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picture
Unsplash

「我知道你很辛苦,但...」想表達關心,聽起來卻很刺耳!這 3 種句型不要用

2023-08-21 申紀律

「那個我知道。」

無法明確地理解對方的想法,卻裝作好像知道的時候,通常就會出現這樣的表達方式。如果真的理解,就應該對他人無可奈何的情況產生共鳴。如果真的知道對方情況卻還指責他,我想應該沒有比這更讓人不愉快的事情了。即使對方講述相同的話,也不一定要說「那個我知道」,因為還有很多不同的表達方式。

「我知道你很辛苦,但並不是只有你辛苦。」
→「大家都很辛苦,我們彼此多照顧一下對方吧。」

「我知道你很敏感,但你也不能這麼說。」
→「如果心情變得敏感,很多話不小心就會脫口而出。」

延伸閱讀:誠懇的謝罪,必須有所準備!4 重點寫下「道歉腳本」,讓事情圓滿解決

雖然不關我的事

應該沒有比這句話更不負責任的表現了,聽起來給人的觀感就是不想跟目前的狀況扯上關係。在此建議盡量別說出這句話,即使不知道現在是什麼情況,最好也要表現出只要有機會就會盡力了解的態度。

「那件事是怎麼一回事?」
「那件事不關我的事啊。」
→「這個嘛,我不知道那件事怎麼會變成這樣,但是我正在了解中。」

這不像你的作風

「擁有自己的作風」這句話不是限制自己的意思,而是想要尋找真正的自己。但是當別人對自己說「要有你的作風」時,就好像他對我已經有了既定的印象,想要把我關進那個框架裡似的,讓人感覺很不愉快。這句話聽起來會有一種「你最好不要做出超過自身能力的行為」,或是要求你按照往常的習慣來做事的感覺。

延伸閱讀:10 種不專業的說話習慣!小心一個疏忽,讓自己矮人一截

因此每當聽到這樣的話,我就會產生一種「到底我的作風是指什麼」的反駁心理。即使不用「這不像你的作風」的表達方式,也不會影響到對話的進行。

「這件事的處理方式,怎麼不太像你平時的作風啊?」
→「看起來與平時不太一樣,你那天的狀態是不是不太好?」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令人感到刺耳的表達方式。如果聽到這種不舒服的話,你可以牢記在心,至少要提醒自己別使用這些話語。若能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心態進行溝通,那麼你在不知不覺中就會成為一名懂得深思熟慮再進行對話的好夥伴。

關心和共感是良好溝通的必要條件。
如果不關心對方,就會變得自說自話;如果共感不足,就容易對他人的話反感。

(本文出自《給無法輕易絕交又想活得更自在的你》,大好書屋)

繼續閱讀 人際溝通
相關文章

給無法輕易絕交又想活得更自在的你:諮商心理師教你不傷人也不受傷的人際關係學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