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人際關係
feature picture
pexels

人脈廣,不代表你就有影響力!拆解人際網絡,這 3 種指標才是關鍵

2021-08-11 整理‧撰文 劉燿瑜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籃球明星麥可.喬丹(Michael Jordan)在職業生涯中的薪資總合,不到 1 億美元,但他在 2020 年卻以 21 億美元的身價擠進《富比士》(Forbes)全球富豪排行榜。喬丹的財富,來自許多企業不惜花費鉅資找他代言。

你很難否認喬丹有左右全球數百萬名消費者的影響力,但你是否也好奇,這些品牌商究竟如何衡量一位明星的影響力有多值錢?

過去我們常用財富、政治權力等社會階層來衡量一個人的影響力。但在社群媒體發達的現代,素人也能一夕之間擁有話語權。史丹佛大學經濟學教授馬修.傑克森(Matthew Jackson)指出,以人際網絡的角度來解讀,能更準確衡量一個人的影響力。

依照不同的任務目的,傑克森提出人氣度、連結度、協調度等 3 種網絡指標,判斷誰才是人際網絡中最有影響力的角色。

延伸閱讀:富裕 vs 有毒的人際關係,你處在哪種交友圈?從聚會談論的話題來檢視

人氣度:擁有的支持者、追蹤者數量

需要引領潮流的時候,最快速的方法,是買通點度(degree)最高的人,也就是網絡中與最多人連結的點。舉例來說,在社群媒體中,擁有最多粉絲的意見領袖,就是點度最高的人。

為何意見領袖比一般人更能掀起流行?撇除崇拜權威的心態,傑克森指出,即便你將意見領袖視為一般人,還是會因友誼悖論(friendship paradox),使你將少數意見領袖的選擇,誤認為多數人的流行。

友誼悖論可以解釋為何人們總覺得身邊朋友比自己更受歡迎。原因是,有較多好友的人氣王,自然會出現在較多人的好友清單中,而一般人認識人氣王(好友數比自己多)的機率,也比認識無名小卒(好友數比自己少)的機率高。因此一般人好友清單中,人氣王的占比會是大宗。推特過去就曾調查,有 98% 的用戶,其追蹤對象的平均粉絲數,比用戶自己的粉絲數高。

正因人氣王名列多數人的好友圈,當他們不約而同做出實際上是少數的選擇,也會被誤認為是多數人的選擇,因此被仿效、掀起潮流。

高人氣節點:網絡中連結數量較多的節點

美國社會學家詹姆士・柯曼(James Coleman)曾研究高中生的交友狀況,發現受較多人歡迎的同學,其行為同時能左右多數人對主流的認知。

高人氣1
開學第一天,多數同學穿格紋上衣,但4位人氣王(朋友數5以上)穿素色上衣。
經理人月刊第201期
高人氣2
第二天,部分穿格紋衣的同學,認為穿素色衣的人,擁有比較多朋友,而變更選擇。到了第 5 天已經沒有人穿格紋上衣。
經理人月刊第201期

連結度:訊息能向外擴散的層級

當你需要快速擴散訊息時,尋找高連結度的人,會比找意見領袖還省力。

高連結度指的是一個節點上訊息能往外傳遞的次數。意見領袖不見得具有高連結度,原因是追蹤粉絲多為無名小卒,訊息從意見領袖身上傳播,只能往外擴散一、兩層。但就算好友數不多,認識的每位朋友人脈都很廣,例如多位明星指定的造型師或經紀人,訊息傳遞效果會比直接交給某位明星宣傳更好。

高連結度節點:節點連結數普通,但連結對象都有高連結數

馬修.傑克森(Matthew Jackson)曾研究一間銀行在印度村莊推行微型貸款的宣傳方式。最後發現,比起每天接觸大量村民的雜貨店老闆,找能觸及多位雜貨店老闆的人更能有效宣傳。

