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溝通經常無效?問題可能出在這 3 點!掌握 7 大對話策略翻轉局面


近來,我遇見的每個人——朋友、同事,甚至晚宴裡的陌生人,幾乎都問我同一個問題,只是問法不同:「我今天跟人有一場對話,可是沒用。你認為我哪裡出了問題?」
最近,我們似乎失去了彼此交談、進行有效的談話、交換意見並且一起推動點子的能力。
一切變化得太快。新聞媒體助長了衝突摩擦和派系糾紛,政治和民主對話似乎越來越難以掌控,而且每下愈況。大學校園因為種族、階級和性別政治而嚴重分裂,以至於原本建立在對話基礎上的機構現在根本不敢主辦會談。以前,我們會認為別人是錯的,如今,我們總覺得別人在撒謊。
在這同時,我們的孩子變得內向,只能透過他們的電子裝置進行交流,而我們從社群媒體所接收到的只是我們做為人的最薄弱的一部分。
無效對話常見的 3 種徵兆
我們都了解談話變了樣的感覺。3 種最常見的徵狀包括:
1. 權力動態明顯不平衡:
也許是因為與會的人之間的層級或不平等而明白顯露,或者因為少數人的專業凌駕其他人而不明顯。這可以從幾個人的壓倒性聲音或其他人的沉默看出。
2. 目的不明確:
召集人們討論一個話題,不等於能讓人們了解集會的目的。沒有目的,就無法把談話向前推進。有些人可能努力想解决問題,有些人則是在探索,而兩者都不是面對談話的正確態度。
3. 流於無謂的批判:
這通常是由上列幾種狀況引起的,在這情況下,參與談話的一個小集團會從對話的主題轉而開始抨擊對話本身。這是最常見也最令人氣餒的一種談話結局,使對話完全失效。很不幸的是這現象越來越普遍。
掌握 7 要素,創造一場成功的對話
創造性對話的 7 要素:投入、創造性傾聽、明晰、情境、規範、改變,最後是創造。讓我們很快地逐項介紹一下。
1. 投入:
我們多數人在交談時只有一個目的:說服其他人我們是對的,他們是錯的。有什麼不可以?堅持自己的信念讓我們感覺安全又强大。
但創造性對話非常不一樣。它關係到開放性的探索。捨棄自己的想法,起碼不要緊抓不放。投入對話本身,投注在和我們談話的人身上。這是一種充滿勇氣和樂觀的行為,也幾乎是全世界最困難的事。所以,問自己:我夠投入嗎?
2. 創造性傾聽:
多數人都不善於傾聽,樂在其中的人更是少。我們把它看成像是雜務的東西,不斷點頭,恭順地保持沉默,等著輪到自己說話。
傾聽確實可以是一種創造性的行為——有生產力、令人滿足而愉悅。藉由創造性傾聽,我們可以學著讓別人把話說得更分明,測試和我們不一樣的觀點,接納我們自己的反應和判斷。當我們以這種方式聆聽,就是在積極尋找創意的線索。
3. 明晰:
對話有賴於最基本的元素:言語。然而言語充滿了誤解。許多複雜或科技術語並非人人了解,許多字彙我們每天都在使用,且以為我們對它的意義有同樣的認知,其實不然。結果,太多對話迷失在我們聽見的字彙,以及別人使用的字彙背後的意義之間。
但如果我們能在談話一開始就尋求我們所使用的字彙和術語的明確性和定義,我們便可以建立一種共同的語言,甚至找出共同的價值觀。正確的言語能讓我們趨於一致,引導我們一起往前推進。
4. 情境:
談話地點對談話的進行有很大的影響。空間確實能決定劇本:有些空間能賦予對話更多活力和生命,有些會讓對白變得沉悶。我們將學習為你期待的對話選擇空間。有時這意謂著就現有的空間重新進行安排,有時只是一個微妙的位置變化,便足以對各種可能的對話產生巨大影響。
5. 規範:
每一場對話都有規則,但這些規則往往秘而不宣、武斷或不公平。結果每個人都很氣餒,完全沒有公正或有成效的感覺,最後聲音最大的占上風,把對話變成個人的獨白。
然而,正如任何設計者都會告訴你的,規範能夠激發創造力。規則可以讓我們自由。首先,我們必須拒絕別人的規則手冊,著手為我們想要的對話以及我們想建立的群體設計更好的規範。本章將探討如何使用整套規則和各種限制,使我們的對話更真誠、有趣而可靠,而且更有意義。
6. 改變:
所有創造性對話都需要一個改變時機——當一群人成為一個致力於創造的群體的一刻。這個集體改變的時刻讓我們能想像將一場對話向前推動,並且激發行動的潛力。
7. 創造:
我們何時會停止說話,開始行動?那麼多有影響力的對話激發了無數出色的點子,而這些點子當中有一些從未付諸實行。創造是從可行的想法轉變為明白的行動。創造意謂著弄清楚參與談話的人是否能把所有點子變成現實。創造關係到尋求重新投入的勇氣,關係到把對話帶入真實世界。
當談話顯得困難,當它讓你緊張,當你感到危險或不安,記住這個核心教訓:對話終究是一種創造性的行為。我們並非只是對話的參與者或受害者,我們也能成為許多重要對話的創造者。
(本文出自《創造對話》,平安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