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美.嘉露

不內傷、不糾結,面對8種棘手同事

表面順從,實際上拒絕溝通、沒有要理你...「被動攻擊型」的同事在想什麼?


馬利克(Malik)的新同事蘇珊(Susan),成為馬利克的一場噩夢。他們的老闆要求馬利克向蘇珊示範如何完成將交給她負責的幾份報告。但當他們一起坐下來,蘇珊卻表現得好像她已經知道該怎麼做這些報告一樣,因為她以前有做過類似的事。
馬利克跟我分享:「那是不可能的,因為這些東西是我們組織特有的,但是當我把這一點指出來,蘇珊卻要我不要太激動。」、「這只是事情不太對勁的第一個跡象」。
幾個星期後,老闆問馬利克,為什麼還沒有訓練蘇珊怎麼製作那些報告。馬利克不想替自己辯駁,所以他回去找蘇珊,再次提出要帶著她把步驟走過一遍。蘇珊回答:「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中。」然後反問馬利克為什麼這麼沮喪。
當馬利克告訴蘇珊,他們的老闆誤會他沒有完成任務時,蘇珊卻表示,她不知道馬利克在說什麼。馬利克被逼急了,所以試著直截了當地跟她說:「一切都好嗎?妳眞的聽懂我在說什麼嗎?」蘇珊笑道:「當然囉,一切都好極了!」
與馬利克打交道的,正是一位 被動攻擊型(passive-aggressive) 的同事:她表面上順從他人的期望和需求,但之後卻消極地抗拒完成任務。儘管他們最終仍可能會去執行任務,但由於為時已晚,所以對事情並沒有什麼幫助,又或者是他們的做法遠遠無法達到原本據稱的目標。
馬利克第一次告訴我他的故事時,讓我想起了我小時候耍的一種伎倆。在我被要求去洗碗時,我不是跟我的媽媽說,我不想洗碗(老實說,這根本不是一個選項),而是隨便洗一洗,藉此來期許我下次不會再被分配到洗碗這件苦差事。被動攻擊在職場上會有多種表現形式顯露,你的問題同事是否有任何跡象讓他們露出馬腳?
- 在答應如期完成(工作)後,故意忽視最後期限。
- 承諾發送一封電子郵件,卻從來沒有送出。
- 無禮對待你(例如,在會議中忽視你或打斷你),然後當你直面他們時,卻又否認有任何問題,聲稱「這都是你自己胡思亂想」或是「我聽不懂你在說什麼」。
- 肢體語言投射出生氣或悶悶不樂,但堅持說他們沒事。
- 暗示他們對你的工作不太滿意,但拒絕出面把它講出來,或直接給你回饋。
- 把侮辱偽裝成恭維。例如:「你可真是一派輕鬆 !」實際上可能意味著「我認為你很懶惰」。
- 在意見不一致時扭曲你的話,好讓你看起來就是那個有問題的人。
蘇珊說一切都很好,但是馬利克可以看得出來,有些地方不太對勁。畢竟,她仍然不知道該怎麼製作這些報告,所以馬利克不得不接手這些報告。他很沮喪,因為他不想讓老闆認為他無法託付,或者更糟糕的是,擔心老闆認為他是故意阻礙蘇珊成功。他毫無頭緒—他該怎麼辦?
「被動攻擊型」的同事,為什麼不有話直說?
害怕失敗或被拒絕
你的被動攻擊型同事可能不是想製造麻煩,或不願意說出他們眞正的想法,而是害怕他們看起來像是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或是害怕被你拒絕或否定。馬利克的同事蘇珊顯然很重視要讓自己表現得像是一個知道如何完成這些報告的人(儘管她根本沒有理由事先知道該怎麼完成)。
被動攻擊型的同事不會承認他們可能無法完成你要求的事,而是把問題推回來給你。 受到這種行為對待,可能會讓人不知何去何從,就像馬利克的感受一樣,看起來他們似乎是故意想讓你難堪,或是讓你進退兩難,但實際上他們通常只是想要保護自己免於出醜。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愛德華.希金斯(E. Tory Higgins)告訴《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 )記者:「一些被貶為被動攻擊的人,實際上很小心謹愼,以避免自己犯錯,而這種策略向來能達到他們想要的目的。」他說:「當他們小心翼翼的本能,凌駕於他們認為不合理的要求之上時,他們就會變得很難相處。」他們不會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而是隱藏起來,轉而對提出要求的人心生不滿。
當其他人對我的要求,讓我覺得不堪負荷時,我注意到自己也會潛入這種反應。我不會承認自己覺得很煩或是無能為力,而是暗示他們根本連提都不該提出這些要求。