高連結1
銀行起初找上的人氣王雜貨店老闆作為宣傳貸款的初始種子(initial seeds),發現人氣王連結數多,但訊息多只停在第一層。
經理人月刊第201期
高連結2
銀行將初始種子改為能「二度連結」的節點如送貨司機,村莊申貸人數成長3倍。
經理人月刊第201期

協調度:訊息擴散的領域廣度

若你需要的不只是傳播訊息,還要動員群眾、尋求支持,像是發起某項計畫。

這時你要找的人,不是點度高,而是點度廣的人,也就是節點連結人數不僅多,還要來自不同網絡,這樣一來這些人才會更仰賴該節點居中協調的能力,而願意支持。像自己的生日派對,到場的都是你認識,但來自不同人際網絡的親戚、同事、朋友,此時你的要求,較容易得到所有人的回應。但若是身在辦公室派對,你認識所有人,其他人也互相認識,人們未必會聽從你的發言。

高協調節點:節點連結對象來自不同網絡

西元 15 世紀,義大利的梅迪奇家族(Medici)獨攬當地大權長達 3 個世紀。梅迪奇家族能不斷贏得派系鬥爭的關鍵在於,廣泛結識不同圈子的朋友,並將自己作為協調各階層不可或缺的節點。

高協調1
15世紀初梅迪奇與宿敵奧比奇家族(Albizzi)有著相近的交友數,但梅迪奇交友不限於貴族。
經理人月刊第201期
高協調2
奧比奇只結交同溫層,可取代性較高,最後遭梅迪奇串連的多方勢力放逐。
經理人月刊第201期

資料來源 / 《人際網絡解密》,先覺出版。

繼續閱讀 人際溝通
相關文章

人際網絡解密

成功 Success > 職涯發展
feature picture
攝影 / 賀大新

消滅「手動」的煩人庶務!掌握 Vibe Coding 三原則:一天做完8件事,保留更多時間給自己

2025-08-18 林柏源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8 年前,中文系出身的 Webbrain AI 共同創辦人 Sofia 決定嘗試學 Python。當時,她滿懷期待地報名了線上課程,卻在最基本的環境設定就被卡住。只為了跑出一行「Hello World」(程式設計的第一個小測試,代表環境設定成功),她耗掉兩周時間,卻什麼都看不懂。

終於,她選擇放棄。這段經驗,成了她心裡的陰影 ——「學程式」,似乎是文科生跨不過的鴻溝。

好消息是,近年生成式 AI 的出現,徹底改變了她的想法。也為許多文科人才,開啟 Coding 的新可能。

文科人才正在起飛!掌握3原則,用 Vibe Coding 解決煩人庶務、開啟全新機會

Sofia 回憶,第一次透過自然語言指令,讓 AI 生成並運行一段程式碼時,她驚訝地發現:原來語言本身,就是最強大的程式能力。 而這,便是 Vibe Coding 的核心:只要能清楚描述需求,就能讓 AI 自動產出可部署的程式模組。

Sofia 的第一個 Vibe Coding 專案,就是解決工具切換後的難題。公司決定「全面匯入 AI」後,原本依賴 Asana 的行銷工作流被撤換,她必須在 Google Workspace 裡重新建立流程。過去,四面八方的訊息透過 Asana 自動化分類;但現在,這個系統不見了。

總不能每天人工去翻吧?於是,她透過 Google Apps Script,把 Email、網站表單、社群訊息通通接到 Google Chat 的同一個 Space;接著,再用 OpenAI 的 API 自動產生摘要,判斷訊息是否有用,甚至幫忙過濾掉 spam。

結果,團隊能更快聚焦在真正需要回覆的訊息上。當訊息一口氣變得清爽、只剩下真正需要處理的內容時,大家都鬆了一口氣。這就是 Vibe Coding 的 first win —— 一個小小的腳本,馬上把混亂變有序,省下無數零碎時間,也讓團隊第一次真切感受到 AI 的威力。

