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成功習慣
feature picture
shutterstock

每天傳訊息給朋友,卻很少見面?這些行為,使你愈活愈孤單

2020-12-30 諮商心理師 蘇絢慧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很多人為了逃避孤寂感,會讓自己窮忙瞎忙或裝忙,參加很多活動或課程,或不斷上社群平台收發訊息,但這都屬於淺層社交,無法建立實質社會關係與親密感。就算現代人有網路通訊的方式,好像讓彼此連結更快速更緊密,但文不對題、話不投機、片面誤解訊息等等狀況,往往都是更加惡化人際疏離的問題。

現代人常見的心理困擾之一,是感受不到自己。 特別是心越煩時,腦越亂時,或是感到自己人好累時,自己卻只是像個空軀殼,有如行屍走肉。

這時候,其實是最需要關照自己的時候——不論是陪自己沉澱,還是陪自己對話安頓內心翻飛的思緒及情緒,又或是需要好好懂自己身心的需求,為自己做些修養身心的安排。

但是,眞實的生活中,這時候我們通常只能自動化地放空,然後無意識地滑動手機,把僅剩不多的眼力與心力,用在看快速閃過的影片或文章,或是打幾場線上遊戲……。

若是有一張或兩張圖文吸引了自己的目光,那麼我們就會把所剩的力氣拿來聚焦,好把所有的能量投入在觀看或是筆戰回應……,不然就是一直打手遊,直到我們筋疲力竭,不支倒下,好像這樣心靈才能眞的有些許安寧,以為眞的可以休息了。

於是,大多數的人在自己越疲累時,反而越覺得無法和自己獨處。除了用一些食物祭一下自己空虛的胃及耗盡能量的心靈,有些人還會拚命在通訊軟體上找人說話聊天(弔詭的是,見了面反而聊不出來),來讓自己感到自己的存在不那麼虛無,有人聆聽,有人可以交談,即使有時候的交談其實是那種毫無焦點的漫談。

延伸閱讀:你的快樂有「意義」嗎?洪蘭:活出讓人滿足的人生,要記住的一句話

你不堪負荷,所以躱到遊戲裡

為什麼現代人把越來越多的時間,花在大量使用電腦和手機,並且到完全無法自控的狀態,例如:只要一空下來,就拿起手機上網;走路、吃飯、睡覺前,都是手機不離手,並且無法停止使用;即使有家人、伴侶或孩子在身邊,也無法放下手機,停止瀏覽。

《在一起孤獨》的作者雪莉.特克在其著作中說:

「你不堪負荷,所以躲到遊戲裡面,然後遊戲完全占據了你,使你沒有空間容納別的事物。」

在這一本著作裡,雪莉.特克探討的是科技與人類生活的關連,似乎科技已經取代了人類眞正親密的對象。人不再跟另一個人親密,而是與科技來場親密到密不可分的共生關係。

這或許是科技為人類生活帶來的改變,也可能促使人正在經歷一場不可迴避的「關係」型態的改變。但在我看來,這同時為人的心理世界,帶來一場可能導致情感匱乏及空虛的崩毀性災難。

人,是哺乳類生物,哺乳類生物最主要的特徵是:群體生活、需要依戀關係、需要情感交流及互動,並在安全及信任的關係中,維護生命的生存及繁衍下一代。然而,截至目前為止只有人類會使用科技過生活,甚至讓科技取代大量和同類及群體互動及親密的時間。

當我們和科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連結時,也越來越減少和其他人類有意義的互動及眞實親密,我們勢必會越來越感到情感匱乏導致的「孤單」、「空虛」、「心慌」,還有「無意義感」。

餵不飽的心理飢餓

嚴重的情況,我們可能一直處於心理飢餓的狀態。所謂的心理飢餓,就是思想交流和情感連結的長期匱乏,所造成的心理空洞感,這種空洞感甚至會演展成「黑洞」般的無底無邊狀態,好像可以吸進任何周圍的物質,卻又不會感到有任何的飽足與滿足感。

