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 Business > 組織文化
feature picture
xFrame

先承認自己歧視,才可能同理他人!建立多元共融職場文化的一些重要提醒

2022-04-28 整理.撰文 高士閔

孩子第一天上班,父母總是不斷提醒:要準時、不要八卦、多聽少說。不可否認,一些長輩傳授的「智慧」會令孩子感到不耐,但都比不上這一個:「無論發生什麼事,千萬不要去投訴!」

名列「Thinkers50 雷達」(Thinkers50 Radar)的露琪卡.圖爾西安(Ruchika Tulshyan),就這樣被媽媽告誡:遇上性騷擾、種族歧視,都要忍下來;大聲嚷嚷,只會被貼上「麻煩製造者」的標籤,從此升遷無望,剩下離職一途。

延伸閱讀:業績好、態度差的部屬,該留嗎?致領導者:別讓「有能力的混蛋」毒害組織!

你可能會認為,都 21 世紀了,歧視不會如此猖獗。但圖爾西安自身的職涯,卻證明媽媽沒有誇張,她的第一份工作,就有一位黑人女性,因為勇於發聲而被逼退。之後不論加入哪一家公司,如果不是唯一一位有色人種,也會因為暗藏的歧視而被逼到變成最後一位。眼見職場屢屢針對少數族群,圖爾西安最後只能選擇創業。

花旗銀行(Citibank)調查顯示,由於種族歧視,美國國內生產毛額(Gross Domestic Product)在 2000~2020 年,共損失 16 兆美元(約新台幣 457 兆元)。如果能減低職場的偏見、不公平,未來5年美國經濟可能增加5兆美元。

究其原因,不是只有「因為你是(女生、黑人⋯⋯),所以⋯⋯」如此直接的話語才叫歧視,一些褒獎也是,比如圖爾西安曾被稱讚「像黑人一樣幽默(圖爾西安是新加坡人)。」這稱為「微歧視」(microaggression),說話者可能無惡意,卻因為刻板印象、偏見,傷害聽者。這些細微的侵害,讓公司的多元化願景難以實現,甚至逼迫「有志之士」離開公司。比如「她要顧小孩,可能無心升遷」,但麥肯錫顧問公司(McKinsey & Company)研究發現,83% 亞洲女性和 80% 黑人女性渴望升遷,白人男性只有 75%。

多元化的好處很多,一是提升決策品質。心理學家薩繆爾.薩莫斯(Samuel Sommers)曾建立「模擬陪審團」,把受試者分為兩組,一組全由白人組成,另一組有部分黑人。結果顯示,黑人和白人混雜的團隊,誤判的可能性低 10%,較不容易冤枉好人。

員工引薦的人準沒錯?當心同溫層產生盲點

然而,從結構上來看,多數公司並未真正打造包容的文化。比如說,「內部推薦」是企業行之已久的招募方法,因為能成為員工的朋友,能力應該不是問題,而且既然是同一掛的,「形象也會更符合我們的企業文化!」

圖爾西安在《刻意包容》(暫譯,英文書名為《Inclusion on Purpose》)指出,84% 的人資會在招聘過程挑選「看起來就是我們公司的人。」候選人看似含有公司 DNA,所以被錄取,但可能並不一定符合公司最大利益。

消除結構性偏見的方法很多,比如審查履歷時,單一學校、科系、地區、性別的比例不能超過 50%。不要抱怨候選人的背景不夠多元,申請人數少,往往是組織宣傳不夠。

除了正式流程之外,也要注意無形文化帶來的傷害。舉例來說,提供酒類的社交活動,在美國商業社會司空見慣。但有色人種會不確定,自己該不該參加?參加了,可能加深「黑人果然沒有自制力(對酒精著迷)」的刻板印象;不參加,又會加重原本被排擠的現象。不可否認,為了少數族群,可能得取消多數人的樂趣,像是取消雞尾酒會。

先承認自己也會歧視,才可能同理他人

當然,想克服偏見,不能光仰賴制度。第一步,就是先承認自己有偏見。因為沒辦法辨識,就無法修正。而承認自己有偏見,找出它在哪裡,就是認識偏見最好的方法。

女演員塔蒂.嘉布莉兒(Gabrielle Hobson)曾擔任《美國達人秀》(America's Got Talent)評審,因為質疑製作團隊有種族主義思想(嫌她「頭髮太『黑』了」)而被解雇。

對此,同樣身為評審的海蒂.克隆(Heidi Klum)卻表示,從未有被歧視的遭遇。然而,克隆沒遇過,不代表歧視不存在。可能是身為富裕白人,被找麻煩的機率較低。

圖爾西安指出,當你把一切視為理所當然,就不會去質疑是否有地方不合理。甚至她承認,過去也有種族主義的念頭,曾認為自己(新加坡人)比黑人更白,而受到主管喜愛。同時,也為了升遷、加薪,面對主流排擠少數派的行為,默不作聲。

該如何辨識自己的偏見?同理心是關鍵,比方閱讀小說,認識別人的遭遇,在閱讀時抱有問題意識,像是主角與我的經歷不同在哪?考慮過什麼我沒思考過的觀點?身處的社會、經濟背景、身分地位、種族、性別如何影響他的行為?

延伸閱讀:職場最重要的一堂課:「換位思考」,用別人的眼睛看世界

作為領導者,要有身為特權階級的自覺,你指責什麼、稱讚什麼,都會影響部屬。因此,經理人除了要承認自己有偏見加以修正;也要運用自己的特權,影響公司,不要忽略少數派的發言,指派少數派擔任會議主持人。如此一來,多元化才可能變成文化,而不是空話。

繼續閱讀 組織文化
相關文章

Inclusion on Purpose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