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職涯發展
feature picture
攝影師:Karolina Grabowska,連結:Pexels

擁有人人稱羨的工作,為何還是不開心?6 個提問,找回工作真正的快樂

2020-10-12 職涯教練、企業策略專家 克莉絲坦.扎沃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擁有 3 個學位的職業教練克莉絲坦.扎沃,在外人看來,她是一個事業有成的成功人士,但她仍感到不快樂;在過去的 20 年的職涯中,換過 6 份工作、轉行 3 次。她從不斷的自我反思、決定到行動,逐步找到工作的意義與成就,同時勉勵讀者,改變永遠不嫌晚,釐清渴望、做出行動,你也能找到工作真正的快樂。

大概在我 30 歲生日崩潰的一年前,我並沒有花時間搞清楚自己是怎麼走到這個地步,但我很清楚我不快樂,我不喜歡我在職涯上的狀態,我需要改變。

當時我所做的,是決定至少要花 3 年的時間,拿到特許財金分析師(CFA,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的頭銜。對任何經歷過、或認識這種人的人來說,都會知道這是個超級艱難、備受推崇的自學計畫。

回首過去,這對我來說是個有趣的選擇,尤其是到最後我才意識到我並不想只是從事金融業。採取行動的感覺很好,但我並沒有受到啟發。我想著我拿到證照,就能夠找到更好、薪水更高的工作,我沒有想到的,是我的問題並不在工作不夠好或薪水不夠高,而是我對事業不滿足、不快樂。

延伸閱讀:對現況感到不滿?跟著比爾蓋茲思考 3 個問題,重新檢視你的人生

我想起跟朋友、也是同事的艾莉西亞(Alicia)的談話。她屬於財務部門,她跟我坦承那不是她想做的工作,她討厭待在那裡的每一秒鐘。所以當艾莉西亞告訴我,她考慮要回去念財金研究所的時候,我很驚訝。你到底為什麼要回去攻讀自己根本不喜歡的學科拿學位呢?對她來說,這是她選擇的職業,就算不喜歡,她還是可以繼續升學,然後在這個產業的階層裡愈爬愈高。我認為她瘋了,殊不知我也在做同樣的事。

重點是,「為了行動而採取的行動」,可能會讓你在當下感覺良好,但卻解決不了問題,而且會浪費你去建立讓自己開心的事業的時間。

幾年後,當我意識到,如果我對自己誠實,弄清楚自己不快樂的原因,搞清楚我對職涯的渴望,停止攻讀我根本沒有興趣使用的證照、停止浪費時間、金錢和精力,那我本來可以離我想要的工作很近。我不希望你犯同樣的錯誤。

找出對工作不滿的原因,只換工作根治不了痛苦

要找到解決工作不滿的辦法,首先要找出「原因」。 我希望你花點時間認真思考,找出工作上讓你不滿、不快樂的原因,並寫在你的日誌或記事本,或是手機打開新的筆記、筆電上打開 Word 檔,針對以下幾點,思考一下自己的感受:

  • 你實際的日常工作
  • 你的工作量(太多、太少)
  • 工作環境、位置、工作安排(封閉式或開放式格局、辦公小間或獨立辦公室)
  • 跟你共事的人,以及你回報的對象
  • 文化、政治、職業道德
  • 升遷、降級的流動率,或者根本沒有這種制度
  • 工時、通勤時間、出差量
  • 上面的回答裡,有多少是你的部門、公司或產業本來就有的?