有些孤寂感,也會以無意義和茫然的感受出現。現代人往往把生命的意義和自我價値放在追求外在條件的成就,或是目標的達成所帶來的成就感,然而,那樣的成就感或價値感其實很短暫,因為那種感受沒有情感連結,純粹只屬於自己的,所以也許會高興一下,但發現因為和周圍的人無關,沒有人為你高興為你歡呼,這時那種高能量的快樂,很快就會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將是很深的落寞感和孤寂感。

所以,我們需要認知到,真實的生命意義感和自我價值感,是和他人有關的,但並非是競爭,也非是犧牲,而是一種對他人有所貢獻的價值感,以及和另一個重要他人之間有深層情感連結的意義感,這樣的情感體會才能保値且充實。

現代人在如此迅速又身心耗竭的環境下,是否還能辨識出及體認出眞正的價値及意義呢?我想這是這個世代必然要面對的考驗。

(本文出自《療癒孤寂》,天下雜誌出版)

相關文章

療癒孤寂

管理 Management > 財務管理
feature picture
經理人

挺你所想,中國信託銀行 ATM 推出創新無障礙服務與AI防詐應用!

2025-09-30 經理人 X 中國信託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中國信託銀行透過 ATM 落實普惠金融,根據不同族群的需求設計操作介面,也結合政府部門與AI機制提高防詐成效,以「挺你所想」為精神致力提供有溫度的數位金融體驗。

在金管會最新公佈的「2024年我國普惠金融衡量指標,台灣有多項指標都超越國際平均,特別是 ATM 普及率,每 10 萬名成年人平均擁有 165 台 ATM,是全球平均值的 3.14 倍。這背後不只是政府政策驅動,更有金融業者的努力,而以「全客群服務、以人為本」為根基的中國信託為例,不僅廣泛佈建 ATM、針對不同族群設計友善操作介面,更結合創造科技打造防詐警示機制,成為台灣普惠金融成績亮眼的重要推力。

數位平台經營處副總經理李雅婷表示:「ATM 是我們推動普惠金融的重要節點,從回應多元需求出發,為不同族群量身打造貼近日常的服務,讓客戶感受到中信是可以與你一起生活的銀行。」中國信託以科技與使用者為中心,搭起金融服務的橋樑,充分體現「挺你所想」的精神,讓每一位使用者都能無障礙地享有金融資源。

中國信託長期致力於金融服務普及化,透過廣泛佈建ATM網絡來延伸服務據點,目前裝機量達7,700台,為全台之冠。佈點策略不僅覆蓋都會核心區域,更深入阿里山、鵝鑾鼻、馬祖等偏鄉觀光景點,讓民眾無論身處何地都能享有便利金融服務。

中國信託X經理人_Tammy81 拷貝 切.jpg
中國信託數位平台部李蓓雯部長(左三)推動ATM介面與功能優化,並分享與不同客群訪談的實務經驗;數位經營部陳瑞怡科長(左四)則以行銷視角,強化ATM的趣味性與互動性,共同提升客戶體驗,打造「挺你所想的數位金融」。
經理人

針對外籍人士,開發多國語言與語音服務

在追求服務普及化的同時,中國信託亦重視服務的包容性,針對不同族群量身打造友善操作介面,致力讓每一個人都能享有更好的金融服務使用體驗。

舉例來說,ATM原本僅提供中英文介面,但中國信託深知語言是影響使用體驗的關鍵門檻,因此根據觀光局來台旅客統計資料,鎖定最常來台的外籍遊客國籍,以及外籍移工主要來源國,逐步擴充 ATM 多國語言和語音服務。

目前,中國信託 ATM 已提供 12 國語言介面及 7 國語音導引,不僅真正做到語言無障礙的金融服務,更大幅提升使用體驗。以泰籍移工為例,以前在操作 ATM 時,只能依賴原生國網友分享的教學影片,才知道下一步該按哪一個選項,如今可以直接選擇母語介面或使用語音導引,輕鬆完成各項金融交易,充分印證了 ATM 多語言服務的價值。

針對中高齡族群,確保介面簡潔易懂

此外,因應超高齡社會的到來,中國信託在2-3年前便展開部署,主動邀請中高齡族群進行使用者訪談,深入了解他們在操作 ATM 時的痛點與需求,並設計出專屬的「大字模式」。該模式不僅放大字體、加強色彩對比,重點凸顯存款、提款、轉帳與查詢等常用服務,更進一步調整交易流程設計,讓每個頁面僅呈現 1-2 個選項,同時移除與金融交易無關的訊息,確保操作介面簡單明瞭,使用者能夠一目瞭然。

