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picture
瓜瓜園 官網

被全家「逼」著成長,至今都心懷感激!瓜瓜園董座如何用地瓜收服海內外市場?

2023-12-28 總主筆 黃日燦

瓜瓜園跟超商的合作,其實並不是始於全家的「夯蕃薯」。早在 2006 年,瓜瓜園就和統一超商合作推出「冰烤蕃薯」,但因為蕃薯採收的季節性因素斷貨,之後就不了了之。

全家一開始推出烤蕃薯,是找北、中、南的大盤商合作,結果同樣因為蕃薯斷貨,於是找上瓜瓜園負責供應南部的貨源,因為瓜瓜園供應的品質較好,隔年索性把當時全台 400 家店的貨源都交給瓜瓜園。其中一個關鍵是瓜瓜園有做加工產品,產品分級比其他同業來得專業,別人是產地收到什麼貨、就通通塞給通路,而瓜瓜園則是客戶導向,可以根據客戶的需求提供相對應的產品。

瓜瓜園與全家合作炒出蕃薯熱潮,但一開始做得很吃力

跟全家合作表面上風光,其實瓜瓜園剛開始跟得很辛苦。邱木城比喻說,「他們是航空母艦,我們是舢舨」,全家今年要 400 斤,明年就問能否供應 800 斤,全家的採購量倍數成長,瓜瓜園的契作就也要倍數成長。然而,全家僅佔瓜瓜園總量的 20%,其他品質不符合全家需求的,要如何消化?市場又要如何同步成長?才是瓜瓜園頭痛的問題。

為了跟上全家的需求,瓜瓜園只好硬吞、硬擴張,努力尋找以往沒嘗試過的出路,把剩餘的 80% 賣出去。但連續 4、5 年的倍數成長,還是有很多下腳品賣不出去,等於將賺到的錢都「拗」進去了。

不過,因著與全家合作的機緣,瓜瓜園被逼著成長,讓邱木城董事長心懷感激至今,「台灣的蕃薯產業,因為全家才有前途」,全家炒起蕃薯熱潮後,其他業者也紛紛跟進,帶動了整個產業鏈。

邱木城強調,有競爭者存在,產業才會進步,「拳王如果沒比賽,沒多久就會變成一陀肉」。因為相信高度競爭會帶來激盪、進步,所以瓜瓜園把自己當成一個平台,在育苗、契作、採後處理、加工、通路等五個環節,分別和不同的同業合作,把自己當成骨幹。如果同業需要健康種苗,瓜瓜園可以幫忙做,瓜瓜園缺種苗也可以向同業買,缺地瓜時也會向同業收。

延伸閱讀:團隊平均 35 歲、年薪上看百萬!這群「農場經理人」,如何靠種地瓜創造上億營收?

打通日本市場關節

瓜瓜園從 2001 年開始外銷地瓜到日本,起源是一場美麗的錯誤。當時瓜瓜園參加台灣食品展,主打的產品是「微波烤薯」,要把冷凍的烤蕃薯微波加熱後給來賓食用,結果人太多來不及微波,只好直接將冷凍烤薯給來賓食用,卻意外被沖繩的 SAN-A 超市看上。

但打進日本市場可不是簡單的任務,光是提案、調整的來回時間就長達 3 年,SAN-A 超市不僅對產業、原料、規格都嚴格要求,就連地瓜皮太醜都不行,不僅要調整甜度、品質、保存方式,還指定產區、農民、採收月份、管理方式。為了讓產品賣相更吸引人,日本客戶選擇大顆的地瓜,常溫解凍 24 小時後,以斜切露出最好看的金黃色那一面,包裝後上架販售。

SAN-A 超市的規格比全家還嚴,瓜瓜園的蕃薯只有 3% 能符合標準,雖然精挑細選上等貨,但獲利並沒有更好。邱裕翔說,瓜瓜園在第一年出貨日本的供應量、供應品質就「拉到頂」,也因為 SAN-A 自認對瓜瓜園的技術提昇有貢獻,之後也堅持不肯讓瓜瓜園漲價,但我們賺到的是這套 Know-how。

