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商務溝通
feature picture
Fatty Corgi on Unsplash

面對質疑容易走心怎麼辦?不退縮的 2 種解法,搞定常見溝通問題

2022-07-14 作家、心理諮商師暨全球職涯發展師 五百田達成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大家都有那種直覺覺得「這個好!」沒有道理可言的時候吧?工作中有時反而是這種靈光乍現的企畫案更有魅力。但這樣的企畫,容易在會議上受到攻擊,這也是事實。

「大膽試試茶色如何?」
「為什麼?你有什麼根據?或是什麼讓你如此確信?」
「我看到最近好像很多家庭主婦喜歡典雅的顏色⋯⋯」
「『看到』是什麼意思?你有根據嗎?這難道不是你的主觀想法?」

延伸閱讀:遇到職場小人,該躲開還是正面迎擊?停止無效溝通,搞定愛找碴的同事

感受較敏銳的人聽到一連串的質疑,這種時候必然深受打擊。被否定的痛苦,再加上被駁倒的焦慮感,讓人想立刻逃離現場,不由自主地說出「真的非常抱歉」。

你可以難過,但別為一句話傷透心_天下雜誌_摘文配圖 01.png
天下雜誌

相信自己的專業和直覺,以「主觀」的對話達成共識

其實不需要這麼委屈自己。你累積至今培養出來的感性是不會騙人,先相信自己的感覺吧!而且追求邏輯的數據主義者,其實也不見得一定正確。我這麼說是因為他們其實也是憑「感覺」在說話。他們雖然出口就是「根據」、「數據」,但結果常常不過是「我不喜歡、不懂那個案子」而已。最好的證明就是即使你提出了根據,他還是會挑毛病。

「去年問卷調查顯示⋯⋯」→「那種數據不值得信賴」
「最新數字顯示⋯⋯」→「你的調查範圍太狹隘了」

這樣根本沒完沒了,就像是一直拖戲不結束的連續劇一樣。

這種時候,最好把話題帶到「主觀對決主觀」。當對方問你「數據呢?」時,你就老實道歉「對不起,我應該先準備好的」。然後再把話題引導至主觀的方向,「順便問一下,請問課長您覺得什麼顏色比較好呢?」如果對方說出「我個人比較喜歡藍色耶」,這樣就可以繼續討論下去,最後得到共識。

你可以難過,但別為一句話傷透心_天下雜誌_摘文配圖 02.png
天下雜誌

敏感的人一旦遇到強勢的對手,常常反射動作就是立刻舉白旗。的確,氣勢強的人會給人強大的壓迫感。不過,請別忘了自己的任務,學著相信自己的專業,好好和對方說明,尤其遇到強勢的人就用專業對決吧。

聽不懂對方的表達不是你的錯!大方提問,釐清問題最重要

前輩對你說工作怎麼做時,你很努力抄筆記,突然聽到一句:「你懂我在說什麼嗎?」男朋友發了一堆莫名其妙的英文給你,最後加上一句:「啊,對不起,我趕時間就用英文回你了,你看得懂嗎?」這種時候真的會讓人上火。因為對方好像在鄙視你「你就是笨蛋」、「果然依你的程度,看不懂也是很正常的」。讓人覺得很不舒服。

你可以難過,但別為一句話傷透心_天下雜誌_摘文配圖 03.png
天下雜誌

更糟的是就算你發火「別瞧不起人!」你的內心卻還是會因為不懂而焦慮「我是不是理解力不夠啊?」混合著羞愧、憤怒加上自我懷疑,又焦慮又混亂,大腦感覺快要爆炸了,情緒也在瞬間盪到谷底。

說的人想確認「他有沒有理解我說的話」並不是一件壞事。這反而應該說是好事。可是這種時候該確認的不是「聽眾的理解力」,而是「說的人的說明方法」。說的人要問的不應該是「你聽得懂嗎?」而應該是「我有說得不夠清楚的地方嗎?」具體來說,我希望說的人這樣問:「我會不會說太快了?」「我說的會不會很難懂?」但說的人不這樣問,反而用一種高高在上的態度,好像「你聽不懂是你的錯」一樣,就是這種態度讓人心生不悅。

溝通的大前提就是責任在開啟話題的一方。所以如果你真的聽不懂,也不用焦慮「糟了⋯⋯」。不懂的時候就立刻直接表示「我聽不懂」就好。而且表達時不需要太過謙虛,不用說「我頭腦不太好⋯⋯」「對不起,我學得不夠多⋯⋯」

