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行為經濟學專欄作家 梅莉娜.帕默

噓,別讓顧客知道原來你用了這一招!

一次買整組,有比較便宜嗎?小心「錨定效應」害你花更多錢!


很多人覺得套裝組合就應該給優惠,但這並非絕對。亞馬遜上賣的很多套裝組合,都比單買更貴,而且消費者很樂意付更多錢買方便。
你也可以用無折扣的套裝組合作為高錨定值(我發誓一定有效)。設想你有 3 種課程可以組合(消費者可以 3 堂都買)。你可以跟他們說:「我們有 3 種不同的課程。第一種主題課程是 500 美金,第二種主題課程是 600 美金,第三種主題課程是 800 美金。你想從哪種課程開始上?」這樣的說法,是在 引導客人選擇 500 美金的課程,因為 500 美金變成了錨定值。
你反而可以這麼說:「我們有 3 種不同的課程,第一種主題課程是 800 美金。第二種是 600 美金,最後一種是 500 美金。你想從哪種課程開始上?」採取這樣的說法時, 大部分人會選擇 600 美金的課程(中間選項)。
而如果你說:「我們有 1900 美金的超級方案,選這個方案 3 種課都能上到。或者,你也可以選擇其他主題的 800 美金課程。你覺得哪種方式比較適合?」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很清楚地讓 800 美金的課程變成最佳選擇。有些人會選三堂課都上,但大部分人會選擇這堂最貴的單一課程;而在另外兩種說法下,大家則不會挑到這堂課。
套裝課程並沒有優惠,但讓消費者注意到了組合價。凸顯出這一點,可以帶來很大的差別。
你的意識腦會跟你說:沒必要大聲公告組合價,消費者會自己算,而且這樣做顯得很自以為是。但事實並非如此。記住付錢的痛苦,說一聲「只收您 5 美金費用」,而非「收您 5 美金費用」,可以讓人花錢花得更舒服。這聽起來很蠢,但真的有用。給懶惰的大腦一點方便,你會獲得更多。
不相干的錨定
即使你不想提供套裝或組合產品,照樣可以從這項技巧得到好處。
我舉一個例子:「我幫很多人改變了生活和事業,我提供的解決方案從 500 美金起跳。」這樣的說法,效果不會比這樣說好:「我幫助過幾千人改變了生活和事業,我提供的解決方案從 500 美金起跳。」
加入「幾千人」讓 500 這個數字感覺比較小。如果想要更精確,可以說:「和我合作過的 8000 人都改變了生活和事業,我提供的解決方案只要從 500 美金起跳。」更大且精確的數字可以發揮更好的錨定效果,即使根本是不相干的數字(而且,這也能帶給大眾社會認同效應,成效加倍)。
「無價」是讓一切歸零的華麗詞藻
萬事達卡的廣告很令人驚豔,讓很多品牌看到了以「無價」來形容一件東西的價值。這也是說明脈絡重要性的絕佳例子。這些廣告打造了故事,用促發效應、損失趨避、社會證明及框架吸引你,最後只為了告訴觀眾,無論成本多少,整趟體驗都是值得的。
但是若你提供的是套裝組合,或者想要利用錨定/相對性,使用無價這個詞並無法發揮相同的作用。就像士力架巧克力的例子,「它們」就是等於「零」,「無價」也不會在大腦中建立一個價值,讓超值方案聽起來更值得買。
與其說某樣東西無價,不如採用見證式分享,例如「和梅莉娜合作讓我去年多出幾百萬美金的獲利,她真的可以幫上很大的忙!」這麼講會比「和梅莉娜合作的經驗無價」來得好。前面那句在提出價格前,就已經透過錨定和社會證明來促發大腦。
你可以把商品打造成任何你期待的樣子。當你了解且可以傳達商品的價值,消費者就會願意購買你的東西。無論你提供的是產品或服務、不管你是大企業還是個人企業家,不管你賣的是漂白劑或設計師品牌包,都運用了相同的大腦概念。你只要依正確的順序、用對手段,就能引導顧客找到適合的產品(而不是不小心用一開始很吸睛、最後卻會被束之高閣的東西讓顧客分心)。
(本文出自《噓,別讓顧客知道原來你用了這一招!》,真文化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