「日本的千規萬矩,都是用來拒絕人,而不是成事的」,雖然成功打進了沖繩,但要拓展日本本島市場時卻碰到了難題,邱裕翔說,接觸到的每家日本企業採購人員看似都誠意滿滿,嘴上都說很喜歡你的東西,但照著他們的要求永遠都走不到終點。

瓜瓜園在原地繞了 5 年,才理解日本供應鏈關係中,「問屋」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問屋」類似台灣的大盤商,但整合了商流、物流、金流、收付,就連餐飲業的菜單開發都是「問屋」提供,把持了餐飲業的源頭。後來瓜瓜園從高層直接提案給通路,然後上下同時打通關節,3 個月就快速完成上架。

打造台灣最大規模加工廠

日本的經驗讓邱裕翔瞭解到,要打開一個國家的市場,必須要先瞭解當地的商業文化。以東南亞來說,因為涵蓋多種語言的國家,除非在新加坡設公司,一定要有多地業務、多種語言才打得進去。所以瓜瓜園選擇與全球最大薯條製造商麥肯(McCain)合作,把速食店通路的提案權都交給對方,而不是全部靠自己從零開始。

瓜瓜園進軍國際也都依循這樣的思維。大型跨國速食業者幾乎都已進軍台灣,瓜瓜園在台灣和這些公司達成合作之後,就會把這樣的成果提供給國外的經銷商,讓他們在國外提案。例如瓜瓜園在台灣已經取得 A 公司的認證,理論上就能符合日本、東南亞 A 公司的需求,不必一切從零開始。

「我們在台灣做 0~1,讓海外去做 1~10 」,邱裕翔說。

雖然積極拓展國際市場,但短期內瓜瓜園並沒有到國外設廠的打算。邱裕翔解釋,台灣目前蕃薯總種植面積約 1 萬公頃,但若需求量大,種植面積要倍增,其實並不太難;若是到中國要找到這麼大的面積,很可能就要跨省運輸,東南亞更可能要靠海運,但台灣的產區不過是南北 2 小時的車程而已,還是有很好的優勢。從產品運輸的角度來看,即便從高雄港運到中國的北上廣深,也不會比內陸運輸來得慢。

延伸閱讀:全家、全聯水果盒都出自他!切水果為何要「半導體廠規格」來做?

讓台灣地瓜站上全球舞台

從賣蕃薯到完成上下游整合、進軍國際,如今的瓜瓜園把自己定位成為一個平台,要做的是供應鏈的經營,從原本的機會財轉型為管理財,「管理財很難賺,但長長久久」。

邱裕翔重申,瓜瓜園把農民、同業當成夥伴,從育苗、種植、代栽、採收到運輸,每個農民都可以找到自己想做的區塊,而品牌、代工各部分,瓜瓜園也同樣可以跟同業做不同程度的合作。

為了提升對通路的服務,並滿足客戶的需求,瓜瓜園將研發部門掛在營業單位之下,還會把研發人員調去當業務,因為在瞭解產製銷所有環節後,溝通起來會更順暢。

邱裕翔說,這個作法其實是仿效科技業,完全貼著客戶走,客戶要什麼東西,就馬上能夠做出來;甚至要替客戶腦力激盪,「先想他要什麼,而不是我要賣他什麼」。

目前瓜瓜園外銷與內銷的比例為 1:9,但在專供外銷的 K3 廠上軌道之後,希望在 5 年後把這個比例拉到 5:5,隨著產能利用率的提升,耗損減少,利潤也就會增加。但瓜瓜園著眼的遠不僅於此,從蕃薯累積的經驗,從農場到餐桌、從加工到品牌、從超商到連鎖店、從上下游到完整供應鏈的模式,還可以移植到芋頭、南瓜、馬鈴薯、洋蔥等不同產品上。

只要能夠複製蕃薯產業的成功經驗,瓜瓜園就有做不完的生意,台灣農業的結構和樣貌也會更不一樣。

(本文出自《企業創生2‧台灣闢新局:從傳產到高科技業,持續引爆升級轉型火力》,商周出版)

相關文章

企業創生2‧台灣闢新局:從傳產到高科技業,持續引爆升級轉型火力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