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picture
Fatty Corgi on Unsplash

小心「匱乏心態」害你的理財決策失準!訂了預算,卻無法擺脫財務焦慮的真相

2023-12-21 妮可.維多利亞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預算能帶來的解決都是暫時的,而且立基於限制和羞辱;長遠來看,這只會帶來剝奪感,讓我們陷入限制和放縱的惡性循環。原因是,這樣的剝奪感,再加上未能解決我們對於金錢更深層次的問題,只會導致放縱性消費,因為「你值得犒賞自己」。接著,你會重回訂定預算和感到羞愧的狀態,因為你毀了自己「努力的成果」,讓惡性循環再度展開。

探討一下惡性循環,你就能更輕易的了解了。美國有部電視實境秀《減肥達人》(The Biggest Loser) ,節目的內容是製作組找來能在極短的時間內,減去不可思議體重的人。他們可能透過一天數次的運動,或是大幅減少卡路里攝取,減掉數百磅的體重。這些人在上節目時,或許呈現了驚人的成果,但你知道背後醜陋的小祕密嗎?節目終止後,製作人追蹤發現,有 93%的人都恢復了減去的體重 31%。為什麼?因為這個節目沒有解決一開始讓人體重失控的原因,也沒有支持這些人深入探究,或是改變生活模式。製作單位只是讓這些人遵循嚴格的計畫,以得到短期的效果而已。

我們都知道節食的效果是短暫的,若想取得真正的體重或健康改善,就必須改變生活方式。 假如接下來三個月只吃花椰菜,我的體重能變輕嗎?肯定的。那能持久嗎?肯定不行。我不可能一輩子都只吃花椰菜。最終,我會開始強烈渴望其他食物,導致暴飲暴食。 預算也會造成同樣的問題。 或許前一、兩個月效果不錯,也可能撐到三個月或在久一些,但終究會有失控的一天。

延伸閱讀:餓了別忍!減肥專家:這 5 種小點心,減重也能吃

為了證實我的論點,一起來看看我學生的例子吧!這位學生,姑且稱她為莎莉,加入我的金融素養課程。她認為自己的問題出在錢賺得不夠多,於是淪為月光族。莎莉欠了一些債,沒辦法存錢,因此無法達成財務或人生的目標。

主流的傳統智慧會告訴莎莉,訂定良好的預算就能解決她的問題─但她已經嘗試了好幾遍,長期下來卻總是失敗。她會訂下預算,在第一個月裡表現很好,第二個月也還算受控,但第三個月就會出現問題。有時候是出現了意料之外的支出,逼迫她從其他預算項目中「偷」一些錢,讓她在某些領域經費不足。這樣的不足帶給她限制和剝奪感,於是她開始花更多錢買東西補償自己。接著,她因為破壞預算而心生罪惡,開始認為「跟錢有關的事就是太複雜了」。

她開始深信金錢太困難,她就是不擅長,最後徹底放棄─畢竟,假如這些信念都是真的,那麼無論再怎麼嘗試也不會有結果。莎莉的預算失敗,是因為她不夠努力嗎?或是因為預算無法處理,而讓她成為月光族的真正理由?

大家並不知道,莎莉其實出身於中下階級的家庭。她不曾擁有新的衣服,總是穿兄姊的二手衣,而且清楚記得自己求學期間因此受到的霸凌。這對莎莉造成了嚴重的創傷,影響著她的心理健康和自尊心,這一直持續到她成年後。因此,當有了正式的工作和收入後,她潛意識地總是想穿最好的衣服。她只購買設計師款式,而且絕不穿「過季」的服裝。她透過購物,想展現自己理想的樣貌,並努力想透過購物,來忘記過去的自己。

莎莉一年有六位數美元的收入,也絕對有能力得到經濟上的穩定。但在買衣服這方面,她卻不曾思考過機會成本,因為她在童年時感受的剝奪感太過強烈,於是盡全力想展現出理想的樣貌。

許多人只想用預算來解決表面的問題,卻不願意花時間發掘和理解深層的問題根源。無論莎莉多麼認真地訂預算,無論她多麼「自律」或「自動」,若是不從她的自我信念、金錢觀和價值觀(特別是個人理財的心理層面) 改變,金錢對她來說就永遠複雜難解。

雖然一開始看似無害,但假如面對學生的問題,只看到表面的話,這將會是個嚴重的錯誤─因為這通常是治標不治本,只看症狀而不顧成因。症狀是外顯的問題:月光族、無法存錢、無法償還貸款、或是總覺得自己在財務上「進度落後」等經濟處境;而根本的成因則是為什麼問題會發生。

治療症狀總是比解決原因容易多了,但若是想探究為什麼,恐怕得多花費許多心力─然而, 唯有如此從根本的原因下手,神奇的改變才會發生。

就像例子裡的莎莉和我們都可能有過的經驗,許多人認為自己是月光族─即便這可能只是指他們缺乏支持理想生活模式的資金。但我們並不知道背後的原因。

訂定預算,恐會強化「匱乏心態」

預算著重於限制和匱乏心態(scarcity mindset),然而,它們對於打造財富一點幫助也沒有。匱乏心態是什麼?又如何展現在我們生活和花錢的方式上呢?匱乏心態者相信他們擁有的不夠,永遠都不會足夠─而預算會強化匱乏感,逼迫我們記錄每一塊錢的流向,並且為了收支平衡從不同的支出項目中「偷錢」。抱持匱乏心態的人認為世界就像一片大披薩,假如有人拿了一塊,就少了一塊。當我們懷抱匱乏心態,無論夢想多麼遠大或渺小,都會認為自己永遠無法達成,而這會造成常態性的焦慮和擔憂。焦慮和擔憂又進一步使我們困在原地,無法專注於長遠的金融目標。