要是我早點回答這些問題,那麼我也許會說,雖然我確實喜歡工作的某些部分(策略、企劃、報告),但我卻鄙視大多數日常的實況。數據輸入、小型債權人談判、無止境地編輯、修改根本沒有人會看的簡報。我重視生產力和效率,而且渴望有更多工作以外的時間。

但這個產業吸引的,盡是些埋頭苦幹、逃避個人生活的工作狂。在現今的文化裡,這樣的工作狂通常會獲得現金、升遷的獎勵,或只是上司或同儕的肯定。無可否認的是,長時間工作被視為榮譽與驕傲的象徵。

我曾跟我的客戶凱薩琳(Catherine)談過這個問題,她是曼哈頓(Manhattan)的律師。她告訴我一段職涯早期的經歷,改變了她對長時間工作的想法。

剛從法學院畢業的她,第一年就擔任紐約市一間精品式法律事務所的合夥律師。她記得在 6 月初收到一封驚喜的郵件,裡面是一本商業帳簿、來自公司負責人的 100 美元鈔票,還有一張感謝她在紀念日加班的紙條。當時她覺得很特別,這鼓勵了她在假日或周末加班,並讓她為此感到自豪。

幾年很快地過去了,這個曾經充滿熱情與野心的律師,因為過度的疲勞,變得疲憊不堪、憤世嫉俗,生活層面也受到了影響。她體重增加,因為壓力過大服用降血壓的藥物。她幻想著結婚辭掉工作,但過於擁擠的行程表,讓她光想到要找出時間約會,就覺得可笑。

說這些並不是指不需要努力工作;不努力就不會有今天的你。但當它影響到你的健康和快樂的時候,就得要考量優先順序了。

我們都聽過臨終的人最遺憾的事;有些被澳洲作家布羅妮.韋爾(Bronnie Ware)在部落格《靈感之茶》(Inspiration and Chai)上留下難忘的紀錄,廣受歡迎。

在生命走到盡頭的時候,人們不是希望自己有更多成就和賺更多錢。相反地,他們後悔花了太多時間工作,沒有忠於自己,也沒有讓自己快樂。

擺脫傳統成功的標準,自己的成功自己定義

在我顧問業的生涯裡,我一直處在馬不停蹄的狀態,日夜不停工作,對止不住的偏頭痛感到困擾,很少有時間交朋友,要是停下來,那我就會意識到自己的感受有多糟糕,但從表面來看,大多數人都會同意我已經成功了。

我知道某些事必須改變,因為要是「這就是成功的樣子」,那我一點也不想要。

我渴望有更多自由,去執行重要的專案和任務,在工作上受到賞識,並且有更多工作以外的時間,有更多的快樂、喜悅、愛和冒險,而這些都來自於更加平衡的生活。所以,對你來說,什麼是成功?我希望你深入了解,並且對自己誠實。

  • 除了金錢和頭銜,成功對你來說還代表什麼?
  • 什麼事會讓你熱愛工作?(例如:金錢、頭銜、不同工作、更多彈性)
  • 想想「工作讓你付出什麼代價?」其中有可以定義你成功的部分嗎?
  • 什麼是你人生中的優先事項?你現在的生活是否跟你所說的這些優先事項一致?
  • 允許自己有夢想。要是你可以做任何事,那麼對你來說,完美的一天會是什麼樣子?如果包含工作在內,那又會是什麼樣子呢?你會什麼時候開始工作,又會什麼時候結束工作?你一天裡還會花時間做些什麼?
  • 如果沒有(來自你自己或別人的)評論,那麼成功對你來說又會是什麼樣子?

就像你會改變一樣,讓你感到快樂和有成就感的事物也會改變。正常來說,每隔幾年就要重新定義成功。 也許你就跟凱薩琳一樣,從傳統的成功定義開始,畢業於法學院,考過律師資格,在曼哈頓的法律事務所擔任合夥律師,都讓她感覺良好。隨著她累積了更多經驗和成長,她發現自己渴望愛情與戀愛關係。工作上的成功已經不再足夠。她尋求更多的平衡與更深度的關係。

最終,她想要的是伴侶和家庭,她也明白,要是她的工作狀況沒有改變,那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她找到改變現狀的方法,制定計畫、找一份新工作,讓她有時間專注在非工作的優先事項上。

無論你對成功的定義是什麼,讓自己接受並採取行動實踐它,這可能會是你做過最勇敢、最有意義的事。沒有標準答案,只要你忠於自己就可以。慢慢來、對自己誠實、把事情搞清楚非常重要。清楚了解自己想要改變什麼,會讓你往自己想要的未來投注精力。