這項貼心設計自推出後獲得熱烈回響,每月超過 10 萬人次使用,目前累積使用人次達 20-30 萬人,為中國信託致力提供「有溫度的數位金融體驗」的最佳見證。

針對身視聽障族群,用科技與設計打造無障礙金融服務

要挺客戶,就要傾聽不同客戶的聲音,除了外國人、外籍移工及中高齡長者,中國信託亦相當重視身視聽障人士的需求。針對坐輪椅的身障族群,中國信託設計了「鍵盤對應螢幕選項」的功能,使用者透過鍵盤輸入各功能選項所對應的數字或代碼,就可完成金融交易,解決身障人士觸碰不到螢幕的困擾。

隨著與身障人士持續的訪談,中國信託發現重度殘障者因無法側身的緣故,在操作鍵盤時相當辛苦,為此,中國信託於2025年改裝部分 ATM 並增設第二螢幕,讓輪椅族不必側身就能操作第二螢幕及完成交易。

至於視障族群,中國信託則導入「語音操作模式」,使用者只要戴上耳機,便可依循語音引導完成交易,讓視障人士可以像一般人一樣,不僅能自主完成金融交易,還能保有個人隱私。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信託在初期僅提供視障語音提款、轉帳與查詢服務,但經使用者訪談發現,視障人士對 ATM 存款功能的需求極大,遂領先業界推出視障語音存款服務,更因此獲金管會肯定,鼓勵其他金融機構參考中國信託模式導入相關服務。

而聽障族群,中國信託設計了「文字客服串接功能」。當聽障者在 ATM 操作過程中遇到問題,螢幕會自動跳出 QR Code,只要掃描即可直接進入文字客服介面,與客服人員溝通,快速解決問題。

圖一.jpg
中國信託數位平台部林家正科長(左一)分享ATM防詐的心路歷程,揭示幕後努力與實務挑戰。
經理人

針對防詐應用,3階段進化將 ATM 打造成第一道防線

在 ATM 服務上,中國信託不僅重視使用體驗,更積極思考如何發揮防詐打詐效果,從宣導提醒、即時通報到AI智能防護的3階段進化,將 ATM 打造成防詐前線,在關鍵時刻守護民眾資產。

近年來,AI 技術日益成熟,中國信託於 2025 年全面升級 ATM 防詐機制,導入 AI 智能辨識技術。當系統偵測到使用者五官遭遮蔽(如配戴口罩或安全帽),將即時跳出警示頁面,提醒用戶移除遮蔽物,以順利進行下一步交易。此舉不僅強化 ATM 的安全防護力,更展現中國信託在防詐領域的創新作為與企業責任。

從 ATM 操作介面到防詐應用,中國信託近來更將普惠金融理念延伸至行銷面,推出「ATM 交易即時抽」活動,無論是中信或他行客戶,只要在中國信託ATM進行台幣跨行提款/轉帳/存款及外幣跨行提款/存款等交易,就能參加抽獎並立即得知結果,讓金融服務體驗充滿驚喜與溫度。

中國信託X經理人_Tammy107.jpg
「從客戶需求出發,ATM是落實普惠金融的橋樑,更是體現『挺你所想』精神的具體行動。」——中國信託數位平台經營處副總經理李雅婷(左六)。中國信託團隊透過深入訪談,掌握多元需求,持續優化友善金融服務的每一個細節,致力提供有溫度的數位金融體驗。
經理人

活動自推出後便大受歡迎,兩個多月以來累計參與人次超過200 萬人,更有幸運客戶在社交平台發文分享中獎喜悅,該則貼文獲得數萬顆愛心,甚至吸引媒體爭相報導,成功引發熱烈話題。透過這樣兼具趣味性與互動性的設計,中國信託不僅提升了客戶體驗,也更體現了讓每位客戶在每個接觸點上都能更貼近生活的願景,陪伴客戶,成為與你一起生活的銀行。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