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的人際關係生病了嗎?如何自救?精神科醫師歸納「有毒關係」的 3 個特徵


患者 K 來找身為身心科醫生的我就醫。來到診療室的男性患者K是位 35 歲左右的牙科醫生。身材消瘦,穿著端莊的休閒式正裝,給人乾淨俐落的印象;但另一方面,他看起來也極度敏感且有氣無力。混濁眼鏡鏡片後的雙眼,也如鏡片一樣模糊不清。即使說句客套話,也無法說他這樣的形象會帶給人好感。
K 的個性誠實細心,從未在服務的醫院中惹過麻煩,但大家對他的評價仍舊不太好。雖然他個性不是親切且善於社交,但也不會隨便對待身邊的人或病人。整體而言,他彬彬有禮,即使面對年紀比自己小的人也會使用尊稱。
事情發生在公司聚餐時,一位一起共事的年輕口腔衛生師對他的穿著開了玩笑,他突然站起來咆哮道:
「對我指指點點的,你算老幾?你就那麼了不起嗎?我知道你平常就瞧不起我!」
在場的人當然全都僵住了,因為他的能力或社會地位並不到會被瞧不起的程度,而且那位同事說的話在其他人聽來也不構成什麼問題,甚至更像是親密友好的表現。但 K 的怒火無法平息,最後年輕同事哭著跑了出去。
K 逃亡似地逃離了突然散場的局,回到家後在浴室裡用蓮蓬頭水管捆住自己的脖子,要不是他的老婆察覺到後趕緊勸阻,差點就要發生可怕的憾事。
其實 K 不是第一次這樣因為別人的話而勃然大怒了。雖然他看起來是非常小心謹慎的人,但不經意的一句話就能讓他發脾氣。大部分 K 身邊的人並不知道他為何生氣,只是開始與他疏遠,K 也不打算為此多做解釋。
問題在於 K 生氣之後的心理狀態,每當碰上這樣的夜晚,K 便會深陷在悲慘與羞恥的情緒中。雖然他很後悔自己發了脾氣,但聽到那些話的當下確實感到自己被侮辱與瞧不起。
我這麼問他:「所以你也不理解自己為什麼會在那種情況下感到受侮辱和生氣吧?」
他回答道:「不是的,醫生,我知道我為什麼生氣,以及這憤怒和受侮辱的感覺從何而來,就是因為我和我父親之間的關係。但儘管如此,我還是改變不了。我想知道的是結束這痛苦關係的方法。」
意外的是,K 很清楚知道自己的問題。他的行為是如何惡化他的社會立場、為什麼他會這麼容易感覺被他人侮辱,以及這樣的問題如何搞砸自己的人生,這些問題他都可以條理分明地說明,讓精神醫學科醫師都感到驚訝。
他對自身問題的優異洞察說明了他不斷努力與反省以擺脫自己的問題,但他依舊痛苦纏身,無論多麼深思自己的問題,多麼努力原諒自己,他和帶給他痛苦的父親之間的關係始終沒有改變,甚至問題到現在都還持續。我明白,K 仍被折磨自己一輩子的有毒關係所束縛並痛苦著。
1. 有毒關係經常潛藏在地位懸殊的人際關係中
K和父親之間的關係就是有毒關係的典型樣貌。無論是發生於家庭或職場,所有有毒關係都有幾項共同特徵。為了幫助讀者理解,我將關係中的對象分為兩種。主導有毒關係,給對方造成有毒影響、試圖操縱對方的人,稱為「主導者」;而從屬於有毒關係、被這種關係操縱並因此受害的人,則稱之為「犧牲者」。
有毒關係發生於力量有著壓倒性差異的主導者與犧牲者之間,即父母與子女、師長與徒弟、前輩與後輩、上司與下屬等。有毒關係越是持續,主導者與犧牲者之間的力量差距就會越來越大。
就算是夫妻、同學、手足等名義上看似平等的關係,若仔細觀察這些關係就會發現,在形成有毒關係之前,主導者與犧牲者之間有著壓倒性力量差異是很常見的。
父權文化普遍存在,於是在婚姻生活或家庭失和被無條件認為是女人責任的社會裡,夫妻之間就很容易產生有毒關係。
在這樣的情況下,文化或社會偏見等要素,就是在主導者與犧牲者的有毒關係中,明確區分力量優劣的重要因素。
若好好觀察看似平等的國、高中同班同學之間發生的有毒關係,會發現他們生活其中並稱之為班級的這種特定組織裡,經常可見主導者擁有比犧牲者更具壓倒性影響力的情況。這樣的力量優劣非常堅固,無法輕易被推翻。
2. 有毒關係一旦形成,就會逐漸增強破壞性
有毒關係具有強烈的持續性與逐漸嚴重的破壞性。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心理方面的優劣,當關係中發生虐待、惡言等破壞性行為時,人與人之間便會產生某種心理動態,也就是流動與模式。
一旦心的流動固定下來,就會漸漸形成某種固定的形態,形成固定形態的有毒關係會抗拒改變,於是不平衡且具破壞性的流動便會繼續維持。
有毒關係越是持續,暴力程度就越嚴重,手段也越多樣。長時間施行暴力到成了常態的話,就會改為變成拷問(Torture)的形態。
人對他人行使暴力時,施暴的一方心裡存在著一種類似馬奇諾防線的堡壘,讓他們的施暴無法超過一定的程度。這堡壘是複合而成的,其中包含釋出惡意及破壞性行為時產生的罪惡感,以及對方和自己同樣生而為人、自然而然會去想像「如果我也被那樣打的話,應該也很痛吧?」的同理與同情。
用手指捏死螞蟻的時候,我們很難想像螞蟻全身被壓扁、生命即將消失的感受,但是看到血腥電影裡人的手腳被砍斷時,因為對方和自己太過相似,便會產生反感。
然而,長時間持續的有毒關係會稀釋主導者心裡的馬奇諾防線,甚至讓防線消失。結果就是,人類對人類施加的暴力程度強化,方式變得過於殘忍。此外,並不只有暴力的物理性程度強化了,暴力的多樣性也增加了。
3. 有毒關係在封閉的情況下會牢牢鞏固
有毒關係具有強烈的孤立性,並且這種孤立性會使犧牲者無法獲得外界的援助,因而感到嚴重的無力感。
在社會中,蓄意損傷他人的身體是可能被判刑入獄的重罪,但在家庭裡,這卻是一種訓誡的方式。雖然勞動契約裡,規範下班後公司不得干預員工的生活,但許多公司仍將參加聚餐等活動,視為組織配合度的重要指標,因此連下班後的生活都會被主管影響。
這類每個組織都不太一樣的規則,有時甚至侵害了人的基本權利,讓隸屬於封閉組織內的當事人無從抵抗。有毒關係就存在於這樣的縫隙當中。
(本文出自《有毒關係》,平安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