(本文整理、摘錄自《我只是好好生活,工作竟然變順了》,采實文化出版)

繼續閱讀 職涯規畫
相關文章

我只是好好生活,工作竟然變順了

成功 Success > 數位工具
feature picture
經理人

善用工具,AI賦能:台大教授陳縕儂談如何養成無法取代的靈活韌性

2025-08-15 經理人X三星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人工智慧不僅橫掃教育、科技與創新產業,也加速改寫商業競爭格局——從中小企業的營運效率,到跨國企業的策略布局,AI 導入早已不是選擇題,而是生存題。台大資工系教授陳縕儂指出,未來組織將走向多節點的轉換與整合,科技應協助管理者釋放時間、激發創造力,讓工作者在快速變動中保持敏捷與連結。

在這波 AI 浪潮中,高階主管如何在人才布局上做出不被淘汰的決策?又該如何善用工具,為轉型創造優勢?成功的領導者往往從自身開始改變,以身作則定義「人機協作」的管理哲學,並透過科技,在變動中活出餘裕。

在不確定中仍能思辨與轉換

談起投身 AI 領域的起點,陳縕儂笑說,真正的啟蒙其實來自童年時讀的一本《漢聲小百科》。「裡面描述未來世界的想像,例如智慧聲控助理、居家機器人、無人駕駛⋯⋯這些1980年代的幻想,讓我對人工智慧產生了很深的興趣。」

博士求學期間,正值 AI 的冷卻期,儘管業界機會不多,她仍選擇堅持。「當時大家對這個領域還沒那麼關注,但我就是對語意辨識很有興趣,想研究讓機器聽懂人話的方法。」她坦言,後來 AI 崛起只是時機上的幸運,真正驅動她的,還是對這個領域的熱情。

過去曾被媒體以「放棄美國微軟千萬年薪、回母校教 AI」作為報導標題,但對她而言,這並非勇敢或犧牲,而是更貼近人生期待的選擇。「比起高薪,我更在乎生活的快樂感、與家人距離的親近,還有在學術圈可以自由決定研究方向、與企業合作的彈性。」

「我常提醒學生,要學會問自己: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你用工具的目的,是解決什麼問題?」她強調,不是為了趕上潮流而跟風選擇,而是從理解自身需求出發,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方法,並在變動中保有彈性。她也以自身為例,善用適合自己的工具,透過 AI 與多工處理功能,讓生活與工作角色得以靈活切換;例如近期使用 Galaxy Z Fold7 時,她特別欣賞可摺疊設計與分割畫面功能,能因應日常不同角色轉換,從備課、開會到研究討論都更加從容順手。

三星 x 經理人
Galaxy Z Fold7展開後8 吋大螢幕,支援多視窗並行作業,彈性應對各種工作環境,隨時隨地化身為個人最佳行動工作室。
經理人

「我本來就習慣雙螢幕操作,它讓我在移動中也能延續這個習慣,像是隨身的行動工作室。」陳縕儂分享,無論是在教室間穿梭、開會路上查找文件,或在出差途中修改簡報,Galaxy Z Fold7 都能隨時展開 8 吋 AMOLED 大螢幕,分割畫面同時查資料、做筆記,工作不中斷;收合後則回到輕巧的 Bar type 直立手機,方便單手操作與日常通訊。8.9mm 收合厚度與 215g 的輕量設計,讓她在多工處理與攜帶便利之間享有完美平衡,「打開是大螢幕,合起來就是直立手機,真的很方便!」

AI 賦能創新突破、游刃有餘

除了硬體的多工表現,陳縕儂也重視 AI 是否能理解人類語境、支援思考與決策。這也是她與學生林彥廷推動本地語言模型 Taiwan-LLM 與 Project TAME 的初衷——讓 AI 理解台灣人說的話。

