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商務溝通
feature picture
Pixabay

主管突然提問,別回「我不知道」!沒碰過的問題,就用「挑朋友生日禮物」的方法來解決

2023-05-09 駭客大學 PESO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沒有前例的事,怎麼說對方才能懂?你得假設、反覆驗證,再歸納結論。

情境:被前輩問:「之前那個新專案,你覺得怎麼樣?」

X:目前缺乏相關資料,假如給我一些時間,可以詳細調查看看,但應該會蠻花時間。

原因:無法充分活用假設性思考、無法鎖定尋找範圍,欠缺效率。

O:雖然沒有直接相關資料,但透過有相同目標對象的××資料來看,我覺得有可行性。

原因:分析相關資料假設,再透過實際驗證,確保效率及品質。

延伸閱讀:數字具體、邏輯清楚,為何老闆仍覺得我的報告很爛?高手不說但默默用的 2 技巧

沒有相關資料怎麼說明?養成「假設性思考」的習慣

很多時候你也不是要偷懶,但就是很難找到相關數據資料。這種時候,假設性思考會是你的好夥伴。只不過,解說難度也會略微提升。

基本上,說明時應盡可能運用數據資料,但也不是每次都有適合的可以用,當遭遇新的類別、領域,或是面對毫無前例的新項目時更是如此。要展開新的調查,並獲取相關資料,往往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及成本。

新項目可能潛藏著前所未見的驚人商機,但由於資料不足,難以充分說明其中內容,但只要能跨越這道高牆,就可能脫穎而出。

這裡簡單說明假設性思考的定義:當沒有適合的資料佐證時,先提出「透過分析資料 A、資料 B、資料 C 的結果,D 假設應該能成立」。

若缺乏相關資料,就無法推進工作,行動也容易過度保守、被動**。為了比對手早一步掌握新商機,適時透過假設性思考,能有效提升效率及品質。工作的重點在於,在時限內盡可能做出高品質,因此不習慣假設的人,容易給人缺乏行動力、做事拖拉,或易魯莽行事、欠缺效率的印象。

幫朋友挑禮物,就是假設性思考

假設性思考就是以其他資料為論點,透過反覆驗證,再進一步歸納出結論。乍看過程有些繁瑣,但其實是生活中十分常見的一種思考方式。

例如幾個人聚在一起幫朋友挑選生日禮物時,一定會討論預算、選擇要送的禮物,為了製造驚喜,所以不能直接問對方:「你最近有什麼想要的東西?」

這種時候,過去各種情報就可以成為假設的依據,「喜歡皮製品」、「常用某品牌的小配件」、「沒看過他拿手提包」、「常穿深棕色的鞋子」,透過這四點,可以假設出適合送給對方的禮物:「買個他喜歡的那個品牌的皮製手提包,顏色可以選棕色系。」

這樣思考除了能提升效率,某種程度上也會十分接近正確答案。況且只是假設,就算弄錯也不會有太大問題,而且透過實際驗證,還可以提升準確度。

在初步訂立假設之後,再透過細節觀察來修正,「最近他好像比較喜歡其他牌子」,或是「放假時他好像不太拿手提包,通常會背背包」等,就會更加接近正確答案。這個方法的訣竅在於觀察周遭的人事物,並與自己所知的事實連結,藉此獲得新想法。

延伸閱讀:想要「講重點」該怎麼做?3 個溝通祕技,讓你開口專業又有力

驗證的過程也很重要,要盡可能朝數據化及定性(按:透過觀察與分析實驗,探討研究對象是否具有特種屬性或特徵,以及他們之間是否有關連性等)這兩個面向來操作。

若是與驗證結果不符,也沒必要太執著。如果過度拘泥於假設出來的想法,很可能就會將錯誤假設當成對的,並試圖找出佐證資料。這樣一來,就會與原意背道而馳。為訂立良好的假設,各位務必審慎計畫必要的流程。

(本文出自《最少話的最強說明法》,大是文化)

繼續閱讀 人際溝通
相關文章

最少話的最強說明法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