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萊德・史托伯格、史提夫・麥格尼斯

一流的人如何駕馭自我

找不到熱情?《鐵達尼號》名導:探索新事物時,你可以稍微降低標準


追尋熱情時降低標準會比較好,從「完美契合」降到「有興趣」,容許自己保持開放心態來進行感興趣的事。
這裡不妨參考史上獲利最高的電影《鐵達尼號》是出自於什麼樣的決定。導演詹姆斯.卡麥隆(James Cameron)接受《男士月刊》(Men's Journal)採訪時提到,最初他並沒有想過,也沒打算要拍一部票房迄今仍數一數二的大片。他的目標很單純:「我不認為電影公司那些主管相信我說的話,但我會想拍攝《鐵達尼號》是因為想潛到船的殘骸裡看看。我有個念頭:怎麼讓別人出錢請我潛到鐵達尼號殘骸裡面?來拍個電影吧。」卡麥隆不過把興趣付諸實行,卻因而拍出電影史上最受歡迎的作品。按照卡麥隆受訪時說的,這是「個人探索」後的副產品。
「產生好奇心」就是邀請訊號!4 個要點幫助你探索熱情
「興趣」其實就是能捕捉你注意力的事物,只是換個說法而已。遇到隱隱吸引你的活動或觀念,你必須要選擇:是要去接觸探索,還是無視它,輕描淡寫當成好奇心作祟?選擇無視,是向你的大腦堅定的表示這個活動或想法毫無價值。大腦會很快的將收到的指示編碼儲存起來,再發生類似情況,便不會釋出訊號產生興奮感,畢竟根據原來的指示,「這裡沒什麼好追求的」。然而,若你在最初因為好奇心而接觸探索的話,大腦會有相反的行為,建立神經連結來表示「值得專注於感興趣的事物,並付出心力」。「興趣」邀請人起身探尋,關注有潛在發展空間的事物;前提是,你必須接受邀請才行。
實踐熱情的要點:
① 花點時間檢視一下對熱情的態度。你抱持著「契合」心態嗎?如果是,那你並不是唯一一個:研究顯示,78% 以上的民眾相信,找到一開始就能激起熱情的嗜好或工作就能找到快樂。
② 清楚「契合」心態可能發生的問題十分重要:
- 較容易一有挑戰或不自在,就放棄剛開始的事。
- 較容易為了轉瞬即逝的短期樂趣而犧牲長期成長與發展的機會。
- 一旦從事的活動日久生變,比較容易被「中年危機」擊潰。
- 時常以這不適合我為由改換嗜好或工作,較難尋得長久的熱情。
③ 特別是在初次摸索新概念或活動的時候,別因「契合」心態而錯失了可能性。
④ 選擇「感興趣」,而非「契合」。開放心態,探索興趣,樂在其中,要比尋找能立即給人契合感的事物好得多。
小心這個抗拒心態,阻礙你嘗試新的可能性
不巧的是,在太多情況下,人們在好奇心出現時往往只是放手不顧。某些時候,人們會以太忙碌為由,滑起手機,或進行下一個待辦事項。別的時候,人們會告訴自己說,無論最初那一閃而逝的好奇心能有怎樣的發展,既然不符合自己的自我認知,那一定不適合。這種抗拒心態,我們(作者二人)稱作「我肯定做不來」症候群,常見的例子有:「都花錢讀商學院了,幹嘛去搞藝術?」、「我是醫生,不是寫散文的。」、「我 64 歲,一輩子沒做過手工,有必要現在試嗎?」
人的年紀越大,「我肯定做不來」症候群只會越根深柢固,還會形成一種難以應付的路徑依賴感,或是教人編出一套說詞來:都走上特定人生道路了,「繼續走下去」就算不是唯一的選擇,也沒比這更好的了。但路徑依賴阻礙人們探索各種可能,即使生活原本可能更好、更有成就也會落空。
想知道自己的人生是否真正走上對的道路,就得親身去探索、接觸引起興趣的事,即使與目前道路及自我建構的形象相牴觸也沒關係。無論你先前經歷過什麼,都必須要有耐心,不要自縛在狹小的思維框架中。想想看,在你還沒充分探索之前,保守心態便早早宣告某個嘗試或想法不值得關注,這樣會扼殺多少潛在的熱情。
樂於探索之所以非常重要,在於追尋熱情的過程可能會漫長而曲折。許多事物、工作與機會,乍看之下讓人興奮,最後卻並非如此,而是錯誤的轉折。不過,要有勇氣繼續求索。這不表示你一定要嘗試每一件事,但必須要保持心態開放,對感興趣的事物別太快棄而不顧。
對熱情千萬別徹底採「契合」態度,不要覺得沒有完美契合自己就立刻放手。相反的,請自由的充分探索剛發生的興趣,才能比較準確的判斷興趣能否增長為熱情。
(本文出自《一流的人如何駕馭自我:管理熱情、引導熱情,激發出我們最好的一面》,樂金文化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