除此之外,匱乏心態帶來的憂鬱和焦慮,之所以讓我們無法朝目標前進,是因為你打從心底認為,這一切都沒有意義,你卡住了,不可能改變現狀,也不可能得到滿足─所以為什麼要努力呢?即便你覺得自己想要改變,內在仍處於衝突狀態,於是會畫地自限,甚至自我毀滅。匱乏感會消耗大量的心力,使我們持續擔憂自己缺少或得不到的。這會讓你更專注在待付清的帳單、不斷累積的債務,或是當下的壓力,而無法好好規劃未來。當你的大腦處於匱乏的模式,就像一臺同時跑十個程式的電腦,記憶體不足導致處理速度愈來愈慢。處在焦慮和壓力中,我們就只能注意到當下的事物,沒有足夠的心智頻寬來思考其他事。心智頻寬降低會導致短期決策能力退化。

美國心理學家兼經濟學家埃爾達.夏菲爾(Eldar Shar) 的研究發現:「平均來說,面臨金錢問題的人會出現認知能力衰退,大約等於智能智商(IQ)分數降低十三分,或是等同整晚失眠的影響。」當我們處在匱乏心態,訂定預算會強化這種心態,導致心智的運作無法保持巔峰,於是會做出不好的決策。例如無法償還貸款,又或是分配過多資金在償還,以至於負擔不起其他金融方面的義務,像是繳所得稅等沒料想到的事,更有可能會超支。如此一來,就更不可能朝著長期目標努力。

訂定預算這種方式,終究會以失敗坐收,因為我們無法永遠遵守嚴苛的限制;失敗則會更加強化我們負面的自我觀感,於是無法在金融方面有所進展。從內心的角度來看,負面信念就像籠罩的烏雲:當然不會有效果,做什麼都沒用。我在金錢方面非常失敗,節節敗退。

我註定處在月光族的循環。每個人都面臨財務危機,我當然也不例外。這些想法又會加深負面的固著心態,而心態左右了我們是否能成功達到目標。假如你認為某件事情不可能,認為自己永遠無法擺脫當下的困境,那麼你就不會追尋知識或嘗試改變。你會困在原地,你的信念便成了自我應驗預言。

我曾經在學生身上看到許多血淋淋的例子:他們普遍擔心自己的錢不夠多,也永遠不會賺到足夠的錢,所以他們無法在財務上做出好的決策。

我們再看學生珍恩的例子。她拚命存錢,總是覺得自己永遠不會有足夠的金錢,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存下可以到手的每一分錢。雖然她的存款有五位數美金,但也積欠五位數美金的信用卡債,努力了好幾個月都無法償清─帳單的數字就是不斷增加。

對局外人來說,答案似乎很簡單─只要運用一部分的存款開始償還卡債就好,畢竟卡債的循環利率可是驚人的 24.99%,這很可能會壓垮她的財務。但對珍恩來說,沒那麼簡單。存款帶給她安全感,即便她完全能償清卡債,還保有充足的緊急基金,但她卻無法接受動用任何存款來支付愈滾愈大的債務。

延伸閱讀:觀念錯了,可能窮一輩子!你該知道的 11 個「貧窮金錢觀 vs 富裕金錢觀」

你的人生中也可能出現其他匱乏心態的例子:

  • 只要花錢,就帶給你罪惡感,即便是你計畫儲蓄已久的目標
  • 如果發生緊急狀況,必須動用緊急基金,會讓你相當難受( 我常看到這樣的狀況, 許多人都認為只要動用緊急基金, 就會讓你的財務狀況「 落後」 但事實上, 你的資金就是為了這種時刻), 甚至有可能完全不敢用
  • 你很節儉,不相信自己的人生可以擁有更多─這可能讓你設定過低的目標,無法感到滿足
  • 你看到其他人達成你的目標,於是認定剩下的已經不夠滿足你。例如當同事升職時,你認為這代表自己沒機會了
  • 你不相信自己值得更多錢,或是有能力賺更多錢。

不知道自己在金錢方面是否有著匱乏心態嗎?問問自己以下的問題,或許就能釐清你的信念是否都出於這種心態

匱乏心態健檢

  1. 你是否總是擔心著金錢?把金錢的事永遠放在心上( 負面的思考邏輯) ?
  2. 你是否認為自己當下的處境會持續一輩子,沒有什麼真正改變的方法?
  3. 你是否認為金錢總是會從你的手中溜走?
  4. 你是否認為有錢人只是「幸運」或「好命」,他們的成功都是「巧合」或「走運」?
  5. 你是否認為花錢是壞事?
  6. 你是否避免在金錢上冒險,無論多麼謹慎計算( 舉例來說,光是投資的念頭就讓你驚慌失措) ?
  7. 你是否認為錢就該存起來,不該花掉,因此花錢時有極大的罪惡和羞愧感?

假如你有任何一題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你很可能有匱乏心態。

(本文出自《快樂花錢,存錢不苦,更能致富的金錢法則》,方言文化 )

繼續閱讀 理財
相關文章

快樂花錢,存錢不苦,更能致富的金錢法則:擺脫匱乏心態,不讓預算控制你的人生,學會離夢想目標更近的金錢事,成為金錢的主人。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