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保持專注,換句話說就是:怎樣才能讓人開心地完成那些原本讓人感覺不夠開心的任務?
明明完成所有任務了,為什麼還是很焦慮?
講專注力怎麼還能講到幸福感了?其實,專注力與我們的幸福感高度相關。人所感知的幸福,是在不同方面累積而來,而不是一個單一指標。
我以我太太為例就很好理解了,我太太有一段時間很焦慮,而焦慮的來源就是她為自己設定的 3 個 OKR:第一,學英語;第二,健身;第三,照顧小孩。
看起來很美好,每天的時間分成 3 大塊,但是很快她就發現,自己完全搞不定。
學英語的時候,她擔心健身課會遲到;健身的時候,她擔心小孩在家可能會哭鬧;帶小孩的時候,她又覺得孩子占據了她學習和運動時間⋯⋯。
結果,本來是很好的 3 個 OKR,卻把自己搞得超級焦慮。
其實,大多數焦慮的模式都很相似,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做一件事的時候,想著另一件事。
無法集中精神在當下正在做的事情,因此就會愈發焦慮。看著太太那麼痛苦,我就找了機會,為她上了一堂正念課。當人回歸正念,行走坐臥之間,都能夠做到對當下的覺察和感知,而不是做著A,想著B,這種正念的力量能夠使人進入極致專注的狀態。
就像我太太的焦慮:照顧小孩的時候,就好好享受和小孩在一起的時光,因為即使抱怨小孩占用了自己的時間,也不可能改變現狀,而且,並不是小孩占用了時間,而是我太太選擇用這些時間來陪伴小孩,這些時間沒有被誰偷走,依然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同樣,健身的時候,就努力讓這段時間發揮最大的價值,產出最好的健身效果,跑步的時候擔心其他事有用嗎?沒用,因此不如把現在的事情做好,做完之後,再去做下一件。
一次只專注做一件事=活在當下!
我太太聽完之後覺得有道理,也開始嘗試正念練習。第二天晚上就跟我說,一天下來感覺太棒了,以前會覺得自己的時間總是被各種事情占據,但其實這些時間都是自己的,這些時間用在投資自己、投資家人,時間並沒有被浪費。
她的焦慮情緒也因為正念而消失了。
從幸福感的角度來看,其實這一生我們都在追求幸福感,而幸福感並不是一個單一的概念,而是有無數生活點滴累積而成。就像我太太的幸福感不是靠健身、學習、小孩其中的一件事就能夠達成,而是需要讓這 3 個計畫甚至更多計畫同時發力,加總之後的幸福感,才是她一天過後真正感受到的幸福總量。
幸福總量就是人生當中每一份體驗的幸福感總和,就是 A+B+C 的幸福感總和。
但是,正因為不夠專注,因此讓計畫之間互相干擾,使人無法專注地完成其中一項任務,導致所有任務完成後,加總起來的幸福感總量直線下降,於是就會陷入焦慮。
以上就是無法保持專注的重要的原因之一。那麼,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呢?
就是讓自己專注於當下,保持正念的覺知。努力讓當下的時間發揮最大的價值,而不是陷入無謂的糾結。因為,糾結沒有任何意義。
回到無法專注的直接原因,就是因為做事情時感覺不夠開心。
因此,針對「幸福總量」,就是要告訴自己,把每一個計畫都視為一個讓人開心的任務,這樣才能提升整體的幸福體驗。
(本文出自《轉動自律飛輪》,好人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