的求職信,「努力」與「客製化分數」間竟然呈負相關。換句話說,在 AI 的輔助下,工作者花愈少時間、愈依賴 AI,反而能得到一份看起來愈漂亮、客製化程度愈高的求職信。
雇主們並非一無所知,他們迅速察覺到這項指標已經「貶值」。數據顯示,雇主對客製化求職信的重視程度急劇下降,即使高度客製化也不能提高錄取率。更糟的是,客製化分數也與最終的工作成功率完全脫鉤。
客製化求職信失效,恐導致市場「劣幣驅逐良幣」?
為了精確評估 AI 對求職市場的衝擊,研究團隊建立了兩個模擬情境:一個是 AI 出現前,雇主能透過書面資料篩選人才;另一個是完全無法靠書面資料辨識人才的世界。透過比較這兩種情境,獨立分析出 AI 破壞篩選機制所造成的影響。
模擬結果令人震驚:當求職信失去辨識度後,勞動市場變得顯著「更不看重個人能力」。在能力分布中,最頂尖的工作者,被錄用的機率大幅下降 19%;而能力最底層的工作者,被錄用的機率反而顯著上升了 14% 。
這種「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有 2 大主因:首先,當高能力的工作者無法再用「客製化求職信」來突顯自己的能力時,就只能被迫捲入價格戰;但在價格戰中,他們顯然鬥不過那些能力較低、機會成本也較低的競爭者。
其次,雇主也無法透過其他表面特徵來篩選人才。研究發現,工作者在平台上的聲譽、評價、過往紀錄等所有資料,加總起來僅能解釋其真實能力的 3%。這意味著,一旦失去了「客製化求職信」這個辨識方法,雇主幾乎沒有其他可靠的指標來衡量工作者的能力高低。
資料來源:Making Talk Cheap:Generative AI and Labor Market Signaling;本文初稿由 AI 協助整理,編輯:支琬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