一些研究顯示,某些類型的管理者,尤其是那些標準嚴格的管理者,具有觸發人們被動攻擊性反應的本事。例如,我的一位客戶替一位專制的老闆工作,他的老闆希望每個人都能用同樣的方式處理工作,而且無法容忍任何的錯誤。
結果就是,當計劃進展不如預期,我的客戶和他同事會開始找藉口,或指責他人。他們陷入一種模式,他會用諷刺挖苦的方式來跟同事表達他的挫敗感,但也因此換來被動攻擊的名聲,然而他眞正想要的,只是在事情出錯時,不要由他扛起所有的指責。
避免衝突
符合這種原型的人通常是衝突趨避者(conflict avoidant)。他們不會直接表達他們在想什麼或是感受如何,而是靠更微妙的方法,來傳達他們的想法或不同的意見。有可能是之前在職場上的負面經驗告訴他們,公開表達反對意見是不安全的。
組織文化可能也是一個影響因素。在許多工作場所,直接、公開地表達不同意見,並不一定會被大家認可,因此有些人學會以被動攻擊的方式,來獲得他們為了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東西。
研究顯示,當團隊沒有淸晰的目標,或是主管沒有明確告知他們將使用什麼指標來評估個人績效時,員工為了釐淸正在發生的事,或設法應付他們在公司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這時就會表現出被動攻擊的行為。
同樣地,當組織發生重大變革,像是裁員、合併或重組時,如果員工覺得自己無力對抗,就可能導致被動攻擊反應。當以下的情況發生時,特別容易發生被動攻擊反應:譬如員工覺得被公司鄙棄,像是升遷或加薪沒有他們的份;或是有什麼本該屬於自己的東西或任務,卻被剝奪,例如一份很重要的專案。
雇主和雇員之間的心理契約(psychological contract)被違背,會令人感到沮喪,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有些人不會說出他們的不滿,而是進行報復,而且通常是以被動攻擊的方式進行。
我自己就有類似的經驗:我對一位老闆感到很火大,因為我認為他在拖延我的升遷,於是我開始提早下班,聲稱我有「私人約會」。最後當他質問我為什麼要提早離開,我說出我的沮喪。他解釋說我的升遷案正在進行中,但這需要時間。我仍然可以想起,他的語氣中隱含著:「請耐心等待。」
無力感的表現
傳統上,在組織裡比較沒什麼權力的人,比較可能會採用被動攻擊,做為他們展現影響力的一種方式,因為其他比較直接的方法,可能會對他們的事業或聲譽造成危害。
例如,在許多文化中,女性被社會教化不要說出她們心中的想法。在這些脈絡下,被動攻擊就成了一種比較能被社會接受的表達觀點的方式。
此外,迫使女性選擇被動攻擊位置的,可能還有她們進退兩難的處境,亦即必須在「被認為有能力,但不討人喜歡」,或者「討人喜歡,但不是領導人才」之間做出選擇。
這種兩難可能讓她們選擇以被動攻擊,做為表達她們的需求或願望的唯一方式,因為直接或果斷並不符合性別規範。但這並不是說,只有女性才會表現出被動攻擊性。我相信你所認識的使用這些策略的人,各種性別都有。我提出這個,只是為了深入了解,為什麼一些在組織中沒什麼實權的人,會覺得他們被迫要訴諸這些被動攻擊行為。
如何和「被動攻擊型」的同事進行有效的對話?
以下有一些例句,可以幫你快速充電,思考如何與被動攻擊型的同事進行有效的對話。
把焦點放在內容上,而不是傳達的方式上
「我聽到你說的是……」
「我把你剛才說的話解讀為……的意思,我的理解是正確的嗎?」
「我注意到你把身體從桌子推開或……你對這次討論有什麼想法?」
「我聽到你說︙︙但我不確定你指的是不是別的意思。有什麼是我不明白的事嗎?」
爭取團隊的協助
「我想知道瑞秋的評論,對你有沒有造成困擾。你是怎麼解讀的?」
「讓我們確認我們都清楚接下來的步驟。有人想試試看重述一下誰要負責做什麼嗎?我會做筆記,然後發給大家。」
直接切入重點
「我們前幾天交換意見的時候,你提出了一個很好的觀點。我聽到你說……」
「我注意到你一直都沒有回覆我的電子郵件。有什麼不對勁的事嗎?我只是想確定你一切都好。」
管理被動攻擊的人
「我很重視你在會議中沒有提出這個問題,你是否希望小組能夠重新處理這個議題?」
「有什麼新的資訊或變動,讓我們應該重新考慮我們已經做成的決定嗎?」
(本文出自《不內傷、不糾結,面對 8 種棘手同事》,天下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