「過去台灣資料在語言模型訓練中相對稀少,AI 很難理解我們日常語言中的文化隱喻、潛台詞與情感脈絡。」她指出,許多語境需要仰賴常識與在地經驗,這也是人類目前仍保有的優勢。「資料愈完整,AI 就愈有機會像人類一樣思考與判斷。未來若能有更彈性的資料開放政策,也有助於本土語言模型發展。」

回到日常應用,陳縕儂分享她使用 Galaxy Z Fold7 的經驗。Galaxy AI 提供多項輔助功能,例如「筆記助理」可將會議錄音轉錄為文字並整理摘要,讓她在備課與簡報準備時能快速掌握重點;「寫作助理」可協助潤飾語句、進行翻譯,提升內容處理的效率;而「通話助理」則能即時將語音通話內容轉為文字,方便後續紀錄與彙整。

三星 x 經理人_Allen-7686 2 (1).jpg
Galaxy Z Fold7 以輕盈、直覺的方式展開 AI 互動,為工作與生活帶來全新可能,成為在變動時代中展翼前行的最佳夥伴。
經理人

此外,Galaxy Z Fold7 也搭載 Gemini Live 的「即時視覺對話」功能,不僅能開啟鏡頭即時辨識周遭畫面,也能讀取螢幕上的內容,並透過口語互動即時給出回應與建議。

陳縕儂表示,她期待在未來出國旅遊時能派上用場,例如在博物館參觀時,透過鏡頭就能獲得展品的即時解說與延伸資訊;或是在街頭遇到陌生招牌、菜單時,即可即時翻譯並理解內容,雙螢幕同步顯示雙語對話,讓溝通更順暢。

她也笑說,旅行中總免不了拍照與分享,尤其與家人出遊合照時,經常希望構圖完整、同時又能適配社群限時動態的尺寸;而Galaxy Z Fold7 的 AI 背景擴增功能正好解決了這個小困擾,當拍攝畫面為 4:3 時,系統會智慧延展為 16:9,不需裁切就能直接上傳,保留畫面細節與氛圍,一鍵就能與親友分享當下的美好。

三星 x 經理人
Galaxy Z Fold7搭載 Gemini Live,開啟鏡頭後,即可透過AI 即時辨識畫面並以智能語音即時做出回應,扮演可靠的貼身助理。
經理人

給 AI 時代工作者的建議

身為教師,陳縕儂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我會不會被 AI 取代?」對此,她總是鼓勵學生先去接觸 AI、理解它,再來思考自己能如何與它協作。「我曾出過一個作業,請學生出一個題目給 AI,觀察它能不能寫出正確答案,並學會怎麼修正、怎麼引導。你沒有程式設計的背景知識,怎麼知道 AI 做得對不對?AI 若做不對,你如何像老師一樣引導它做對?」

在她眼中,AI 時代下最珍貴的能力,不再是背誦知識,而是「終身學習與批判性思維」。能否持續學習、能否自我監督,才是工作不被取代的關鍵。「現在被替代的,多是重複性高、規則清楚的事情;而能成為 AI Manager、指揮 AI 的人,才會在未來扮演關鍵角色。」

她也呼籲:「不要害怕嘗試,Open mind 一點!」陳縕儂鼓勵更多人主動接觸 AI、熟悉 AI,無論是規劃旅程、整理資訊,或是與家人朋友的溝通聯繫,因為用過就知道,它沒有那麼難;甚至當你願意讓它走進日常,就會發現它並不遙遠,也能啟發更多創意與可能。

正如 Galaxy Z Fold7 在摺疊與展開間切換自如,映照陳縕儂在教學、研究與生活多重角色中的靈活轉換——AI 時代的競爭力,不只在知識,更在於運用科技放大自身價值,讓生活與工作同樣展翼前行。

三星 x 經理人
台大資工系教授陳縕儂(右)對於AI的啟蒙來自於童年時讀的《漢聲小百科》,左為《經理人月刊》總編輯齊立文。
經理人

了解更多:https://pse.is/7zw6n4

經理人 X 台灣三星電子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