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脈廣,不代表你就有影響力!拆解人際網絡,這 3 種指標才是關鍵


籃球明星麥可.喬丹(Michael Jordan)在職業生涯中的薪資總合,不到 1 億美元,但他在 2020 年卻以 21 億美元的身價擠進《富比士》(Forbes)全球富豪排行榜。喬丹的財富,來自許多企業不惜花費鉅資找他代言。
你很難否認喬丹有左右全球數百萬名消費者的影響力,但你是否也好奇,這些品牌商究竟如何衡量一位明星的影響力有多值錢?
過去我們常用財富、政治權力等社會階層來衡量一個人的影響力。但在社群媒體發達的現代,素人也能一夕之間擁有話語權。史丹佛大學經濟學教授馬修.傑克森(Matthew Jackson)指出,以人際網絡的角度來解讀,能更準確衡量一個人的影響力。
依照不同的任務目的,傑克森提出人氣度、連結度、協調度等 3 種網絡指標,判斷誰才是人際網絡中最有影響力的角色。
人氣度:擁有的支持者、追蹤者數量
需要引領潮流的時候,最快速的方法,是買通點度(degree)最高的人,也就是網絡中與最多人連結的點。舉例來說,在社群媒體中,擁有最多粉絲的意見領袖,就是點度最高的人。
為何意見領袖比一般人更能掀起流行?撇除崇拜權威的心態,傑克森指出,即便你將意見領袖視為一般人,還是會因友誼悖論(friendship paradox),使你將少數意見領袖的選擇,誤認為多數人的流行。
友誼悖論可以解釋為何人們總覺得身邊朋友比自己更受歡迎。原因是,有較多好友的人氣王,自然會出現在較多人的好友清單中,而一般人認識人氣王(好友數比自己多)的機率,也比認識無名小卒(好友數比自己少)的機率高。因此一般人好友清單中,人氣王的占比會是大宗。推特過去就曾調查,有 98% 的用戶,其追蹤對象的平均粉絲數,比用戶自己的粉絲數高。
正因人氣王名列多數人的好友圈,當他們不約而同做出實際上是少數的選擇,也會被誤認為是多數人的選擇,因此被仿效、掀起潮流。
高人氣節點:網絡中連結數量較多的節點
美國社會學家詹姆士・柯曼(James Coleman)曾研究高中生的交友狀況,發現受較多人歡迎的同學,其行為同時能左右多數人對主流的認知。
連結度:訊息能向外擴散的層級
當你需要快速擴散訊息時,尋找高連結度的人,會比找意見領袖還省力。
高連結度指的是一個節點上訊息能往外傳遞的次數。意見領袖不見得具有高連結度,原因是追蹤粉絲多為無名小卒,訊息從意見領袖身上傳播,只能往外擴散一、兩層。但就算好友數不多,認識的每位朋友人脈都很廣,例如多位明星指定的造型師或經紀人,訊息傳遞效果會比直接交給某位明星宣傳更好。
高連結度節點:節點連結數普通,但連結對象都有高連結數
馬修.傑克森(Matthew Jackson)曾研究一間銀行在印度村莊推行微型貸款的宣傳方式。最後發現,比起每天接觸大量村民的雜貨店老闆,找能觸及多位雜貨店老闆的人更能有效宣傳。
協調度:訊息擴散的領域廣度
若你需要的不只是傳播訊息,還要動員群眾、尋求支持,像是發起某項計畫。
這時你要找的人,不是點度高,而是點度廣的人,也就是節點連結人數不僅多,還要來自不同網絡,這樣一來這些人才會更仰賴該節點居中協調的能力,而願意支持。像自己的生日派對,到場的都是你認識,但來自不同人際網絡的親戚、同事、朋友,此時你的要求,較容易得到所有人的回應。但若是身在辦公室派對,你認識所有人,其他人也互相認識,人們未必會聽從你的發言。
高協調節點:節點連結對象來自不同網絡
西元 15 世紀,義大利的梅迪奇家族(Medici)獨攬當地大權長達 3 個世紀。梅迪奇家族能不斷贏得派系鬥爭的關鍵在於,廣泛結識不同圈子的朋友,並將自己作為協調各階層不可或缺的節點。
資料來源 / 《人際網絡解密》,先覺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