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成功習慣
feature picture
Andrea Piacquadio via Pexels

學才藝、減肥總是半途而廢?容易放棄,問題可能出在計畫「太理性」

2021-08-25 柳韓彬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編按:設定目標、安排計畫之後,最困難的往往是持之以恆,並規律地執行。事實上,會想偷懶、提不起勁的根本原因,可能是因為計畫本身「過於理性」,在建立新習慣的過程中,不妨試著像孩子一樣充滿玩心,讓自己不斷獲得成就感和樂趣:

我們想要建立常規的事情,大多是一開始不怎麼愉快的事;如果感覺快樂無比,根本不須刻意提醒就會開始行動。太過費心費力去規範自己反而會降低行動力,甚至責怪自己,以為自己是世界上意志力最薄弱的人。

延伸閱讀:成功者都是「清單控」!我的列清單 7 步驟,事情做得完、公事私事都不忘

想規律地執行計畫,祕訣在於「把無趣變有趣」

1.給自己一點小獎勵

訓練小狗的時候,需要給予零食作為獎勵。坐下、站起、等候、伸手等,每次做得好就給點零食,多做幾次就能驅使小狗自動自發完成。

我們也需要這樣的獎勵,如果連續一個月都照著例行計畫走,就容許自己把因為忙碌而沒時間追的劇一口氣追完,或犒賞自己吃一頓奢侈的大餐等等,雖然是小事,卻是很幸福的獎勵。

2. 一定要「好玩」

有獎賞當誘因固然很好用,但讓事情本身做起來有趣一點會更好。要把無趣的事變得有趣,並不容易,但與其強迫自己一直重複做無趣的事,不如絞盡腦汁努力想想如何讓事情變得有趣,其中一個好方法就是創造讓自己享受其中的環境。

我來分享一個好友做居家體適能訓練的例子。朋友想在家做訓練,但機械化的重複動作做久了難免感到無聊,於是他買了一顆亮晶晶的鏡球掛在房裡,打開燈光,大聲播放音樂,創造一種嗨翻天的運動環境,再鼓舞自己重新投入運動;但時間久了,他又開始感到無聊,於是又改變策略,乾脆不做那些制式化的動作了,這回乾脆玩起任天堂的《舞力全開》遊戲,結果每次都玩到汗水淋漓,而且因為過程太有趣而忘了時間,自然也不會感到無聊了!

又或者,如果讀書讀累了、煩了,可以在每次閱讀時播放自己喜歡的新世紀音樂,也很有幫助。何必一直忍受著厭倦感去做呢?從讓事情變好玩的角度著手,持續摸索,就會找出適合你的方法。

3. 成果必須一目瞭然

看得見成果,這是十分重要的動力。我們列在計畫目標中要執行的事,大多不容易在短期內看見成效。我們為了眼前看不見的成果,當下必須放棄更誘人的耍廢或甜蜜的休憩,豈不是像每天被迫接受「棉花糖實驗」的大人一樣要忍耐再忍耐(註1)?

註1:「棉花糖理論」來自史丹佛大學的實驗,提出「影響一個人成功與失敗的因素,並非只有努力的程度或是聰明才智,而在於能否『延遲享樂』」。《先別急著吃棉花糖》(Don't Eat the Marshmallow⋯Yet! The Secret to Sweet Success inWork and Life),2006 年。

成果必須顯而易見,事情做起來才有「滋味」。我在建立新的常規時,會使用「Habit Tracker」記事本助我一臂之力,有實體記事本,也有同名的 App 可下載。

習慣養成日記本和一般日記本不同,會分成很多以「月」為大單位的表格,每一個大單位又各有 31 個欄位,讓你可以在執行完畢的日期塗上顏色。我們可在每個月的前面寫下「每天閱讀至少 100 頁書」、「每天做 100 個深蹲」等目標,開始執行後,達成一天就塗上一格。填這個表格時,為了不想出現空白欄,我會更積極實踐,這小設計就是這麼奇妙,塗滿顏色的欄位非常顯眼,讓人覺得滿足,也勾起更多動力。

思考像大人_1
寫樂文化
延伸閱讀:想早點下班,就不能只列待辦清單!GTD 工作管理系統的 5 大步驟

這種習慣追蹤記錄法特別適合剛學游泳或爵士鼓等新事物的人使用,舉例來說,剛學游自由式的前幾次,就用手機把姿勢錄影起來;學英文會話,就錄下剛開始說英文的影音;初學樂器也是一樣做法。等一陣子後,例如一個月、兩個月過後再拍一次影片,再來跟最初的影片做比較,應該會明顯看見自己的能力進步了。

眼見為憑,無論做什麼事,如果付出小小努力就能親眼見證成效,明確看見進步,下一個月的執行就會更愉快也更輕鬆,彷彿有加倍的能量,讓實踐計畫變得更加容易!

(本出摘自《原子時間》,寫樂文化出版)

繼續閱讀 自我管理
相關文章

原子時間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