這段經驗讓她體會到,寫程式的重點不在語法,而是 Prompt 是否說得清楚:要處理什麼情境、要完成什麼任務、最後要輸出到哪裡。 這三個原則,看似簡單,卻是文科生最能駕馭的地方。因為核心並不是「會不會寫程式」,而是「能不能清楚表達需求」。

關鍵原則 Prompt 說明 Sofia 的案例
明確情境 先描述清楚工作場景 客服訊息分散,需要集中管理
清楚任務 指定 AI 要完成的具體工作 自動分類、產生摘要、先擋掉垃圾訊息
具體輸出 說明要在哪裡、以什麼形式落地 生成能在 Google Apps Script 部署的程式碼

「你不需要完全看懂所有程式碼,只要理解哪個 function 代表哪段邏輯,剩下的 debug 都交給 AI 來解決。」

不事事求人、用說的就能寫程式!一套「工具箱思維」讓專業被看見

原來,Vibe Coding 的主要進入門檻,是透過自然語言把「需求」講清楚。想清楚這一點,或許會讓許多文科生豁然開朗:寫程式不再是懂 Code 人的專利,而是人人能擁抱的新機會。

Sofia 比喻,AI 像是永不翻白眼的同事,不管問題多「笨」,都能耐心回答。過去學 Python 時,複雜的設定和艱澀的邏輯讓她挫敗,即便找到同事請益,也會擔心打擾對方。

如今,AI 能直接協助 debug、解錯誤訊息,讓學習過程變得安全而有信心;這種分工方式,也讓她更快跟上公司的全 AI 浪潮。「AI 幫我解決了寫 Coding 會遇到的基礎、初階問題,真正無法解決時再請人協助。」

有了幾次成功經驗了後,她進一步建立了一套自己的「Vibe Coding 工具箱」。在她眼裡,每一個 AI 模型、每一個小工具,就像是工具箱裡的不同零件 —— 有的擅長生成文字,有的擅長寫程式,有的更適合做跨平台整合。關鍵不是死守一個工具,而是懂得比較、測試,找到最適合自己工作的組合。

這樣的「工具箱思維」,也成為她在 《職場必備 Vibe Coding 實作課》 微型線上課的設計核心。在微型線上課裡,Sofia 會帶著你親手打造屬於自己的工具箱:

  • 學會怎麼描述需求,挑對 AI 模型來產出成果
  • 學會用 Google Apps Script、各種小模組,把工作瑣事自動化
  • 實作成果可應用在職場中,包括團購表單、名片掃描小幫手、互動提案網站、導購產品頁面
  • 獲得示範成品,直接套用整理過後的程式碼,小幅修改就能上線

Vibe Coding 不只是 Prompt 技巧,而是一個讓你能靈活組裝的工具箱。當這個工具箱在你手裡,你就能在職場裡隨時拿出最合適的解法,讓你的專業被看見。

省下更多時間給更重要的事!效率鬼速提升,5 分鐘就看見成果、展現專業

Sofia 說,自從兩年前開始用生成式 AI 幫忙處理日常工作後,時間大幅縮短。過去需要一周完成的 8 件事,如今一天就能完成;這讓她能把更多心力投入到行銷策略規劃上,而不是被重複性的貼文、報表埋沒。

效率好壞,往往是團隊能否成功推進多個專案的關鍵。台灣不少公司人力有限,卻要同時承擔策略與執行。能善用 AI,才有餘裕專注在最有價值的部分。

或許你也曾經覺得,Coding 離自己很遠;或許你也像 Sofia 一樣,曾經被複雜的語法和環境設定嚇退。但現在,新的機運之門已經打開了。

在這個 AI 時代,別再把自己鎖在 PPT 和文件裡。勇敢試試 Vibe Coding,讓你的文字與想法,成為世界看見你的舞台。

《職場必備 Vibe Coding 實作課》

資料來源: 《職場必備 Vibe Coding 實作課》 微型線上課、數位關鍵字 EP 192. 文組人也能上手的 Vibe Coding!AI 如何協助行銷人員解決重複性工作

繼續閱讀 AI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