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職涯發展
feature picture
xFrame

去外商比本土公司好?LinkedIn日本負責人:先確定你適合這 4 件事

2022-01-25 LinkedIn日本分公司負責人 村上臣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基本上,外商公司的工作會明確記載在職務說明上。要求新鮮人進入公司前,跟經理仔細溝通和確認交辦的職責或期待的成果。反過來說,就是外商公司認為超過職務範圍的行為不太好。

超過職務範圍的行為不受歡迎,必要時請說明原因

日本公司認為一個員工能屈能伸、處理各種工作是美德,但是外商公司(尤其是美國的公司)則極有可能給予負面評價。要是超出職務的分際,看起來就像是意圖搶走別人的職務。

要在外商公司做超出自己職務的工作時,就必須鄭重說明「為什麼這樣做」 ,讓對方瞭解狀況。

記得我本人轉到 LinkedIn 這家外商公司上班時,公司就事先詳細說明過工作型態的差異。比如,縱向關係強烈的日本公司,通常會以上意下達的方式工作。而外商公司特有的工作型態則是以專案為本,同時與其他部門合作,這對目前的日本公司來說還很新鮮。幸運的是,我在 Yahoo 累積了跨公司領導專案的經驗,所以可以放心挑戰這一點。

延伸閱讀:「忠於工作,但不要忠於公司。」外商CEO 給工作者的 7 個人生建議

想做的事,要自己採取行動

另外,進入公司之後我還有感受到一個很大的落差,那就是「假如自己不行動,工作就完全沒有進展」。自發行動在我們公司會稱為「掌握主導權」。日本公司是憑某種共識在做事,由上司身先士卒。反倒是部屬對僭越的行為敬而遠之,常常要看上司的臉色,但外商就不同。自己召集眾人會談後,要是沒有秉持相當堅強的意志行動,就會陷入僵局。

在外商公司,經理是教練,遇到困難時會提供建議或支援,不過基本上只會旁觀部屬工作。想做的工作必須由自己主導進行。這是我剛開始在 LinkedIn 第一年面臨的障礙。原本還在想「上司會幫忙推動工作嗎?」,結果不管等再久都完全沒進展,後來別人還勸我「自己想做的事情要更大聲疾呼才行」。

重視「事先溝通」,避免會議現場無法收拾

或許會讓人意外的是,外商非常重視「事先溝通」。那也是因為日本公司認為,一切都應該要獲得眼前上司的認可。反觀外商公司,則會交託和職務有關的責任,比如業務預算和行銷預算的決策者就不同。尤其是他們會在公開場合自由地陳述意見,假如沒有事先溝通,獲得贊同,反對意見恐怕會在會議現場爆發,弄得無法收拾。

因此,就必須運用公司內部的網絡從四面八方事先溝通。理論上要在開會協商之前反覆詢問是否沒有異議,確定各路人馬都同意。我也在進入公司後不久,一心努力建構公司內部的人際網絡,當新人進來時,就全力支援對方建立人際網絡。

學著把感謝說出口的「誇獎文化」

再者,外商公司說謝謝和誇獎個人的文化也深植其中。

「當大人物在會議上時,我必須誇獎那個人。」
「必須在電子郵件上寫句話傳達謝意。」

其實,一天到晚在乎這種事的就是外商公司。要是沒這樣做,對方就會立刻感到失望,下次就沒機會獲得協助了。

再重申一次,要討論這種落差的「好壞」之前,企業文化的差異才是重點。假如考慮轉職到外商公司,就要充分接受經驗人士的建議,這才是戰勝落差的關鍵。

(本文出自《上班何須太委屈,轉職身價再晉級》,寶鼎出版。)

繼續閱讀 職涯規畫
相關文章

上班何須太委屈,轉職身價再晉級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