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萊恩.卡拉斯

腐敗:獨裁者與他們的產地

社交好累,不交朋友也沒差?研究:想活得幸福,有件事比權力地位更重要


一九九七至二○○一年間,一百五十九名男性和一百七十五名女性自願走進實驗室,讓一些感冒病毒被注射到他們的鼻子裡,在各自的房間接受為期六天的隔離檢疫,然後帶著八百美元的報酬走出實驗室。這是為了進行一項疾病生物學的相關研究,但包含了一個新花樣。在進行隔離和刻意對自願者注射病毒之前,研究人員要參與者先填寫一系列的問卷。其中一份問卷涉及社會關係。
研究人員詢問參與者,他們當天跟多少人說過話;在之前的二十四個小時裡,有多少次談話持續超過十分鐘;還有他們通常扮演的社會角色(母親、丈夫、同事、良師、教練等等)。研究人員利用這些指標發展出一種 「社交性」分數 ,來替研究參與者評等,從外向的社交高手到「大學航空炸彈客」式的隱士。
同樣的病毒量,低度社交者的感冒機率是高度社交者的三倍
在六天隔離的每一天,參與者都接受感冒症狀的評估。科學家測量黏液的產生,透過鼻孔給他們一些染料,記下黏液在多久之後會到達他們的喉嚨(與感染之前的程度做比較),並利用一系列類似的客觀指標,對病人進行有科學嚴謹性的比較。在處理數據時,研究人員發現社交性分數低的人發展出感冒症狀的機率,是社交性分數高的人的三倍,即使他們全都接受相同劑量的病毒。
這個引人注目的發現顯示, 擁有健全的社交網絡能減輕壓力,從而增進我們的健康和提升整體的幸福。對照之下,低地位、沒有權力和孤單是致命的組合。
社會地位低下對健康有害,但能透過社交活動改善
杜克大學的唐教授(利用吹箭和狒狒)也檢視了地位如何影響恆河猴對抗疾病的能力,納德的古柯鹼研究也使用恆河猴。唐的研究團隊以人為方式改變恆河猴在群體中的地位,將強勢的猴子放進牠們會變成受支配者的群體中,以及反過來進行。
藉由操縱恆河猴的地位,研究人員可以分離出因果關係。他們先從一隻佔支配地位的猴子採集樣本,然後等到同一隻猴子變成下屬時再次採集樣本。 從支配地位降到下屬地位的猴子,免疫功能會變差。同樣的,從下屬地位上升到支配地位的猴子,免疫反應會提升。
但由於真實世界經常出人意料,所以這些資料出現兩個有趣的難題。第一,強勢猴子的免疫反應被調整成對抗病毒,而下屬的猴子更有能力對抗細菌——這麼一個令人困惑的發現顯示社會地位和生物學費解的複雜性。第二,正如同感冒與社交關係的研究,經常理毛的下屬猴子,比起不理毛的猴子有適應力更強的免疫系統——這涉及清潔,但也是一種強化兩個個體之間的關係的社交行為。
盡可能豐富人際網絡,降低單一社會地位帶來的死亡和老化風險
因此,我們的靈長類動物表親能教導我們一些重要的事。 那些因為沒有權力和低地位,或者高地位卻缺乏控制而面臨重大生物壓力的人,可以藉由建立更好的社交關係來避免壓力帶來的負面影響。 雖然我們的生理會受到我們的社會地位的影響,但憑藉著來自朋友的一點幫助,我們能減輕這種負面影響。最重要的是,我們不同於其他靈長類動物, 我們的社會地位不是一成不變的。
在上班的公司裡處於低位階的人,在他們的基督教會或猶太會堂或清真寺裡可能地位崇高。他們在自己的社區壘球隊上可能是受敬重的隊長。或者他們得到家人的支持和尊敬,在家中感覺有權力和控制感。 現代社會生活緊密編織的網絡提供我們機會,讓我們可以避開比較單一面向的社會地位連帶產生的死亡和老化風險。
如果你想要活得健康,你得儘可能提升對自己生活的掌控,尤其當你的社會地位低下,或者接近最高位時。但大多數人無法揮一揮魔杖就發現自己獲得更多的控制,因此如果你尋求晉升,比較輕鬆的途徑是確保你得到拔擢不是以犧牲你所關心的人和愛為代價。
(本文出自《腐敗》,平安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