你可以難過,但別為一句話傷透心_天下雜誌_摘文配圖 04.png
天下雜誌

「不懂」並不丟臉。也不見得是因為自己的不足,本來溝通就是雙向的,說話的人有義務把想說明的內容說到對方充分理解,接收者也有義務弄懂對方的說法。但真正良性的溝通,是雙方都能配合對方的步調和理解能力,彼此調整內容,盡可能避免刺激對方的言論,而不是單方面的宣告,或是抒發心情。

延伸閱讀:意見不合,該堅持立場還是妥協?打破僵局,你可以問對方這 6 種問題

所以,如果再遇到聽不太懂的狀況,無論對方是誰,建議你勇敢地發問吧。當然,口氣可以溫和一點,因為可能「我說的話別人聽不懂」也可能打擊到正在發言的人,讓別人無意中受傷了。

總之,在溝通時懂的話就直接明說「我懂」,不懂的話就說「不懂」。不管是哪一種,畢竟溝通就是要釐清問題,拿出決心,和對方講到彼此都理解為止。

(本文出自《你可以難過,但別為一句話傷透心:高敏感型人格不受傷的溝通技術,辨識 9 種有毒人格,40 種情境練習,跟誰都能溫柔而堅定對話》,天下雜誌出版)

繼續閱讀 人際溝通
相關文章

你可以難過,但別為一句話傷透心

商業 Business > 數位轉型
feature picture
連啓佑提供

你的 SEO 策略還有效嗎?告別零點擊焦慮,3步驟導入 AIO 搶占 AI 搜尋能見度

2025-09-19 經理人用戶成長中心 羅秀如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Google 在 5 月宣布,AI Overviews 已經在超過 200 個國家與地區、40 多種語言推出。AI 搜尋,已經全面進入主流使用場景。

AI Overviews 直接在搜尋頁頂端提供彙整式回答,對用戶方便,但對企業網站而言卻是挑戰:即便你的內容排在搜尋結果第一名,用戶也未必會點擊,因為答案已經「被看過」了。

雖然企業能透過廣告補足流量,但廣告成本不斷攀升,且無法完全彌補自然流量的缺口。面對這股流量消失的浪潮,中小企業有限的行銷資源該投向何方?與其焦慮,不如立刻行動。

專家解方:3 步驟,讓品牌在 AI 搜尋中被看見

為此,《經理人》與將能數位行銷創辦人連啓佑合作,將多年顧問經驗與國際觀察,濃縮成一門立即可用的《破解零點擊 AI SEO 實戰課》線上課。這套方法的精髓,就是從防守轉為進攻,透過 3 個核心步驟,讓你的品牌直接出現在 AI 的答案裡:

1. 建立結構化內容 (Structured Data): 讓 AI 能優先抓取並引用你的資訊。

2. 累積品牌信任度: 透過專家引述、媒體報導與穩定的內容品質,讓品牌成為 AI 眼中的可信來源。

3. 導入數據分析工具: 即時追蹤內容成效,快速調整策略,持續優化能見度。

延伸閱讀:AI 搜尋帶來 SEO 新規則!3 策略,讓品牌成為 AI 信任的資料來源

這場挑戰的關鍵,是從追求「關鍵字排名」進化到「能見度排名」的思維轉換,而這正是《破解零點擊 AI SEO 實戰課》的設計初衷。

從策略到實戰,立即升級你的 AI 行銷力

涂貴婷製圖

這門課程不只拆解趨勢,更提供實戰步驟,幫助你在有限資源下高效落地:

  • 顧問級工具: 提供 11 組獨家 AI 指令,解決內容發想與優化難題。
  • 實戰框架: 設計符合 AI 檢索需求的內容結構,手把手帶你產出高能見度文章。
  • 案例實作: 透過練習,確保你能將所學應用在你的品牌上。對於希望快速補強數位行銷戰力的團隊與個人來說,這是一個兼具策略性與操作性的實戰資源。

AI 正在重寫搜尋規則,改變使用者的資訊取得習慣。對台灣品牌來說,關鍵在於能否快速調整心態,將目標從單純的網站排名,轉向成為 AI 回答中值得信任的來源。

與其害怕流量下滑,不如及早投入新一代的 SEO 與 AIO (AI Optimization) 策略,將挑戰轉化為新的成長動能。

資料來源:《破解零點擊 AI SEO 實戰課》blog.google

繼續閱讀 數位轉型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