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picture
和木映像製作

台灣病其實與這個有關!國泰世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啟超提醒經理人,2026 有3大關鍵風險要注意

2025-11-28 撰文 王毓茹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明年的潛在風險,是美國可能出現大降息、大貶值!」國泰世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啟超 28 日在《經理人》2025 年 100MVP 經理人主題分享暨年度交流晚宴以「政經變局三重奏」為題,提醒經理人明年經濟變局。

關鍵變化一:川普效應持續,產業傾斜更明顯

林啟超觀察,自 2019 年川普發布對中國的半導體禁令,加上 AI 需求爆發,中國占美國進口份額下降 11.7%,台灣則逆勢增加 3.1%,「顯示台灣是川普政策的受惠者。」

綜合主計處於 28 日公布,台灣 2025 年經濟成長率至 7.37%。前 10 月出口成長率達 31%,遠超中國的 7%,背後的關鍵正是電子業出口暴增 50%。經濟成長榮景背後,產業傾斜也相對明顯,「非電子產業相對辛苦。」

延伸閱讀:川普政府關稅政策衝擊,台灣科技產業如何站穩未來黃金 10 年?

此外,AI 和半導體讓全球製造業版圖開始重組。林啟超表示,未來幾年高附加價值產業如 AI 供應鏈,投資將會大幅成長;低附加價值供應鏈則要面臨中國市場競爭,情況更為艱辛。

日前,《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提出的「台灣病」(Taiwan Disease)指的是台灣經濟的結構性問題,主要是中央銀行長期壓低新台幣匯率以保護出口競爭力,對依賴進口食物與能源的台灣而言,無疑加重消費的負擔。

林啟超提醒,這樣的情勢可能改變。因為 2026 年 5 月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任期屆滿,預計新任主席將採取更寬鬆的貨幣政策,屆時台幣將面臨升值壓力。這對長期依賴出口的台灣企業而言,無疑又是一番衝擊。

關鍵變化二:AI 急速發展,吃掉新鮮人的工作

「AI 已經開始影響新鮮人的就業率,」林啟超舉例,自 2022 年底 ChatGPT 問世以來,美國 22~25 歲的軟體開發人員就業人數一路下滑,客服人員也面臨類似困境。可以看出,年輕世代找工作變得更困難。

AI 對工作者來說的影響,是就業變難了;對企業來說,回報也難。調查顯示,「95% 的企業在生成式 AI 投資沒有得到回報,形成 AI 鴻溝,」也就是員工使用 AI 提升個人效率,但公司導入 AI 卻沒有成功帶動企業財報與績效成長。

延伸閱讀:導入 AI、凍結新人職缺!企業追求效率,10 年後恐面臨「人才真空」

林啟超指出,企業會失敗關鍵在於沒有把 AI 和企業流程、知識系統連結,許多企業主一心想投入 AI,卻沒有好好規畫導入流程及如何應用。

關鍵變化三:股市熱、經濟冷,找工作不如投資股票?

「很明顯這幾年股票一直漲,但經濟卻沒有。」林啟超指出,近年經濟與金融脫鉤,造成萬般皆下品,唯有 AI 高。從股市和 GDP 差異可見端倪,2020 年以來美國股市年漲 15%,GDP是 6%;台灣股市年漲 19.2%,GDP則是 6.3%。

當資本報酬和經濟成長率脫離,「2000 年後出生的年輕人會覺得,與其朝九晚五上班,不如去投資股票、炒幣,還賺得比較多。」

林啟超預言,未來 5~10 年,雖然還是會有實體貨幣,但同時會形成更大的穩定幣和鏈圈,「百幣百鏈百圈時代就要到來。」

面對新的局勢,從企業組織到個人工作,都必須了解趨勢,提前做好準備,才能在變局中掌握先機。

核稿編輯:陳書榕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