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Management > 行銷公關
feature picture
Pexels

建議客人「為冰箱買 18 條巧克力」為何能刺激購買?一則廣告背後的消費心理學

2022-02-11 《Inc.》行為經濟學專欄作家 梅莉娜.帕默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透過 Podcast 或演講分享某些事而獲得「知名度」其實滿奇妙的。我分享的以下這個研究得到了聽眾廣大的回響,聽眾大多會說:「就像梅莉娜的士力架案例!」我寫的這篇有關士力架的文章,點閱率整年度都高居前十名。這是觀眾看到的驚人例子之一。以下是我分享的內容:

「為冰箱買 18 條巧克力」為何促進消費?

店裡有兩個一模一樣的士力架陳列架。第一個架子標示「士力架巧克力—為你的冰箱買下它們」,而另一個則寫著「士力架巧克力—為你的冰箱買 18 條」。我想,一般人都會覺得一次買 18 條士力架很誇張,畢竟這種事並不常見。

延伸閱讀:文案裡的心理學!5 個效應勾起好奇、強化印象,行銷訊息超吸睛

負責寫文案的人通常會讓自己保持理智,避免在廣告上放入這個數字。你可能會想:「購買數量不受限!消費者想買 100 條都可以。」或者,「別人會問我怎麼會想到 18 這個數字?但我懶得為一個隨便想到的數字多做解釋。而且,應該也不會差很多吧……」

事實是,真的有差,而且差很多。當標示上寫著 18 而不是「它們」,士力架的銷售量增加了 38%!為什麼?

錨定與調整法則,改變問題框架

如果你在店裡閒逛,看到一個廣告寫著「它們」,你的大腦根本不會有什麼印象。就算有,你也只會想:「好吧,拿個 2 條或 3 條就好。」然後把士力架丟進購物車。但如果換成 18 這個數字呢?這可能會讓你的潛意識腦停下來思考,因為這個數字太詭異了。你會想:「18 條?神經病啊。我比一次買 18 條巧克力的人理智得多。我拿 6 條就好。」

你懂我在說什麼了嗎?

錨定與調整法則發揮了作用。意識上,我們會擔心是否該明確寫出這麼大的數字,但它們確實能大幅刺激銷售量,因為人們會用自己的方式與潛意識腦對話。而且,稍微改一下問題的框架,就能引起大腦的注意。

使用「它們」這個詞的時候,只是把「零」這個字包裝一下而已,看起來就像是在問:「要不要買士力架?」若把「它們」換成數字「18」,則假定交易已經成交。小小的改變就能巧妙把問題變得更值錢,好比在問:「你要買多少條士力架?」改掉一個字就能加入錨定,改變框架和整個潛意識的購買經驗。

消費者其實不理性

《行銷研究雜誌》的同一篇研究也詳細介紹了其他商店常用的錨定技巧。消費者看到「買十送十」時,比看到「每包一元」買得還多的原因,就在於錨定效應。這也是標示上限會讓消費者買更多的理由。

延伸閱讀:一次買整組,有比較便宜嗎?小心「錨定效應」害你花更多錢!

該研究設定了三種情境:
1. 每罐便宜 10 美分!
2. 每罐便宜 10 美分!(每人限購 4 罐)
3. 每罐便宜 10 美分!(每人限購 12 罐)

你猜結果如何?一樣,你可能會想,有須要囤貨的人就會囤貨,但這麼想太理性了!在沒有限制數量的情況下,每位客人會平均購買 3.3 罐。但如果限購 4 罐,每位客人會多買一些,平均會購買 3.5 罐。限購 12 罐時,銷量更是倍增!每人平均買了 7 罐!很扯,但情況確是如此。

(本文出自《噓,別讓顧客知道原來你用了這一招!》,真文化出版)

相關文章

噓,別讓顧客知道原來你用了這一招!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